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消費互聯網進入增長瓶頸期,“超級APP”用戶增速放緩,互聯網巨頭們從快速增長期邁向成熟期。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截至7月末,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數達14.55億戶。存量市場已經趨于飽和,想繼續發展就要有新的突破。這一年,融合變革,互聯網巨頭爭相投“實”問路,紛紛以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為抓手,將數實融合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這一年,順流而上,“東數西算”工程全面啟動,企業上云成為一大趨勢,數據交易場所規則明確,在政策支持、市場競爭等多重因素驅動下,中國數字經濟迎來黃金時代。2022年1月份,《“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以“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作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主線,并提出“數字產業化水平顯著提升”的發展目標。業界普遍認為,數字經濟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資本市場的科技含量也不斷提升。今年前三個季度,以數字經濟為核心產業的A股IPO公司達到99家,占整個A股新上市公司數量的近三分之一;通過IPO募資資金達到了2109.5億元,占A股IPO募資總額的43.4%。數實融合是數字經濟的關鍵落點。今年以來,互聯網巨頭順應趨勢,深耕數實板塊,將消費互聯網時代的技術積累與傳統企業有機融合,效果顯著。騰訊三季報顯示,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數實板塊)收入448億元,同比增長4%,占總收入比例由去年同期的30%增至32%,超過網絡游戲板塊成為牽引騰訊業績發展的關鍵引擎。阿里巴巴2023財年第二季度財報(即2022年第三季度)顯示,報告期內,公司云業務中來自非互聯網行業的收入同比增長28%,占該板塊收入的58%,主要是金融、電信和公共服務等非互聯網行業的數字化需求帶動收入強勁增長。賽智產業研究院院長趙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22年,數實融合是互聯網巨頭積極布局的重點業務,也是平臺經濟轉型的重要方向之一。“我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數字經濟市場主體和最豐富的應用場景。”創新奇智執行董事、CEO徐輝告訴記者,中國式數字經濟一定是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協同共進。特別是,當前我國工業數字化轉型正處于爬坡期,需要持續深化推動工業化和自動化、信息化融合走深向實,在數字化基礎上,進一步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推動智能化轉型升級,實現制造強國的目標。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行業將繼續向工業互聯網方向下沉,創新性的解決方案將更多出現在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場景中。“未來三年內,京東自有品牌將著力打造超過500個產業帶品質示范工廠,助推制造業品質升級。”京東自有品牌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國制造業正處于結構調整、提質增效的關鍵時期。但在傳統制造企業復雜而漫長的產業鏈上,很多上游制造商與下游消費者往往“互不相識”。京東自有品牌以直連產銷的極短鏈路,助力工廠效率不斷提升。2022年2月份,“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啟動,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并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國家發改委創新驅動發展中心副主任徐彬曾表示,從經濟上來看,“東數西算”每年能帶動投資大概4000億元。區域間的“數字鴻溝”進一步縮小的同時,云服務作為“東數西算”中算力的關鍵載體與主要服務形式備受矚目。上云成為2022年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一大趨勢。2022年4月份,工信部啟動《上云用云實施指南(2022)》編制工作,持續深化企業上云行動,進一步提升應用云服務的能力和效果,推動企業高質量上云用云。徐輝表示,依托于云計算技術幫助客戶解決多場景復雜性問題是大勢所趨。云計算作為底層基礎類技術,可以整合算力與網絡資源,并為其他新型技術的應用作良好支撐。云原生設計也是當下最炙熱的軟件架構設計新趨勢,云原生設計為各類服務上云提供了基礎技術保障,也為各類服務在不同云供應商之間平滑遷移掃清了障礙。根據IT桔子數據顯示,2020年以后,中國云計算行業迎來新一輪投資熱潮。2021年,云計算行業投融資規模達467.91億元,2022年前10個月,投融資規模達119.98億元,相比2021年投資熱度有所下降。云計算行業整體投資規模上超2200億,投資事件超1800起。“對于企業而言,上云的過程一定程度上是實現和提升業務數字化的過程。云能力已經取代傳統IT能力,在賦予企業前所未有敏捷業務能力的同時,也在成為企業創新的強勁動力平臺。”神州數碼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天,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已經不僅僅是采用云資源,還通過更好的算力資源使用而提升和釋放效率,實現業務敏捷化。數據作為數字化的基本生產資料和核心資產,數據的價值直接決定了企業數字化的能力以及企業數字化可以達到的深度和廣度。將數據資產進行有效管理和使用,將是數字化轉型的重中之重。2022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簡稱“數據二十條”)提出,“完善和規范數據流通規則,構建促進使用和流通、場內場外相結合的交易制度體系,規范引導場外交易,培育壯大場內交易;有序發展數據跨境流通和交易,建立數據來源可確認、使用范圍可界定、流通過程可追溯、安全風險可防范的數據可信流通體系。”行業機構積極響應。上海數據交易所相關負責人近日表示,上海數交所將進一步提升行業站位,主動成為國家數據產權制度的承接者,推動數據產權制度的先行先試。在趙剛看來,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是新時代我國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重要內容,有利于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破解數據流通使用中的確權難、流通難、定價難、運營難、監管難等問題。其中,“數據二十條”在數據產權制度方面創造性提出,建立數據資源持有權、數據加工使用權和數據產品經營權“三權分置”的數據產權運行機制,提出公共數據、企業數據、個人數據的分類分級確權授權。“數據二十條”在數據流通交易制度方面提出,構建多層次市場交易體系,促進國家級、區域性和行業性數據交易場所互聯互通。“數據二十條”在數據收益分配制度方面提出,健全數據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機制。“數據二十條”在數據安全治理制度方面提出,把安全貫穿數據治理全過程,構建政府、企業、社會多方協同的治理模式。“數據二十條”的出臺將進一步釋放數據價值,解放數字生產力,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福利。
上述神州數碼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這個過程中,數據帶來的價值洞見和驅動能力,以云為核心構建的廣泛存在的敏捷能力,二者疊加構建起來的數云融合能力,將成為企業推動“業務數字化,數字業務化”的新價值增長引擎。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