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廣東工業大學,這里是東風路校區,這里是藝術與設計學院2022級表演班的服裝表演(1)的課堂。
Part1

她說:迫于疫情的影響,使得我們有機會在線上進行專業知識的學習,這不僅是一堂課程,更是一次考驗,讓大家能夠齊心去準備一場宿舍時裝周,在扮演策劃者角色的同時,也以展演者的身份亮相。社會要發展,人類要進步,面對困難我們應該化險為夷,著眼于我們所擁有的,所能夠改變的,充分利用當下的資源條件,開拓創新,即使我們暫時無法在專業的舞臺展演,但是我們仍然擁有走廊、寢室和天臺,做到哪里有我們,哪里就是T臺。就好比當下的抗疫生活,團圓需要以健康為底色,而T臺則需要以創新為支撐。
Part2

她說:此次網課收獲頗多,通過線上的方式匯報作業,鍛煉了我們的語言能力,也讓我們更加自信。在課堂中不僅學習到了新知識也看到了其他同學的優點并且向他們看齊。同時網課也放大了我們的缺點,使我們的不足更清楚地顯現出來,例如:面對鏡頭時能否做到大方得體、總結匯報時能否做到條理清晰等問題,網課讓我們能夠進一步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做到“對癥下藥“,使自己往更好的方向成長。
Part3


她說:疫情下,我們采取了線上教學,對于我來說也是第一次以這種形式來進行專業課的學習,在老師下達任務之后,舍友們都開始為宿舍時裝周做準備,在收集資料的同時也讓我們更好地了解到了各大品牌的風格和秀場形式,讓我們以另一種方式學到了更多專業上的知識。這對我來說同樣也是收獲頗豐,更加直觀地在鏡頭上看到了自己的表現,也發現了自己的一些缺陷,有利于我更好地改正。不管在什么場地中或什么條件下,我們都應該保持一個表演者和模特應有的素養和能力態度,隨時做好準備,把每一種情況都設為自己經驗的積累。在防疫的同時,以專業的方式去展示屬于我們的防疫生活。
Part4

課程教師

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講師
于倩倩老師曾主持國家藝術基金海外傳播交流推廣項目等課題,前往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蒙古國烏蘭巴托、俄羅斯莫斯科、意大利米蘭推廣中國的傳統文化,廣佛國際民藝周閉幕式、非遺時尚大賞策劃人,第四屆中國設計大展《走田》策展人,曾被授予鄉村振興時尚傳播官。
研究領域:時尚設計,展演,傳播
讓我們通過視頻欣賞同學們的精彩瞬間吧,愿疫情早些散去,讓我們攜手齊心,靜等花開。
文章來源:廣東工大藝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