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紡織行業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取得了由大到強的嶄新成就,向著高質量發展目標大踏步邁進。為此,本報特推出“這十年·企事錄”系列報道,重點展現紡織各領域代表性企業這十年來踐行新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
清潔明亮的車間里,各條生產線上看不到工人來回穿梭、推車搬運、人工分揀的場面,繁重和重復性的工作被機器人準確定位和流暢的動作代替。這樣的畫面在新鄉白鷺投資集團(以下簡稱“白鷺集團”)車間已是常態。
看著這樣的場景,新鄉白鷺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邵長金回想起10年來走過的難忘歷程:“那時,白鷺集團和國內同類企業一樣,也曾受到傳統行業經濟下行和產能過剩的影響,效益持續下滑,甚至一度陷入虧損。10年來,白鷺集團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把創新擺在公司發展的核心位置,通過深度調整,將目光對準高技術含量的粘膠長絲和氨綸業務,依靠持續不斷的自主創新突破了發展的瓶頸,培育出了市場競爭的新優勢。”?
向技術含量要突破
“10年前,企業正處于最困難的深度調整期。我們意識到,這也是改變自我、實現彎道超車的機遇期,因循守舊只會喪失機遇?!鄙坶L金這樣描述企業當時的境況。
白鷺集團管理層總結了自身優勢和市場前景,果斷關停了2條裝備落后的再生纖維素短纖生產線和缺乏市場競爭力的合纖分廠、配件廠,并逐步退出再生纖維素短纖市場。
“企業新的發展方向在哪里?我們決定,把技術含量更高、市場前景看好的再生纖維素長絲和氨綸作為核心業務來發展。”邵長金說。
白鷺集團自2003年涉足氨綸領域,經過10年嘗試,積累了豐富的技術和經驗,為企業的這次騰籠換鳥奠定了基礎。

當氨綸行業主機裝備普遍還是32頭或48頭生產線時,公司決定發展64頭、96頭甚至120頭主機裝備,多條全球首創氨綸生產線相繼建成投產。2014年2月,公司年產2×2萬噸超柔軟氨綸項目開工,分別于2015年和2016年建成投產;2017年2月,公司年產3×2萬噸超細旦氨綸項目開工,建成投產后,成為國內氨綸年產能超過10萬噸的3家企業之一;2020年9月,公司“十四五”戰略規劃的重點項目——年產10萬噸氨綸項目開工。目前一期、二期工程已經開車生產,創造了氨綸項目建設新速度,三期工程預計2022年年底開始設備安裝。同時,公司還對氨綸分廠年產2萬噸生產線實施搬遷升級改造。
“技術領先的氨綸業務快速發展,使我們成為國內單體產能領先、生產技術和裝備先進的氨綸生產企業。”邵長金回顧起近10年白鷺氨綸成長歷程的每一步都歷歷在目。
邵長金意識到,只有“一招鮮”,不能“吃遍天”,企業壯大不能只依賴單一業務。因此,“白鷺發展的另外一個主營業務是再生纖維素長絲。”
雖然公司10年前關掉了再生纖維素短纖生產線,但是公司是以生產再生纖維素纖維起家的,生產技術頗為成熟。公司轉型后,通過改造深挖,轉向再生纖維素長絲領域。

2017年4月,白鷺集團年產1萬噸新型纖維素長絲項目開工,于2018年4月建成投產;2019年5月,公司年產2萬噸生物質再生纖維素長絲項目開工,于2020年5月陸續建成投產,主要生產細旦長絲,用于滿足高端市場需求。目前,公司再生纖維素長絲總年產能達到10萬噸,居于行業領先地位。
如今,白鷺集團相繼建成投產了倍捻紗線、高檔針織機織面料、冷轉移印染等項目,使產業鏈向終端延伸,形成了集槳粕生產、纖維制造、高端織造、高檔印染、新型綠纖研發和能源供應于一體的產業鏈條,實現了從一根絲到一匹布的產業鏈布局。白鷺集團也由過去以再生纖維素長絲、再生纖維素短纖、氨綸為主導業務,演變為再生纖維素長絲、氨綸雙輪驅動,綠色纖維、高端織造、高端印染等蓬勃發展的新格局。
以先進制造創名牌
有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如何使企業保持行業領先地位,增強市場抗風險能力,也是10年來白鷺集團思考和行動的方向。
“我們與白鷺集團長期合作,在合作中建立了互相依賴的朋友關系。經過共同努力,我們代理的白鷺產品在土耳其的銷量和市場占有率不斷提升,如今市場份額已超50%?!蓖炼銬ENIZLIPEK(德尼茲利佩克)公司總裁哈里斯博士說。
“‘金白鷺’是他們打造出來的拳頭產品。這個產品纖度更加均勻,精密絡筒,定長定重,染色一致。上游產品的水平決定了下游產品的質量,白鷺集團的優質產品提升了我們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蘇州宜新織造有限公司總經理嚴一新告訴《中國紡織報》記者,“我們和白鷺集團合作已有15年了。讓我們印象最深的是,白鷺集團在生產上一絲不茍,嚴格管理,盯緊細節,不斷提升產品質量?!?/strong>
做精優勢產品的同時,白鷺集團堅持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兩手抓,在發展規模的同時,更加注重裝備創新、新技術研發和應用?!鞍樉o緊抓住創新這個牛鼻子,每年投入大量資金用于技術升級和新品開發,優化產品結構及工藝,掌握了價值鏈的主動權,增強產品在行業領域內的核心競爭力?!?嚴一新說。
如他所說,白鷺集團高度重視自主創新能力,企業研發投入強度始終保持在3%以上,多項技術工藝與裝備上的科研成果投入應用,為企業發展帶來強大動力。
為提升產品工藝創新能力,白鷺集團大力推進重大科技項目的轉化和技改技措創新項目的實施,與中原工學院、鄭州中遠氨綸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120頭高效率超細氨綸纖維產業化成套技術及裝備”獲得“紡織之光”2020年度中國紡聯科學技術一等獎;與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聯合研發的“國產化萊賽爾纖維產業化成套技術及裝備研發”項目榮獲“紡織之光”2018年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該項目十年磨一劍,徹底打破了國外對萊賽爾纖維生產的壟斷局面,并形成年產9萬噸的規模。

“我們與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和西南交通大學在離子液體法和新型溶劑再生纖維素纖維制造核心技術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其中‘離子液體法再生纖維素纖維制作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項目已進入中試階段,是行業內一項顛覆性的革新。”談到這項技術的高含金量,邵長金信心滿滿。
“白鷺集團的生產規模、自動化生產線和高度信息化管理模式給我帶來了強大震撼。通過實地了解到公司在產品研發、工藝管理等方面做出的努力,更加增強了合作的信心?!惫锼箤Π樇瘓F智能化的管理和生產印象深刻。
白鷺集團以“單臺設備自動化、整套生產線智能化、綜合管理智慧化”為目標,把發展智能制造作為推動結構轉型、動能轉換的重要舉措。從生產線到產品,從工序到流程,“數智化”轉型給企業發展注入更充足的動力。

智能化生產線與集散控制系統(DCS)和可編程控制器系統(PLC)、倉儲管理系統(WMS)緊密結合,實現了多臺設備一人監控。河南省內化纖行業首臺5G+AGV(自動引導運輸車)搬運機器人、異常錠位自動報修系統、自動分揀生產線等設備在公司成功應用,使長絲和氨綸生產從紡織機器吐絲成筒后的落絲、運輸、分揀、裝箱、進庫等整個生產過程無需人工操作,全部實現智能化,5G技術的加持使機器人的搬運效率至少提高20%;公司還著力對原液、酸站進行自動分析檢測工作,逐步建立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為實現生產現場無人化創造了條件。

向清潔生產要可持續
“在白鷺集團污水排放口,你能看到魚兒嬉戲,白鷺飛舞,它們是集團特殊的環保檢測員?!鄙坶L金的比喻形象而風趣。10年來,白鷺環保投入數億元,先后對鍋爐燃燒廢氣、工藝廢氣、揚塵污染進行治理,對廢水處理系統進行提標改造。
2016年,白鷺集團投入2500多萬元對污水處理進行提標升級,在原有治污水平的基礎上,先后完成了萬噸沉鋅處理工藝、生化處理等設施和工藝改造,這些舉措為污水達標排放提供了技術保障,也有效降低了排放污水中的COD(化學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及氨氮數值。
白鷺集團還自主研發了雙級膜法酸性廢水回收技術,年減少采水量300余萬噸,年節約采水費用1500余萬元;應用EFDT高效脫鹽技術,使制水率從76%提高到97%,年節約脫鹽水采水費1380萬元。
2022年5月,公司利用屋頂建設“電廠”,充分利用屋頂空間建設光伏發電項目,讓這些屋頂成為“自帶流量”的發電廠,可實現年均發電量637.3萬千瓦時,每年可獲得電費收入452萬元,每年可節約標準煤1943.7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187.4噸,減少粉塵排放量1733.4噸。
白鷺集團還積極加入再生纖維素纖維行業綠色聯盟,在提升綠色生產水平的同時,優化了原料選擇,按照森林地圖優先選擇通過FSC認證的原料供應商。白鷺集團發力國際綠色產品認證,成為國際上首家通過STeP認證的氨綸生產企業(可持續紡織生產);獲得CanopyStyle(原始瀕危森林零采購的風險審核)淺綠色最高級別認證,為白鷺參與國際品牌競爭提供了綠色通行證。2021年,其單位生產總值能耗0.493噸標煤/萬元,同比下降50.5%;單位工業產值取水22.23噸/萬元,同比下降54.96%,相當于年節約22.90萬噸標準煤。
企業發展了,工廠變美了,職工的幸福感也增強了。據了解,在企業轉型、結構調整過程中,沒有一名員工失業。企業幫助轉崗人員練就新本領,適應新崗位。邵長金說,要讓員工體面工作、幸福生活。為此,白鷺集團將企業發展成果與員工共享,通過完善薪資分配機制,使分配制度不斷向一線傾斜。截至2021年年底,職工年平均工資66390元,實現了比2012年收入翻番的目標。
“2019年我應邀到白鷺集團參觀交流,感受到了白鷺員工的熱情。我們也不會忘記新冠肺炎疫情時雙方守望相助、互贈防疫物資保生產的情景?!惫锼垢锌溃鞍樇瘓F始終堅持‘為客戶提供別人做不到的服務’宗旨,能夠不斷強化客戶服務工作,建立快速反應機制。我們在共同推進白鷺連續紡高漿產品開發土耳其市場時,白鷺集團敢于創新,我們提出一個小建議,他們就迅速組織攻關團隊,提升了連續紡高漿產品的品質和效率?!惫锼沟脑?,讓人感受到白鷺員工的主人翁精神。
10年來,白鷺集團積累形成了“團結、奉獻、創新、擔當”的白鷺精神,企業整體發展有了質的飛躍。2022年,“白鷺”品牌價值超過50億元;企業入選“2022中國紡織服裝品牌競爭力優勢企業”,成為行業“十二五”“十三五”高質量發展領軍企業。
如今,邵長金帶領全體員工正規劃著“白鷺”翱翔的新目標:“勞動創造幸福,實干成就偉業。白鷺集團要把新發展理念貫徹到底,堅定不移推進紡織行業‘科技、時尚、綠色’方向,錨定目標、勇擔使命,用企業高質量發展業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span>
文章來源:中國紡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