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輕紡城

天氣變化最直接的反映是人們的衣著。如今,氣候的不確定性,讓本來四季分明的界限變得模糊不清。春江水暖鴨先知,靠“天”吃飯的行業,對未知的氣象條件的預警遠不是加減衣服這么輕而易舉。
紡織服裝行業是社會發展的一面鏡子,能最大程度地直觀展現社會特性和氣質。這種記錄可以宏觀也可以微觀:氣候變化問題正在改變市場競爭的商業環境與格局,不僅影響企業的自身運營,更影響企業的供應鏈和市場需求。
經濟學界有“一度效應”之說,也就是氣溫發生1℃變化,商品的銷量就會隨之發生較大改變。據資料記載,氣象經濟學中還有一條“德爾菲定律”,即企業在氣象上投入1元錢,就有可能得到98元的經濟回報,即1∶98,氣象與經濟的聯系已越來越緊密。
今年夏天,高溫超長待機,不僅起點高,而且范圍廣、時間長。在紡織集群柯橋,夏季面料企業的生意如何?對此,人們又開始預判,今年冬天是暖冬還是冷冬?面料企業又是如何應對這些氣候變化?帶著這些疑問,《紡織服裝周刊》記者深入一線,走訪中國輕紡城各大市場,了解市場經營戶是否建立預警機制,時刻注意氣候變化可能給行業或市場帶來的影響,使企業能極早在產品結構方面作出調整。




春夏面料企業:
“熱搜”之后回歸理性,加速研發應對未來發展之需
“熱到走在路上鞋都要化了”、“天天都像蒸桑拿”、“我這條命就是空調給的”……今年夏天,持續不斷的高溫天氣,讓不少人調侃這一氣候。不過高溫烤熱的不僅是地面,還烤火了輕紡城市場的“高溫經濟”,雪紡、棉麻、天絲、蕾絲、真絲、醋酸等薄款面料應時應季,此外夏季常用的功能性紡織面料還有吸濕排汗面料、保暖面料、空調纖維面料、防輻射面料、易護理面料(防水、防油、易去污)等銷量也可觀。在消費者追求個性化、功能化產品的今天,加上高溫天氣的助推,功能性紡織品正成為企業在產品創新方面的“得力助手”。

夏季延長,對于柯橋春夏面料企業來說,旺季是否得到相應延續?記者在采訪相應經營戶后發現,大家對于念好“季節生意經”這件事都頗為理性,且都有自己的一套心得。做生意的人,講究“市場緣”,看準市場需求迅速出擊,及時調整經營戰略,直面市場細微變化作出相應改變。

“今年整體生意并沒有因為天氣炎熱、夏季延長等因素有很明顯的提升。”位于東市場的紹興詩蝶紡織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趙平告訴記者。一方面是因為紡織服裝產業具有很強的季節性,不會因為短暫的氣候因素調整下一步企劃、生產規劃;另一方面由于疫情反復等外部因素,消費市場相對疲軟,反饋到對面料需求環節也是相對謹慎、保守。
據介紹,詩蝶紡織主營各類冰麻絲、賓利絲等夏季面料,從纖維原料入手到染整、后處理等環節,都選用環保材料,盡可能保證每個環節實現可持續發展。趙平表示,“這也是符合當下消費市場需求的,無論是研發哪一種新品,舒適度、功能性都是目前企業的研發核心。”

一邊調整產品結構,一邊有加速研發創新產品。織道紡織作為一家廣州紡企,為了更好地服務江浙地帶的客戶,今年特地在中國輕紡城東市場設置門店。主管林雍文介紹,公司主營各類春夏休閑襯衫、連衣裙面料。一般每年的3—5月份是公司的銷售旺季,今年雖然天氣炎熱,但是由于各類大環境因素影響,所以整體銷量上與往年比并沒有顯著增長。“其實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林雍文同樣對此抱理性態度,“現在消費市場受眾更加細化,個性化效應明顯,面料市場已經不太會出現早期的‘爆款’效應。再加上生產限電等各方面環節卡扣,今年每個生產、研發也會更謹慎。”

提及下階段規劃,林雍文同樣表示,接下去會將產品開發的方向繼續往高端市場調整,以保證產品的持久性,打造經典款。“我們本身是以純天然棉為主要產品品類的,符合天然環保特性。除此之外,我們還將繼續深耕品牌打造,潛心做面料、做品質、做服務。”
秋冬面料企業:
開啟金九銀十,看準時機再“上車”
自8月中旬以來,市場上對于秋冬面料的訂單和打樣需求越來越多,“金九銀十”這個紡織傳統旺季也開始拉開序幕。

在北市場盛峰聚尚門市,記者看到一包包樣布袋已經被店員碼放得整整齊齊,就等快遞員前來取件發貨。總經理陳娟表示,這也是自己多年來的工作總結。“以前都是直接寄匹樣,但是碰到不合適就會來回寄退,不僅客戶麻煩,我們后期核對也費精力。我在和顧客及時溝通的情況下,改用了寄米樣的方式,在保證客戶還是能看到面料實物的情況下,節省彼此工作流程。”

盛峰聚尚主營各類風衣、派克服、羽絨服、戶外運動型及潮牌科技面料。談及今年夏季極熱,作為秋冬面料企業,是否考慮到今年冬季會是寒冬,并為此采取相關措施?陳娟表示,現貨充足一直以來都是企業的競爭優勢之一。因為秋冬服裝的工序相對復雜,生產周期也會比較長,公司對每個產品大概配有600個顏色,通過提前預判,進行相應備貨。“氣候因素會考慮,但不可能完全做好提前準備,還是要邊走邊看。目前像繡花+內膽,絎棉菱格這幾個品類的面料下單量還是比較可觀的,和傳統印象中深色系、偏單一的羽絨服面料不同,這幾年來隨著國潮興起,羽絨服無論是在面料還是版式呈現上,都在不斷創新突破。”



隨著面料企業品牌意識的提升,盛峰聚尚除了配備專業展廳,在假期期間還邀請員工子女參加走秀活動,通過這種別具一格的方式擴大自身品牌知名度。此外,陳娟還親自“出馬”擔任視頻主播,通過線上分享、線下引流的方式,并創新使用電子色卡,打造企業品牌IP。“作為在輕紡城市場近20年的傳統紡企,還是需要看準時機,對流行趨勢、渠道創新方面保有極大敏感度。”

除了把“戰場”從線下轉移到線下線上同步走,一些秋冬面企還在馬不停蹄地進一步做深產業鏈。“公司今年的錦滌T800羽絨系列產品銷量很好。”位于聯合市場的紹興柯橋翔牛紡織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黃美怡告訴記者。“我們從紗線入手,在這個系列的產品中加入特性材料,比如導電絲、石墨烯等,經過面料檢驗機構驗證,哪怕洗滌100次,這些產品在防靜電、防異味方面的特性也不會受到影響。”
黃美怡表示,由于去年暖冬變冷冬的經驗教訓,產品仍有一定量的庫存積壓。再加之現在線上平臺銷售模式的轉變,預售制成為各大服裝網店保穩保本的選擇之一,除了常規備貨外,公司不會再大規模的進行備貨。“還是要根據下游服裝客戶的反饋,我們再相應進行研發、生產調整。”除了在秋冬面料上不斷加入新型原料,作為工貿一體的企業,翔牛紡織在近期還研發出一款永久抗UV防曬面料,自主研發防曬紗線、涼感紗線,目前整個與各大品牌企業積極對接中。“縱觀目前的行情,面料企業都在深練內功,才能讓自己的走得更遠。”
堅守該堅守的,改變該改變的。柯橋紡織將繼續聚焦產業,做精主業,著眼于個體發展與產業布局融合共進,體現柯橋使命與擔當的又一次蝶變之旅正在進行中。
記者手記
向左向右,柯橋紡企在務實和求變中持續升級
建立預警機制、調整產品結構、走在新品前列、線上線下齊步走、做深產業鏈……向左還是向右?圍繞本期主題,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在柯橋紡企的執行清單里,能看到理性與感性,也能看到務實與求變。這個過程中,有困難也有希望,有轉型升級的壓力,也有突破瓶頸之后的大有可為。
在可以預見的利好中贏得先機。如今,新的消費格局愈加明顯,人們更加注重產品個性化、功能性體現。國潮品牌已經成為新藍海,對于產業鏈中端的面料企業來說,正是施展拳腳的好時機。
另一方面,身處微利時代,又遭遇成本逐年上漲,使得面料企業不再甘于只做純粹的面料供應商。除了在技術、工藝上繼續下大功夫,大家都認識到打造真正具有競爭優勢的品牌產品,注重對品牌的塑造,是必須要堅持走下去的道路。(鄔瑩穎)
文章來源:紡織服裝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