7月25日,2022中國國際面料設計大賽暨第48屆(2023/24秋冬)中國流行面料入圍評審會在杭州阿里巴巴西溪園區舉辦。Cotton Incorporated(以下簡稱“CI”)與大賽連續多年合作,共同設立了“最佳棉紡工藝品質獎”、“最佳棉紡科技創新獎”兩大專項獎。在本次評審會期間,CI亞洲供應鏈營銷副總監林蓓接受了媒體采訪。
技術加持,提升棉紡產品市場競爭力
作為棉制品專業研發和推廣機構,CI一直致力于促進棉紡產品的設計、技術創新和商業價值提升,并通過專業展會如面輔料展和戶外展、講座、社媒、廣告等多渠道進行宣傳推廣。
“中國國際面料設計大賽是一項國際性、專業性和高水平的行業賽事,參與大賽能讓CI有機會與來自國內外有影響力的棉紡廠、品牌商、行業協會和院校等共同交流學習。”林蓓在采訪中表示,中國是全球最重要的紡織品服裝生產及消費國家,CI很高興有機會參與并推動棉紡產品的設計和技術革新,從而提高棉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多年來,CI在棉的循環利用、棉質面料的數字化等方面取得了多項成果,為棉纖維應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比如,由CI研發的紡織品后整理技術TOUGH COTTON?,近年來被美國和日本的多家服裝品牌運用,包括Walmart, Kohl’s, Wolverine, Adscrira等,中國FILA?也采用了此項技術。“這項技術能夠有效改善棉質服裝的外觀并延長穿著壽命,同時不影響棉制品與肌膚接觸的柔軟性和舒適性。”林蓓介紹道,此項技術應用成本相對不高,在產品價格保持不變或略高的前提下,增加了棉質服裝的市場競爭力。
在棉質面料的數字化領域,CI推出了3D可下載的數字化面料文件,并每月在為紡織專業人士提供行業資源的CottonWorks?網站上持續更新。設計師可以通過專業設計軟件進行操作,極大程度減少了實體樣品的需求、來來回回的快遞,縮短了設計的周期,為數字化設計、合體、銷售和營銷提供了很好的解決方案。
生活方式改變,促進棉紡產品走俏
林蓓認為,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與消費需求,當前人們更傾向于舒適透氣的穿著體驗,而棉紡產品的舒適性、柔軟性、透氣性在紡織面料中是非常出眾的。
“我們可以看到現在穿著正裝的人越來越少了,而穿著運動休閑服飾的人在不斷增長,并且這樣的改變不會隨著疫情的結束而立刻回歸到以前的狀態。”林蓓提到,根據CI此前的調查,由于工作場景在居家與辦公室之間靈活切換,消費者也更注重舒適與時尚相結合的生活方式,在接下來若干月里,消費者最愿意購買的前三類服裝產品為:運動休閑服飾(40%)、牛仔褲(35%)、運動服飾(29%)。超過70%的消費者認為富含棉的牛仔褲是最舒適和最柔軟的,而超過五成中國消費者比去年更關注可持續發展。
基于這項調查結果,林蓓認為棉紡產品在未來還會持續走俏。特別是在可持續風潮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更青睞棉制品的天然環保屬性,無論是在服飾領域,還是家紡、日用品領域,棉花的應用潛力都是無限的。
“棉花作為天然纖維,所有部分都可被利用,棉制品也擁有多項化纖產品所不具備的優點。”林蓓舉例道,棉制品在生產環節可通過智能工藝減少水、能源和化學品的投入;回收后的全棉制品可用于制造各種新產品;即使無法再利用和回收的棉制品也可在工業堆肥和水環境中充分降解;經久耐用的棉制品還可在二手市場平臺實現多次重復利用。“隨著可持續時尚的深入推進,棉花的市場地位仍是無可取代的。”
棉價波動,讓棉花回歸商品本質
棉紡產品潛力無限,但近期國際棉價卻在持續走低,兩種截然相反的結果,背后原因是什么?對此,林蓓也做出了自己的解讀。
“棉價走低的原因一方面是前期積累了過高的溢價,作為投資品,每一次的棉價暴漲之后,都會迎來回調,如今的走勢是投資市場的正常現象。另一方面,由于受到通貨膨脹的影響、經濟刺激措施的退出、利率上升以及對可能出現的衰退的擔憂,很多大宗商品的價格都在下跌,棉花價格也難免受到影響。”
但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棉花作為不可替代的紡織原料,當市場供需發生改變時,一定會回歸到合理的價格區間。林蓓指出,隨著西德克薩斯州嚴重干旱,美國棉產量減少,在即將進入的2022/23年度,美國的庫存較低,這表明美國的棉花供應量可能要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由于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出口國,這可能會對國際棉價有所幫助。
棉花價格的起落難以回避,但它作為一種商品流通,在回歸到商品本質時,風險是可控的。對于棉價后續的變化,林蓓表示,雖然預計宏觀經濟環境將繼續對價格施壓,但棉花市場也有其特有的支撐力。“此外,CI推出的《棉花經濟月報》也將對全球棉價走勢、供需交易情況展開持續性地詳細分析,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定參考。”
文章來源:CFW服裝經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