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對中國供應鏈服務市場來說,或許是最受矚目的“2022年供應鏈政策月”。
9月19日,由我國政府首次舉辦的“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與穩定國際論壇”在杭州召開,并發布了“杭州倡議”——《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與穩定國際合作倡議》。
在會議前后,中國政府密集出臺相關一系列供應鏈政策。不同此前的產業鏈供應鏈政策,9月份政策發力點落在城市供應鏈上。
先有商務部、工信部等八部門推出15家全國第二批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城市;后有工信部推出12家全國首批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系建設試點城市。
為何推進城市供應鏈發展?誰是中國供應鏈最強城市?掌鏈《首席供應鏈官》做如下解讀。
“中國作為世界制造大國和最大的消費者市場,有著全世界最廣泛、最完整的產業鏈和供應鏈布局。”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代表中國企業發言時如是說。張勇贊許的是供應鏈市場和供應鏈生態,但長期以來中國在產業供應鏈和城市供應鏈發展層面缺乏系統推進。誰是中國供應鏈強市?誰是帶動區域供應鏈升級的龍頭城市?9月2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示了全國首批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系建設試點城市建議名單。首批入圍的12個城市,包括武漢、杭州、成都、寧德、南通、濰坊、合肥、株洲、廣州、深圳、包頭、齊齊哈爾。
不只是工信部在推進城市供應鏈。去年7月,為加快推進城市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發展,商務部、工信部、中物聯等8單位聯合發文,公布首批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10個示范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張家港、杭州、寧波、廈門、青島、武漢、廣州、深圳。9月14日,商務部公示了2022年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城市,這是全國第二批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城市,包括天津、石家莊、包頭、哈爾濱、舟山、蚌埠、福州、濟南、壽光、鄭州、江門、成都、昆明、西安、銀川等15個城市。至此,商務部牽頭包括工信部等八部門一共推進25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城市。掌鏈《首席供應鏈官》注意到,深圳、杭州、廣州、武漢、成都五個城市成為數不多拿下商務部、工信部供應鏈創新示范和生態試點的城市。全國首批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系建設試點的12個城市,對城市供應鏈發展有何意味?其一,政策將推進城市產業集群,形成集群式供應鏈。試點城市可依托國家主要區域戰略和先進制造業集群等載體,構建集群協同的城市或城市群供應鏈生態體系。比如華為、中興等制造企業與準時達供應鏈、越海全球供應鏈等會務企業構建的智能通訊供應鏈集群。其二,政策推進城市供應鏈升級,形成數字化供應鏈。試點城市要加快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升級。產業互聯網的發展將以城市為承載單位,構建數字化城市供應鏈體系,比如菜鳥物流構建以杭州為中心的數字化消費供應鏈;京東物流與美團配送構建以北京為中心的數字化消費供應鏈。根據統計局披露的2021年統計公報數據梳理,以工業增加值為評判標準的中國內地十大工業城市排名依次為:上海、深圳、蘇州、重慶、寧波、佛山、廣州、北京、天津、無錫。
上海、杭州、蘇州、寧波、無錫等五城是長三角一體化融合的受益者,整體來看上海具有國際航運中心、國際金融中心“雙中心”的超級主導地位,上海港連續12年位居全球最大集裝箱港,浦東機場長期位居中國最大貨運機場。這使得上海像長江經濟帶區域供應鏈的“鏈長城”,也是長三角區域供應鏈的“鏈長城”,周邊城市成為上海供應鏈的喂給城和協防城,上海與周邊城市供應鏈成為“鏈長輻射型”的供應鏈城市群。早在2021年5月,科技部、發改委等部門印發《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方案》,以持續有序推進G60科創走廊建設。
《方案》旨在根據不同城市特點優勢發展各具特色的新興產業和服務業,形成規劃布局合理、產業基礎良好、城市功能完善的產城融合發展格局。
此舉一方面可以避免有產無城的“產業孤島”或有城無產的“鬼城”與“睡城”等現象發生,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制造業產業集群“硬實力”,推進產業集群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長三角地區不斷優化城市供應鏈布局,推進“鏈長制”牽引資源高效配置。
嘉善縣長三角辦相關負責人曾表示“為避免半導體產業重疊發展、同質競爭,建立集成電路產業鏈‘鏈長制’,精準定位產業分工,研發設計在上海,芯片制造在蘇州,封裝測試在嘉善,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
比較來看,長三角供應鏈城市群在競爭性行業的供應鏈創新上遜于珠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強于京津冀(環渤海地區),整體城市供應鏈協同發展仍呈現較強比較優勢。
長三角地區綜合服務和平臺服務引領能力較強。全球最大的數字物流平臺企業菜鳥物流位居杭州,全球最大的航運物流企業中遠海運集團位居上海,全球最大的快遞物流企業集群位居上海。
受益物流企業:以上海等為總部中遠海運集團、安吉物流(上汽集團)、東航物流(東航集團)、中通快遞、圓通速遞、韻達速運、申通快遞;以杭州為總部的菜鳥物流(丹鳥物流/菜鳥直送)、百世集團、傳化智聯、滴滴貨運等;以南京為總部的蘇寧物流、中儲智運、運滿滿(滿幫集團)、物潤船聯等。
深圳、佛山、廣州所處的大灣區是世界重要的制造基地,是國際中間品貿易、最終品貿易的關鍵樞紐,更借助積聚的華為、中興、比亞迪、格力、大疆等創新型科技供應鏈龍頭企業,及積聚的順豐供應鏈、怡亞通、準時達等中國創新型供應鏈服務龍頭企業,成為中國最具供應鏈創新活力的引擎。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組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產業部部長王福強表示“大灣區的戰略使命,就是構建有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是基礎性支撐。”。
王福強還提到,未來大灣區可在全國率先分行業做好供應鏈戰略設計和優化升級工作,支持頭部企業牽頭構建產業鏈生態,并力爭布局更多科技基礎設施,更多向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傾斜。未來,粵港澳大灣區還將在四個方面加強區域產業促產業鏈的建設工作。一是可在全國率先分行業做好供應鏈戰略設計和優化升級工作。可依托自身產業規模、配套能力、先發優勢,構建以我為主的新興產業鏈;與其他地域形成分工不同、各得其所的完整產業鏈條;加強國際產業安全合作,依托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建立更具黏性的產業鏈供應鏈。二是抓住頭部企業,支持其牽頭構建產業鏈生態,積極出臺政策扶持產業集群發展。
三是要高度重視衍生公司的集聚和支持問題。從構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集群角度出發,大灣區有必要出臺必要的支持政策,有針對性地支持這些衍生公司的集聚發展。
四是采取必要措施來確保初級產品的保供問題。作為國家主要的用能區域,大灣區必須確保用能安全。從統籌發展和安全的角度,大灣區有必要建設一個巨型國際能源港,采用境內關外等政策,建設成為面向RCEP成員國的國際能源資源配置新樞紐,提升大灣區在國際上的戰略能級。受益物流企業:以深圳為總部的招商局物流集團、順豐集團、萬科物流、貨拉拉、準時達供應鏈、怡亞通供應鏈、越海全球、赤灣東方物流、德坤供應鏈、跨越速運;以廣州為總部的寶供物流、南方物流等。政治掛帥氛圍較重,創新活力遜于珠三角、長三角城市群,這是京津冀供應鏈城市群的顯示情況,作為中央企業總部集聚地,截至2022年6月,有73家央企總部在北京,更多在國家戰略資源和支柱型產業供應鏈上呈現較強實力。
京津冀形成央企與地方企業,央企與地方產業協同的“央地協同型”供應鏈城市群。
比如能源供應鏈有中石油、中石化、國家電網等;航空航天供應鏈如中國航天科技、中國航空工業等巨頭,運輸設備供應鏈如中車(高鐵)、中船(輪船)、中國商飛(飛機)等,多是低調的供應鏈鏈長。當然,北京也有小米、美團、京東、百度、字節跳動等互聯網科技企業,保持一定創新活力。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8年來,區域在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打通供應鏈,優化存量、做強增量上取得了一定的比較優勢。一是統籌協調,強化產業協同整體推進。京津冀經信部門建立了常態化的定期會商機制,圍繞產業規劃、園區共建、項目落地、產業鏈構建等方面強化工作銜接,促進產業深度有序對接。部分央企把產業資源向河北等地轉移。。二是深化合作,協同構建產業發展鏈條。京津冀三地經信部門加強統籌協調,鼓勵產業鏈龍頭企業在京津冀范圍內提高配套率,制定供應鏈“B計劃”,發布京津冀產業鏈金融支持計劃,設置125億元貨幣政策資金額度,提高產業鏈韌性和競爭力。北京市大興區、天津市濱海新區、河北省唐山市和保定市等12個城市(區)組成城市群,獲批成為國家首批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三是共建園區,加速建設產業協同發展平臺載體。推動河北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兩翼”建設。數據顯示,北京(曹妃甸)現代產業發展試驗區(自2014年以來,已簽約北京項目434個,協議總投資約6000億元)、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園(吸引160余個項目落戶,其中簽約北京醫藥企業98家,總投資276億元)。
四是協同聯動,推動北京城市副中心與廊坊北三縣一體發展。北京市經信局共組織與廊坊北三縣調研對接、推介交流活動十余次,累計簽約項目120余個,北投大廠人工智能計算與賦能平臺、中化金茂數字創新產業基地項目等一批產業項目已經在北三縣立項,產業集聚發展態勢初顯。受益物流企業:以北京為總部的國鐵集團、中國物流集團、中國外運、中郵速遞物流、京東物流集團、美團外賣(配送)、中鋁物流集團、長久物流、安迅物流(國美)等;以天津為總部的振華物流集團、中集世聯達物流;以石家莊為總部的河鋼集團國際物流有限公司、河北省物流產業集團。城市供應鏈的發展,無非依托于以人為中心的“生產經濟”和“生活經濟”。一類是基于消費經濟,依托消費互聯網,形成消費供應鏈服務,相對來說更多為民營企業主導。這類供應鏈跟城市人口積聚、城市通行便利等密切相關。這方面企業如順豐集團、菜鳥物流、京東物流、美團配送、貨拉拉等,基本被民營企業主導。另一類是與產業經濟,依托產業互聯網,形成不同的產業供應鏈服務,更多為大型物流國企業主導。中遠海運集團、中國物流集團、中國外運、東航物流、中郵速遞物流,以及在細分領域的中鋁物流、歐冶物流(寶武鋼鐵旗下物流),66云鏈(中化能源)等。
附注:
總部在北京的中央企業(73家)
排版:楠木
文章來源:掌鏈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