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得到金輪針布(江蘇)有限公司、重慶金貓紡織器材有限公司、經緯智能紡織機械有限公司、無錫二橡膠股份有限公司、常德經緯搖架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八一紡織器材有限公司、海南沃普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紡織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支持。
01
凝共識,求共贏
02
集眾智,謀良策

中國紡織機械協會總工程師李雪清在題為《紡織企業智能制造應用實踐與發展》的報告中介紹了紡織行業智能制造發展現狀。李雪清說:“在智能制造賦能紡織企業數字化升級過程中,不同類型大、中、小型企業需求不同,面臨挑戰不同,并剖析各類型企業的具體需求,列舉紡織行業智能制造成效,如:減少用工,提質增效;節能減排,降低能耗;拓展應用,優化結構;并以棉紡行業智能制造改造試點實際案例說明基于場景驅動的中小企業數改、智改;從網絡構架、基礎數據及采集、網絡和服務器的選擇、MES車間功能模塊、數據全流程打通可追溯、后階段工廠數字地圖的建設分析智能制造技術路徑,提出紡織信息化模塊的軟件模塊,解讀了智能制造典型場景參考指引,指出未來智能工廠是發展趨勢。”

金輪針布(江蘇)有限公司技術總監肖光偉在題為《高產梳棉機如何滿足高品質技術探討》的報告中,從理論到實際應用,介紹了高產梳棉機產量高、質量穩定、設計合理、在線數據完整的特性,列舉機采棉采用新舊針布提高紡紗速度和提高定量時的成紗指標;從分梳、預開松、主開松、前固定蓋板、結構設計雙排、轉移工藝等方面剖析滿足高質量要求的條件,即提高一次性梳理效果、減少大棉結的產生;突出排除作用,氣流排除效果更佳,雜質、棉結和短絨排除的合理分配;提高纖維在分梳元件間的轉移性能,減少細小棉結的產生。最后,肖光偉列舉機采棉、皮馬棉、纖維素纖維、滌綸化纖紡紗的針布配套案例。


針對高質量紡紗特點,重慶金貓紡織器材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趙仁兵在題為《新型鋼絲圈鋼領在高端紡紗中的應用》的報告中指出,可滿足紡紗要求的新型鋼領鋼絲圈制造質量要求和技術指標;從紡紗張力、形狀與散熱、表面處理等方面入手。趙仁兵詳述紡紗張力對鋼絲圈的磨損規律、不同截面形狀鋼絲圈的適紡性、形狀與散熱的關系和表面處理對產品性能的影響;列舉適用于棉、化纖、纖維素等的鋼領鋼絲圈選配方案,差別化紡紗鋼領鋼絲圈的選配要求以及新型鋼絲圈鋼領的具體選配,通過3個應用案例對比了鋼絲圈在調整型號和錠子速度前后的使用效果;總結出實現高速、節能紡紗的4個要點,為紡織企業高速紡紗鋼領鋼絲圈提供參考和實戰價值。
海南沃普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熊偉線上作了題為《在線控制現狀分析與未來發展趨勢探索》的報告。熊偉從紡織疵點在線控制的必要性,在線控制的基礎原理、誤區、缺陷,以及面料常見的紗疵投訴案例、紡紗疵點離散檢測現狀分析、疵點推理分析等9方面展開介紹。熊偉強調,疵點會導致產品降等降級,應正確認識現行在線控制的誤區和缺陷,從源頭控制疵點是預防疵點的有效方法;實現疵點在線控制對保證紡紗各環節產品質量至關重要;面料實際紗疵和危害性隱形紗疵是未來在線控制的主攻方向,也是提高原料到面料疵點在線控制一致性的關鍵。

天津工業大學李新榮作了《數字孿生技術在紡紗生產上的應用》的報告。李新榮表示,數字孿生是以數教授字化方式創建物理實體的虛擬實體,借助歷史數據、實時數據,以及算法模型等,模擬、驗證、預測、控制物理實體全生命周期過程的技術手段,從數字孿生在紡紗行業發展現狀、紡紗+數字孿生優勢、數字孿生應用基礎、數字孿生模型、物流數字孿生模型剖析了數字孿生在紡紗生產的應用,列舉紡紗+數字孿生的五大優勢,結合紡織領域特點談了數字孿生應用難點,展示了紗線質量數字孿生模型及紗線質量預測功能特點,指出數字孿生工作計劃為數據模型預測、數據模型與物理模型結合預測和以生產線物理模型為基礎的預測。

經緯智能紡織有限公司棉紡專件產品事業部總工程師朱紅偉作了題為《智能制造 引領產品升級換代》的報告。朱紅偉結合企業實拍視頻,介紹羅拉、上羅拉軸承和鋼領的新成效。其中,新型錠子具有高速、低振動、低噪聲、節能等特點,新一代JWD8212系列粗支紗平底錠子可解決國內粗支紗、亞麻、純化纖等纖維紡紗中紗線割不斷、留頭率低的問題。
安徽華茂紡織股份有限公司技術質量處江偉作了題為《高速化生產對紡紗器材專件的要求》的報告。江偉從紡紗原理介紹紡紗高速化特征,環錠紡高速不僅意味著高錠速、高線速、高產量,同時包含高質量、高效率和高效益,以梳棉大漏底、針布、膠輥等為例詳細探討高速化對專件器材的需求。指出:高速條件下,牽伸區纖維運動速度加快,過分的曲折牽伸路線配置勢必增加纖維運動的阻力;牽伸區各專件空間位置需緊促化設計;高速度對加捻卷繞件的沖擊是最顯著的,尤其是細紗加捻卷繞專件;高速錠子是細紗高速化生產的關鍵,解決錠子振動很關鍵;筒管是影響錠速和降低斷頭的一個重要因素;高速設備的動態清潔是設備正常運轉及其重要的影響因素。他提出專件器材創新的5點思考,如:“聚焦細紗”是否可以拓展到“聚焦粗紗”;紡紗形勢的短板和專件器材的短板是否可以互為制約;“摩擦副優化”是否可以拓展到“取消摩擦副”等。

無錫二橡膠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曹恒坤作了題為《紡紗牽伸膠輥的研發與應用實踐》的報告。他介紹了膠輥膠圈新產品配方設計設想主要體現在新材料應用,新工藝應用,嚴格流程把控3方面;重點介紹了新產品抗靜電耐磨膠輥WRC-S68、耐油抗拉傷膠輥WRC-K70、耐高溫抗磨膠輥WRC-KS85的實際紡紗案例。紡紗案例表明,這幾款新開發的膠輥產品,從主體材料改性,改善磨損、中凹形變,優化膠輥的配方體系與制造工藝,滿足了現代紡紗技術生產的要求。

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設備處處長孫云奎作了題為《設備智能化與綠色能源應用》的報告。孫云奎重點介紹了公司信息化、智能化發展的實施路徑,綠色能源應用以及后期智能化與綠色發展的推進,探討智能制造“軟硬”兼施,打造全產業鏈的智能制造的關鍵,并以本企業的實際案例進行說明。他說,紡紗工廠、漂染工廠、制衣的智能制造技術應用等可實現高效、高品質生產;介紹魯泰通過印染廢水大通量膜處理及回用技術、堿回收/PVA回收系統及光伏發電項目等進行綠色生產和實現綠色能源應用,為行業智能化、綠色發展提供有效的引導和借鑒,并以視頻進行直觀展示。

常德經緯搖架科技有限公司技術部部長黃永平作了題為《搖架創新發展及制造技術升級》的報告。他介紹了細紗搖架、粗紗搖架、毛紡搖架等系列產品,以及搖架產品改造的幾項成功案例,重點介紹了YJ

三陽紡織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大松從以人為本、降低加工成本、綜合效率提升和合理控制消耗4方面探討了紗線生產綠色理念的踐行方法和實際應用。李大松說:“綠色生產是一個企業綜合能力的體現,企業應充分發揮全員智慧;設備和技術升級才能推動行業的進步,而質量的提升依靠的是器材專件的進步,同時要進行先進工藝的大膽嘗試;綜合計劃管理到位,平衡質量和速度的關系,尋找最優工藝結合點,促進綜合效率提升;節能降耗是利潤和可持續生產的可靠保證,且應不斷推進線上控制系統的應用,從而實現紡織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使消耗得到合理控制。”

安徽八一紡織器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程智作了題為《淺議膠輥、膠圈及網格圈的應用技術》的報告,以BYC-2165和BYC-188型膠輥等為例探討關于膠輥、膠圈的牽伸工藝特性分析,并對高速并條膠輥和精梳分離膠輥的特殊性能進行分析。他說,應高度重視膠輥、膠圈的牽伸工藝特性并擇優選購膠輥、膠圈,介紹了膠輥、膠圈的應用技術及牽伸工藝特性,膠輥、膠圈、網格圈的應用和管理以及網格圈常見的問題和解決方案、維護和保養等。程智表示,提高膠輥、膠圈及網格圈的應用技術,充分發揮其性能優勢,穩定并提高紗線質量;BYC系列膠輥、膠圈及網格圈可滿足國內外棉紡生產企業各種需求;應加強膠輥、膠圈、網格圈的周期、質量及使用管理;同時,應優選膠輥、膠圈、網格圈以及有關專件配置使用。
淄博銀仕來紡織(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田成杰作題為《強核心 弱邊界 高彈性——韌性組織,準發達時期傳統企業生存模式》的報告,重點介紹了準發達時期傳統企業成本構成,創新觀念、方式和方法,韌性組織特點等。田成杰以紡紗、織造為例,分析傳統企業成本構成現狀和出路,指出增收和節支是提高盈利能力的關鍵,轉型和轉移是主要出路;以產品研發方向和模式、人才及智力資源、資源整合和常態創新等為例說明創新的觀念和方式,強調應加強內外部協同、形成內外結合的腦力體系等才能不斷創新和突破;韌性組織靈活且具有前瞻性,強核心、弱邊界和高彈性是其生存之道。
03
開新局,促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