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2年全國紡織產業集群工作會議上,作為全國首個“中國非織造布產業名城”,湖北省仙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局長劉軍以《持續推進三個升級 全力打造世界級集群》為題,就仙桃紡織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進行了經驗交流。
仙桃非織造布產業從1987年肇興于彭場鎮,鵲起于2020年抗疫一戰,至今已穩健發展30余年,兩次進入“中國縣域產業集群競爭力百強”,被納入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獲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應急產業示范基地創建單位,“仙桃無紡布”區域品牌入選2022年百強品牌,“三品”示范城市建設申報成功;擁有全國最大的非織布生產基地、完整的產業鏈條、輻射全球的多元化市場,是全國首個“中國非織造布產業名城”。
2020年抗疫斗爭中,仙桃貢獻了全國40%、全省80%的防疫物資,充分彰顯了仙桃非織造布產業優勢。目前,非織造布產業作為仙桃市工業第一產業,現有非織造布企業近300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72家,2021年實現產值298.5億元,占全市工業29%,出口額51.9億元,相較2019年分別增長9.8%和78.8%。年產非織造布90余萬噸,口罩日產能2億片,防護服日產能300萬件。全市有出口實績的非織造布企業283家,獲得CE、FDA資質認定并被商務部列入“白名單”企業159家,持有國內醫療器械“兩證”企業92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7家。其中,產值過10億元企業5家,過5億元21家,過億元167家。
從粗放增長到資源集約,產能不斷升級。疫情前,全市非織造布產業呈現“多、小、散”的特點,疫情過后,仙桃搶抓非織造布產業發展的“機遇期”和“窗口期”,成立了以市委書記任組長的市促進非織造布產業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委托中產協編制“十四五”發展規劃;依托“四基地兩中心”建設,規劃總面積約14.7平方公里,高標準打造世界級非織造布產業平臺;制定專項政策,每年安排1000萬元技改補助資金,萬里防護、恒天嘉華等一批骨干企業紛紛開建擴規技改項目、產業延伸項目,“二期現象”成為非織造布產業發展新亮點。
從單一出口到內外兼顧,結構不斷升級。2020年前,仙桃90%的非織造布企業以外貿出口為主,疫情期間為完成省指揮部下達的日調配3400萬件以上的口罩的任務,市政府開辟綠色通道,允許114家出口企業外貿轉內銷,為13家企業辦理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和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目前,全市非織造布產業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近兩年,仙桃聚焦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全力以赴抓實招商引資,東海翔集團、茂化實華等一批優質項目相繼落戶仙桃,今年又引進浙江施俞兒“十月結晶”項目,填補了行業全系母嬰產品市場空白。目前,仙桃正在加快推進制造業從傳統模式向智能化、數字化轉變,以唯美醫療ERP系統管理、恒天嘉華智能車間引領示范,讓“制造”變“智造”,逐步推動非織造布企業生產換線、設備換芯、機器換人。
從加工復制到自主創新,品牌不斷升級。仙桃一直都是沿用“貼牌代工”等為他人做嫁衣模式,近年來,企業品牌意識逐步增強。以全國首個非織造布產業學院為優勢加強校企合作,以“仙桃無紡布”區域品牌全面推行“一企一標”工程,已注冊國內商標500余件、歐盟商標3件。湖北瑞康成功研制出可戴100小時的石墨烯抗菌抗病毒口罩,萬里防護推出玉米纖維親膚抗菌口罩,恒天嘉華研究的高蓬松彈性抗菌聚丙烯雙組份紡粘非織造材料及產業化項目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新鑫無紡布正在研發“一次性可降解抗菌抗病毒無紡布及制品”,“仙萬里”“安立方”“欣呼吸”“小懶”等一批仙桃本土品牌暢銷線上線下。
長期以來,仙桃始終與中國紡聯保持緊密聯系,在中國紡聯大力支持和協助下,2021年6月,在上海成功舉辦了“中國非織造布產業名城(仙桃)產業發展發布會”,今年7月又成功舉辦了“中國紡織產業集群協作交流大會”,毛嘴鎮被授予“中國女褲名鎮”稱號。今后,希望中國紡聯一如既往地關注支持仙桃轉型發展,將仙桃作為戰略布局的重要支點,建立會商機制,加強招商、產業、人才等方面深度合作。也希望能與更多的優勢企業展開合作,共話時代機遇,共商合作大計,更好助力非織造布產業高質量發展。
審核/ 張海燕
文章來源:中國紡織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