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制造與數字化是大勢所趨、發展所需,企業想最大化解鎖和釋放數字價值,必須將數字化轉型定位為整體戰略,進行全局謀劃。在終端服裝產業數字化轉型如火如荼進行時,我們看看這些產業創新和數字化轉型領域的佼佼者們都是怎么做的吧!
讓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資料
陽光集團斥資2個多億打造“智能車間”,采購最先進的自動化、智能化紡織生產設備,對生產設備進行技術改造,形成自動化、智能化生產線,全面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發力智能化轉型升級。通過建設百萬級精毛紡配方數據庫,驅動染色、配色工序最優最高效組合;通過人工智能視覺識別,驅動中國精毛紡織品瑕疵識別的新變化;通過實施服裝裁剪智能化,構建個性化服裝定制精準服務最低成本方案;通過研發“智能面料圖譜”,讓多品種小批量的庫存面料及輔料,快速成為下游個性化服裝定制企業急需的最優的原料來源……讓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資料,使貶值的低價庫存轉變為增值的高價財富,解決整個行業面臨的痛點。不斷探索“互聯網+”的新商業模式,并實現了企業從傳統制造的羊毛生產資料到智能制造的數據成為生產資料,帶來數字化生產體系的新變革。
面料也有“身份證”
所有設備的數據實現串聯,可實現全鏈路跟蹤、自動出入庫管理、自動配送和智能化揀選,現在只需要利用手持掃碼終端和手機APP,動動手指就可以進行確認校驗、成品入庫、成品出庫、盤點入庫、坯布常規、坯布輔助、盤點回庫、并板作業等各種操作。同時,向興集團還在每一卷面料中貼上兩塊RFID電子標簽,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可實現物品實時追蹤和數據交換。RFID便有如面料的“身份證”,讓面料從織造、染色到成品,再到客戶手中,經過了誰的手,可溯源、可追查。這張“身份證”,讓面料供應商與成品客戶之間消除“信息孤島”,實現資源有效配置最大化。RFID極大地提高作業效率,僅僅出貨掃描這一步驟,便可以減少三分之一的人工,且能確保精準度。
構建“互聯網+化纖”生態圈
新鳳鳴通過數字化服務輸出,讓數字化成果在更多的行業和企業里推廣應用,構建了新采購、新銷售、新物流和新金融服務等“雙網融合(工業和商業互聯網)”的數字化服務新體系,形成了“互聯網+化纖”的生態圈。在新采購服務方面,構建了“敦煌易購”電子商務平臺,實現在線招投標、詢比價和供應商服務評估;在新物流服務方面,孵化成立了物流公司,主要應用物聯網、車聯網技術,構建“絲路易達”智慧物流平臺,實現車輛的科學配載、路線優化、軌跡監控和貨到評價服務;在新金融服務方面,通過平臺對接,為產業鏈中小企業提供“化纖白條”“新鳳金寶”等在線融資服務,每年可為中小企業融資超過10億元。
實現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經營模式變革
利用朋友圈、公號、小程序等工具構建自有的商品交易生態成為當前數字化經營的一種典型代表和有效實踐。李寧公司通過近十年的不斷試錯和摸索,正成為這種生態建設的一個標桿。李寧公司2012年搭建PC官網,2018年開始轉型建立私域體系,同時連通公號、門店會員等,實現全方位的用戶觸達。截至2022年5月,李寧官方旗艦店小程序的用戶超過2000萬,客單價和復購率大幅增加,交易額占到了線上直營電商的近10%。此外,小程序為線下引流帶來的銷售額也已經接近億元;優衣庫則從2018年開始,著力布局“掌上優衣庫”自有官網渠道,覆蓋APP和小程序等多種形態,打造全渠道優質便捷消費體驗。通過公號、小程序、線下門店等多觸點組合運營實現了私域用戶的積累和持續增長。同時,融合線上線下場景,利用線上下單門店自提、門店自提、門店急送、門店掃碼線上購等創新方式,為消費者提供一體化的全渠道服務和體驗,在中國大陸地區通過約888家門店多渠道觸達用戶,已經積累了超過2億以上線上粉絲。通過線上線下、公域私域等相結合的全域經營方式,基于數據和算法實現供需的高效匹配,最終實現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經營模式變革。
打通線上線下融合消費渠道壁壘
雅瑩利用數字技術,通過籌建應用線上部件庫及顧客身型的基本版型庫等,完善3D制版技術,包括加快研發響應速度與效能,升級女性更友好的穿著體驗。比如在臂彎、腰臀等活動部位,發揚品牌特色針梭相拼技術等,充分考量靈活性、舒適度及美觀度的平衡,將極致打磨的匠心主義與數字化技術應用堅定結合,滿足女性與時俱進的多重場合下的版型需求。同時,依托企業數智化融合生態為核心,為精進高質柔性的供應鏈新體系,專業工廠在持續升級過程中將基本功與數字化建設充分結合。透過數字化設備以及管理數據的可視化呈現等方式,逐步實現產銷協同目標,靈活解決銷售端與采購端的需求整合問題,實現需求變更可控可追溯。當好手藝搭載上新科技,便會形成一股強勁的驅動力,強化創新驅動提高企業發展質量和效益。
素材來源:中國紡織報、紡織科學研究
紡織服裝周刊、中國青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