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此,賽迪研究院信息化與軟件產業研究所認為,要進一步激發“工業互聯網平臺+園區”對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引擎作用,亟需圍繞培育主導產業鏈、匯聚評估工具集、構建方案資源池和打造產業駕駛艙四大著力點開展工作,同時還應大力強化政策統籌、試點遴選、生態構建三大保障措施。
一、“工業互聯網平臺+園區”疊加效應潛力巨大
面向園區管委會,“工業互聯網平臺+園區”可為政府治理決策提供“工具箱”。一是強化對重點領域的監測監管。基于平臺,園區管委會可實時監測園區企業的碳排放、安全生產等情況,及時預警并處置重大風險點,促進區域經濟健康發展。二是加強產業資源綜合治理。工業互聯網平臺可以匯聚園區內外企業的多維數據,精準構建企業數字畫像和產業全景圖譜,支撐開展精準招商、補鏈強鏈等工作,實現優質產業資源的集中匯聚和靶向對接。例如,紹興市越城區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開發了“騰籠換鳥”綜合應用,通過對區內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10條產業鏈進行高質量發展評估,為傳統產業“騰出去”和新興產業“換進來”提供量化支撐,推動產業迅速成鏈,2021年集成電路產值突破400億元。
面向平臺企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園區”可為產品應用推廣提供“練兵場”。一是加速孕育成熟的平臺解決方案。產業園區內具有海量的應用場景,可為工業互聯網平臺落地提供良好的用戶基礎,通過實際應用效果檢驗解決方案是否合理,以驅動平臺解決方案不斷優化。二是加速平臺商業模式創新。工業互聯網平臺在產業園區內的大規模應用,可以加速數據要素在園區管委會、用戶企業、金融機構之間自由流動,支撐共享制造、供應鏈金融等新型商業模式培育,拓寬平臺盈利渠道。例如,用友結合精智平臺賦能產業園區的項目經驗,根據用戶需求對細分解決方案進行優化、匯聚和耦合,打造了專業化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園區”模塊,可為地方政府提供一站式服務。
面向用戶企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園區”可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加速器”。一是開展系統化評估。園區企業基于平臺可對生產、管理和經營等環節進行評估診斷,全面掌握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現狀、短板和發力點,明確轉型路線圖。二是開展專業化升級。園區企業基于平臺可以實現各個部門的數字化轉型,打通不同部門之間的數據流動和業務協作渠道,實現設備運維精準化、研發設計協同化、生產制造智能化等全范圍變革,大幅提升各類資源配置效率。例如,東方國信基于Cloudiip平臺為包鋼園區企業提供高爐工藝操作優化、設備安全診斷和生產過程閉環執行等專業化服務,解決了包鋼面臨的生產工藝提升難、能耗居高不下等問題,助力提質降本增效目標的實現。
二、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亟需“工業互聯網平臺+園區”賦能
區域經濟轉換新舊發展動能,可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園區”,加速推動區內企業數字化轉型。當今,我國經濟提檔換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產業園區的傳統發展路徑暴露出環保粗放、產業鏈分散、創新動力不足等問題,亟需轉變發展方式。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產業園區可帶動整個區域內企業加速數字化轉型,打造以綠色低碳、能力共享、智能主導為主要特征的新型生產制造與服務體系,為區域經濟新舊動能轉換提供強勁動力。例如,蘇州相城經開區通過出臺一系列支持政策、設立10億元專項產業基金等方式,積極引育了藍卓、忽米等一批優質工業互聯網平臺,全面推動平臺與黃埭光電信息、蘇州智匯空間自動化設備等重點產業園區融合發展,多維度激發了相城經開區經濟社會創新活力、發展潛力和轉型動力。
區域經濟拓展持續增長空間,可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園區”培育新模式新業態。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背景下,產業園區內企業正加速業務流程重組優化,積極探索模式業態創新。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產業園區內企業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的深刻變革,推動數字化管理、平臺化設計、網絡化協同、智能化制造、個性化定制和服務化延伸等制造業新模式、新業態的廣泛普及,有效拓展區域經濟發展新空間。例如,北京云道智造科技有限公司與江蘇南通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園區聯合打造了船舶海工裝備數字化設計平臺,引領南通市超過10%的規模以上船舶海工裝備企業積極采用平臺化設計新模式,顯著提升全行業研發效率。
區域經濟構建現代化治理體系,可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園區”打通政企數據通道。在區域經濟產業治理過程中,面臨著監測不全面、數據不及時等問題。園區管委會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在產業園區的廣泛應用,精準匯聚企業信息,暢通政企數據雙向流動,完善產業數據采集、分析和應用的功能體系,為產業治理決策提供了重要數據基礎。同時,還精準優化產業管理措施,全面提升服務效率,釋放市場主體的內生活力,支撐產業園區成為引領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火車頭”。例如,山東省為加強對全省化工園區的監測監管,指導海爾卡奧斯基于COSMOPlat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造了全省智慧化工綜合管理平臺,通過與政府部門實時共享關鍵數據,推動全省84個化工園區實現管理運維和安全生產領域數據的自感知和自匯聚,有效提高了化工產業鏈數據監測的準確率,全面提升了化工園區的管理效率。
三、“工業互聯網平臺+園區”落地需把握好四大著力點
培育一批主導產業鏈,夯實轉型升級基礎。培育和壯大一批在痛點問題、典型場景、重點需求等方面具有共性特征的主導產業鏈,是“工業互聯網平臺+園區”規模化落地的重要基礎。一是要摸清產業發展態勢。全面梳理經開區、高新區等現有產業園區的產業發展瓶頸和趨勢,明確原材料、裝備制造、消費品、電子信息等重點產業發展路線圖。二是強化產業培育力度。結合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先進制造業集群等創建工作,培育一批基礎雄厚、場景豐富的主導產業鏈,為“工業互聯網平臺+園區”普及應用開拓廣闊空間。
匯聚一套評估工具集,把脈產業發展需求。面向不同產業園區,結合特定行業的轉型基礎與需求,構建一套功能完備的評估工具集。一是面向需求側,開展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評估。基于平臺對制造企業各環節、各部門進行評估診斷,形成企業數字化轉型畫像和特定行業數字化轉型指數。二是面向供給側,開展解決方案測試評估。基于平臺對各類專業解決方案的先進性、擴展性和安全性等性能進行測試評估,驅動解決方案的迭代優化,保障解決方案供給質量。
構建一個方案資源池,賦能行業轉型升級。圍繞“工業互聯網平臺+園區”重點應用場景,搭建一個解決方案資源池,支撐優質生態資源供需的精準對接。一是需求分析。依據“工業互聯網平臺+園區”各項評估結果,明確重點需求場景,面向各類工業互聯網平臺征集解決方案。二是資源聚合。對解決方案進行平臺化匯聚、標簽化管理,實現解決方案的統一調配。三是動態管理。基于評估工具,對資源池中的解決方案進行定期評估,淘汰落后解決方案,實現供給體系的動態更新。
打造一批產業駕駛艙,監測區域經濟動態。面向特定行業和區域,引導構建一批產業大腦,通過對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的實時監測,支撐工業互聯網平臺在產業園區的滲透應用,驅動區域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是賦能產業數字化。基于平臺對特定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水平進行動態監測,通過數字化轉型指數、新模式普及率等關鍵指標,為切實推動產業數字化提供可靠數據,支撐戰略決策和工作方案的動態優化。二是賦能數字產業化。基于平臺對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鏈供應的發展動態進行監測,并為園區管委會提供精準招商、產業熱力圖等支撐服務,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注入活力。
四、“工業互聯網平臺+園區”的保障措施
強化政策統籌,持續增強工作合力。一是加強與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先進制造業集群等培育工作的統籌協調,集中力量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進園區、進基地、進集群,充分賦能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二是結合特定行業的基礎條件和優勢資源,研制《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示范園區建設指南與評價方法》,為園區管委會、平臺服務商和園區企業的實踐提供有效指引。三是圍繞“工業互聯網平臺+園區”實施路徑、評估診斷等重點領域,制定系列標準清單,加快推進研制工作。
堅持揭榜掛帥,遴選試點示范項目。一是強化示范引領作用,持續開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工業互聯網等試點示范,遴選出一批易復制、易推廣的先進園區。二是建立“工業互聯網平臺+園區”試點示范項目培育庫,加強對各類產業園區的監督與指導,及時總結并推廣先進經驗。三是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進園區監測分析平臺,對示范園區進行動態監督和調整,樹立示范園區高質量標桿,輻射帶動更多產業園區建平臺、用平臺。
注重生態構建,完善宣傳推廣體系。一是持續組織開展工業互聯網一體化進園區“百城千園行”活動,為園區管委會、平臺服務商等打造交流合作平臺,普及“工業互聯網平臺+園區”經驗。二是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在產業園區的應用情況,探索發布解決方案應用榜單,暢通優質解決方案的供需對接渠道。三是聯合園區管委會、平臺服務商、園區企業等主體,共同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在園區中的滲透應用,打造多方受益、合作共贏的產業生態。
文| 賽迪智庫信軟所 張朝
文章來源:工信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