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簡單代工到品牌自主,山東省濟寧市汶上縣紡織服裝產業通過轉型升級,發展為當地的優勢支柱產業,年產服裝4億余件,占全國服裝總產量的1.3%。
在濟寧七七服飾研發中心,工作人員正在對新款工裝打版樣式的一些細節進行修改。
濟寧七七服飾股份有限公司經理楊慧介紹,作為一家純代工企業,近幾年經歷了用工難、競爭激烈的困境,企業生存困難。為了企業的長期發展,嘗試了轉型升級,進行自主品牌研發,開發了校服、工裝等一系列產品。目前企業與汶上縣及周邊縣市區幾十家進行合作,截止到今年10月份,實現營業收入500萬元。在當地紡織服裝產業研究所的幫助支持下,七七服飾開發了“青戀子”品牌校服、標志服,填補了北方校服市場的空白。
汶上縣服裝商會會長楊峰表示:目前已經規劃出“汶上制造”品牌的標準設定,未來將以綠色休閑運動為主導,擦亮汶上品牌。為進一步提升品牌競爭力,當地還鼓勵支持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在汶上縣鴻瑞軒服飾,改造后的生產線應用了物聯網技術,實現生產數據實時上傳。
汶上縣鴻瑞軒服飾有限公司業務經理崔玉娥:“我們能通過實時的數據,分析我們現場一些問題,能第一時間到現場去解決問題,這樣就減少了廢品率,提高了我們的流轉速度。我們的不良率從原來的百分之七八,現在已經降到百分之三四左右了。”
同時,企業引進ERP信息管理系統,將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進行全面一體化管理。崔玉娥表示:“按照了ERP系統之后,這件衣服到底是在裁剪、還是在縫紉、還是在后道,具體什么進度了,我們掌握得一目了然,而且能有效控制大家的流量,就是每個班生產多少,按需領用。”目前,汶上縣紡織服裝企業近400家,從業人員6萬余人。按照規劃,到2025年,全縣紡織服裝產業規模以上企業達到80家,營收達到120億元,自主品牌銷售占比突破20%。
汶上縣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陳洪國表示:“汶上縣深入實施助企攀登工程,聚焦企業技術、人才、資金等堵點痛點,制定了支持企業技術改造、人才引育、品牌推廣等差異化獎補政策,拿出‘真金白銀’推動產業鏈、企業鏈、創新鏈‘三鏈合一’,一批新技術、新模式、新設備在紡織服裝、工程機械等傳統產業中廣泛應用,企業的研發能力、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顯著提升,實現了‘老樹發新芽’,也帶動了整個產業提檔升級、提質擴量?!?/span>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