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國務院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知識產權局對外發布了新時代推進品牌建設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了發展目標和具體舉措。

到2025年,品牌建設初具成效,品牌對產業提升、區域經濟發展、一流企業創建的引領作用更加凸顯,基本形成層次分明、優勢互補、影響力創新力顯著增強的品牌體系,品牌建設促進機制和支撐體系更加健全,培育一批品牌管理科學規范、競爭力不斷提升的一流品牌企業,形成一批影響力大、帶動作用強的產業品牌、區域品牌,中國品牌世界共享取得明顯實效,人民群眾對中國品牌的滿意度進一步提高。
到2035年,品牌建設成效顯著,中國品牌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創造高品質生活的有力支撐,形成一批質量卓越、優勢明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品牌、產業品牌、區域品牌,布局合理、競爭力強、充滿活力的品牌體系全面形成,中國品牌綜合實力進入品牌強國前列,品牌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意見提出要培育產業和區域品牌,壯大升級工業品牌。大力實施制造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行動,形成有影響力的“中國制造”卓著品牌,培育一批先進制造業集群品牌。引導裝備制造業加快提質升級,推動產品供給向“產品+服務”轉型,鼓勵消費品行業發展個性定制、規模定制,在汽車、紡織服裝、消費類電子、家用電器、食品、化妝品等領域,培育一批高端品牌、“專精特新”企業。推動電子信息產業創新發展和原材料產業關鍵技術攻關,培育一批競爭力強的品牌企業。加強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督促企業落實質量主體責任,提升質量管理數字化水平,提高產品技術質量性能、穩定性和可靠性。
在培育區域品牌方面,鼓勵各地圍繞區域優勢特色產業,打造競爭力強、美譽度高的區域品牌。支持產業聯盟、行業協會商會、企業等共建區域品牌,在商標標識、質量標準等方面加強協調,宣傳推介區域品牌形象。構建區域品牌質量標準、認證和追溯體系,推動產業集群質量品牌提升。充分發揮集體商標、證明商標制度作用,加強區域品牌運用、價值評估和知識產權融資,強化區域品牌使用管理和保護。加強地理標志的品牌培育和展示推廣,推動地理標志與特色產業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歷史文化傳承、鄉村振興等有機融合,提升區域品牌影響力和產品附加值。
意見還提出在提升技術和質量水平、塑造提升品牌形象、豐富品牌文化內涵、發揮大型骨干企業示范引領作用等方面支持企業實施品牌戰略。此外,意見還要求鼓勵品牌消費、引導品牌國際化、積極參與國際合作,以擴大品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