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久久_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综合欧美亚洲日本_国产在线一区不卡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中國化纖如何打造全球“引擎”?

發布時間:2022-11-21  閱讀數:32053

中國化纖如何打造全球“引擎”?



中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化纖強國的征程中,中國化纖工業推進高質量發展應把握住哪些關鍵點?

全球化纖工業正呈現出哪些共同的新趨勢,應如何合力應對多重挑戰,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化纖力量?

圖片

在11月18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主辦、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等單位承辦的第28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天鳥高新2022)上,業內代表圍繞著“穩中求進、轉型升級——全方位推進化纖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把握新材料產業“賽道”機遇

面對全球經濟和紡織化纖產業格局的演進,我國化纖工業的定位發生深刻變化。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端小平指出,今年4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共同印發的《關于化纖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化纖工業是紡織產業鏈穩定發展和持續創新的核心支撐,是國際競爭優勢產業,也是新材料產業重要組成部分。

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司一級巡視員夏農指出:“這一定位,是在深入分析我國化纖工業新的歷史階段,全面認識和把握化纖工業重要作用的基礎上,對化纖工業定位做出的一個新判斷,這一定位將對化纖行業的發展賦予新任務、提出新要求?!?/span>

以碳纖維為典型代表的高性能纖維產業,事關國防軍工領域供應鏈穩定,是戰略性新興產業、新材料產業的典型代表。我國化纖業的高質量發展,要充分把握好戰略性新興產業、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機遇。

夏農指出,要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要把增強產業鏈韌性和競爭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著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特別是關系行業穩定發展的關鍵點要補齊短板,提升自主知識產權和替代接續能力,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

“化纖工業不僅是重要的民生產業,還是戰略性新興產業?!?strong>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原副會長許坤元指出,化纖現在已經占到紡織原料80%以上的比例,化纖也是產業用紡織品的重要的基礎材料?;w行業要進一步開拓創新、調整結構,研發高科技纖維、優化產業系統。

近年來,新能源領域碳纖維需求快速增長,國產碳纖維需求量大幅增加,國內碳纖維企業的盈利空間不斷提升,而且在一些國家重大戰略領域發揮了應有之力。

“碳纖維預制體又稱為碳纖維織物,是以碳纖維為原材料,通過機織、編織、縫合、針刺等方式形成的一種具有特定外形的復合材料增強體,是復合材料的‘關鍵增強基材’。預制體的結構與性能,直接影響著復合材料的結構和性能,是先進復合材料的關鍵基礎材料?!?strong>江蘇天鳥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繆云良介紹,碳纖維通常與樹脂等其他材料結合形成復合材料,既可以制備結構材料,又可以制備功能材料或結構與功能兼備的材料。

尤其是針刺碳纖維預制體的應用非常廣泛?!芭c3D編織預制體相比,針刺預制體具有孔隙分布均勻、易致密成型、面內和層間強度高等優點,而且生產效率高、成本低,容易實現大批量生產?!笨娫屏冀榻B,我國于20世紀70年代開始發展預氧化纖維針刺技術。天鳥高新于1997年利用原創的碳布/網胎鋪層針刺技術成功研制出飛機碳纖維剎車預制體、熱場預制體、大型噴管預制體等產品,實現批量化生產,形成集成產品群。目前,天鳥高新已成為我國主要碳/碳復合材料用預制體生產企業之一。

從飛機到固體運載火箭,從軌道交通列車到新能源汽車,高性能纖維在這些“高大上”的領域大有作為。除了高性能纖維,新材料的內涵還十分豐富。

“隨著物理、化學、生物、醫學和信息技術的融合,纖維科學已經成長為一個多學科的研究前沿,纖維技術也成為影響和引導現代工業發展方向的重要組成部分,纖維材料顯示出作為智能和高功能材料的巨大潛力。”中國科學院院士、東華大學材料學院院長朱美芳指出,纖維產業已經進入“新賽道”,原料、聚合、加工、成形過程被賦予科技、環保、智能新概念,以智能化、超性能、綠色為特征,可對傳統產業集群起到高滲透性、顛覆性、變革性提升效果的新一代纖維將是研究方向。

“二十大報告中多次講到了新賽道,新賽道是一個開放的話題,有巨大的市場潛力。未來的纖維將是大纖維概念,大纖維將集功能性、集成性、智慧型、導電性和響應性五位一體。纖維新材料,賦能新賽道?!敝烀婪颊f。

應對綠色低碳可持續全球議題


實現綠色發展,降低碳排放,推進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全球共識。

圖片

“歐盟委員會此前已提交了‘減碳55%’的一攬子立法提案,提出在2030年前實現碳減排55%的目標。歐盟還發布了‘歐盟零污染行動計劃’,旨在實現空氣、水和土壤的零污染。歐盟生物發展戰略也要求,以可持續的方式利用自然資源,進一步提高生物降解能力?!?strong>歐洲人造纖維協會理事長范·戶特(Frédéric Van Houte)介紹,歐洲需要進一步減少人造纖維生產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盡管仍面臨各種不確定因素,但全球化纖業呈現出一些共同的發展趨勢,其中包括在生產和消費方面不斷推進綠色發展,開發清潔生產工藝及可持續產品。應對微塑料污染、海洋污染,推進廢舊紡織品的回收利用等,都是全球化纖業必須共同面臨的議題。”范·戶特說。

日本2020年5月發布了“2020循環經濟愿景”,2021年4月成立了“時尚與環境工作小組”,2021年8月成立了日本可持續時尚聯盟,2022年7月發布了“負責任的紡織服裝行業企業經營準則”。

日本化纖協會執行副會長富吉賢一表示:“對于可持續發展,日本紡織化纖行業重點關注6個方面,包括發展聚酯回收利用體系、發展‘纖維-纖維’回收利用體系、發展生物基化學纖維、應對微塑料(纖維碎片)問題、展開碳中和方面的工作,以及化學物質管理?;w將支撐全球纖維需求的增長,而亞洲化纖產量占全球化纖總產量的90%左右。亞洲化纖行業在全球化纖行業可持續發展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各方應共享信息,加強合作,加大力度解決可持續發展問題。

據介紹,2020年日本聚酯瓶的回收率達到97%,回收聚酯瓶的循環利用率達到89%。從日本再生聚酯最終應用的構成比例來看,瓶-瓶的占比為30%,紡織品的占比為,板材、模制品等其他品類的占比為41%。

中國已經提出了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隨著我國不斷落實“雙碳”目標,綠色、低碳、可持續也成為我國紡織化纖行業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標。

夏農指出,要著力推動紡織化纖行業綠色循環低碳發展,要處理好行業發展與減碳關系,統籌有序推進“碳達峰”工作,研究、制定化纖行業“雙碳”戰略路線圖,明確行業降碳實施路徑,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工信部消費品司司長何亞瓊指出,我國紡織化纖行業要加快智能化、綠色化改造,鞏固提升國際競爭力,要更加注重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用品質、價格等硬優勢贏得市場。

大力發展“綠色纖維”便是我國化纖工業推進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典型體現,這其中就包括發展生物基化學纖維。

海藻纖維是一種利用海洋藻類植物制成的生物基纖維。青島大學經過多年的研究,研發出了海藻纖維的自主知識產權成套技術與裝備。

青島大學教授夏延致介紹,2019年青島源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建成了千噸級海藻纖維生產線,目前正在建設新型千噸級海藻纖維自動化生產線。青島大學還進行了海藻纖維的防霉、防螨、消臭性能的研究,取得了較好效果。目前,海藻纖維已在多個領域實現了應用,為產業鏈奠定基礎并形成產品應用區域輻射。

夏延致還介紹:“以前海藻纖維的染色是一個大問題,今年我們在其可染性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纖維的色牢度可達到4.5級,這為海藻纖維的進一步產業化打下堅實基礎?!?/span>

“要高度重視品牌作用,擴大‘綠色纖維’等工作的影響力,提升消費者對中國纖維和企業的認知度,進一步聯合服裝、家紡企業加強優勢品牌培育,通過品牌建設來擴大需求、維護供應鏈安全穩定;要讓綠色低碳成為我國化纖工業競爭新優勢,讓綠色低碳纖維制品賦能紡織服裝產品?!焙蝸啳傉f。

加強國際溝通交流與協作

疫情目前仍在持續,正深刻改變著全球消費市場,也改變著全球紡織化纖產業市場格局。

“受疫情影響,近幾年歐洲化纖產品的消費量處于較低水平,2020年的消費量約為3000噸,2021年的消費量約為3400噸,今年的消費量約為3500噸?!狈丁籼乇硎荆瑖H能源價格飆升和物流成本上漲,使歐洲紡織化纖產業的成本增加。國際物流運輸時時受阻,使供應鏈時有中斷。高通脹和不確定性因素日益增加,也影響了歐洲消費市場的信心,需求下降。這些使歐洲紡織化纖行業的經營風險增加。

即便如此,多國行業代表仍表示,雖然全球經濟復蘇不如預期,國際形勢不確定性增強,商業環境趨于艱難,但是,“大家依然生活在一個全球化和相互關聯的世界中,合作不可或缺,希望的曙光依然閃耀。”

“在前景不明朗的市場環境中,化纖業的全球合作不可或缺。廢舊紡織品回收、海洋微塑料污染、生物降解等問題越來越具有全球性。全球各國的紡織化纖產業之間需要通過廣泛的國際合作,來共同應對并最終解決這些問題,以實現全球紡織化纖行業的共贏。”范·戶特說。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市場被歐洲紡織化纖產業鏈企業寄予厚望。

“中國是歐瑞康最重要的市場,歐瑞康在中國的發展一直非常強勁?!?strong>歐瑞康化纖板塊首席執行官史陶伯格(Georg Stausberg)介紹說, “中國仍是一個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市場。歐瑞康將繼續在中國投資,并以創新的先進技術,繼續滿足客戶在提高效率、產品輕量化、更耐用和環保等方面的需求?!?nbsp;

作為占全球化纖總產量的比例超過70%的全球化纖大國,中國化纖產業更是重任在肩,正以高質量發展為重要指引,在多個領域持續推動、引領著全球化纖產業的發展方向。

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士成指出:“‘十四五’是我國全面建設化纖強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機遇期。我國化纖行業要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大力實施《關于化纖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加強纖維新材料關鍵技術裝備自主創新,加快數字化改造升級,推進綠色低碳轉型,構建化纖行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現代產業體系?!?/span>

“我國紡織化纖產業要著力構建行業新發展格局,要通過高質量發展來提高我國纖維產品附加值和品牌影響力,提升我國化纖行業在全球價值鏈上的地位;要從供需兩端發力,既擴大有效需求,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又推動生產轉型升級,鞏固增強產業競爭優勢。”夏農說。

“產業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戰略;要提升供給體系韌性,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需求,促進產業升級、產品升級、消費升級;要加強產業和貿易國際合作,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焙蝸啳傉f。


撰文 / 本報記者 同黎娜 
編輯 / 鄭玉冰

制作 / 王亦一

文章來源:中國紡織報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