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發言實錄:
今天我主要分享新材料產業在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中的重要作用,主要從4個方面展開。
第一,新材料產業的重要作用。新材料產業是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基石與先導,材料是決定工業制造業發展水平的關鍵所在。新材料產業也是戰略性基礎性產業,是制造業的基礎,是改善民生的基礎,也是支撐國防軍工、航空航天以及節能環保、新能源、信息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產業,是高技術產業發展的基石和先導。關鍵材料如果沒有突破的話,制造業,特別是先進制造業就只是空中樓閣。
首先,新材料技術和產業目前已經成為了各國戰略競爭的必爭領域,新材料產業已成為全球最具有發展潛力的高新技術產業之一。新材料產業是材料工業的先導,事關著長遠和全局。未來的科技競爭是新材料技術的競爭,是以材料為基礎的革命,顛覆性技術的快速發展也將加速產業變革,催生對新材料的巨大需求。
伴隨著科技革命的蓬勃發展,人工智能、無人駕駛、虛擬現實等高新技術在產業領域的加速融合,任何一個點的突破都可能引發全面的產業變革。作為引領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的技術領域的突破,必須以這個領域的新材料技術的突破為前提,因為新材料在產業和技術當中屬于前沿、前端、上游,它的突破,意味著基礎在支撐新技術、新產業的突破。
從制造業來看,一代裝備新材料產業是戰略性、基礎性的產業,也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領域。推動技術創新,對促進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和保障國家的安全等具有支撐和保障作用,已成為決定國家競爭力的關鍵領域和核心技術。在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加劇、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導致全球產業鏈重構的大背景下,關鍵核心技術需要通過實踐,需要具體的典型經驗教訓,這是買不來討不來也要不來的,這已經成為全球的一個共識——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是首要的因素。
因此,新材料技術和新材料產業成為了各國關注的焦點,各國紛紛加快布局,搶占制高點。特別是像美國、日本、歐盟等這些發達經濟體,更加高度重視新材料產業的發展。他們長期以來在新材料領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出臺了大量政策,近年來仍在不斷地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進一步鞏固其新材料產業技術和產業的優勢。韓國、巴西、俄羅斯等這些新興工業化國家,在技術創新和產業培育方面也加大了投入,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促進新材料產業的發展。
從近年來爆發的部分國際貿易爭端和地緣政治沖突中也可以看出,新材料在其中也有著重要地位。2019年,日韓兩國半導體材料貿易出現沖突,日本對出口到韓國的三種半導體材料進行限制,導致整個韓國的半導體相關產業受到了很大影響。今年,美國對我國的新興產業和高科技進行打壓,特別是近年來將氧化鉀等列入了出口許可名單等,一個是限制了我們國家的高半導體材料的高端芯片的發展,同時也想通過極力打壓韓國等國家,結成聯盟。
這些事件,更進一步凸顯了新材料的重要性,也時刻警示我們必須夯實這一產業關鍵基礎,鞏固新材料發展的重要地位。
第二個方面,從新材料與工業轉型升級的關系來看,新材料產業、新材料技術與新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等技術的加速融合,為工業轉型升級帶來了新的歷史機遇。
新材料產業不僅是應對國際競爭和保障國內發展的關鍵領域,它也是引領材料工業升級換代、支撐先進制造業發展、保障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
對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補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保障我國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支撐雙循環發展的新發展格局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所以整體來說是事關長遠和全局。
習總書記指出,新材料產業是戰略性的基礎性產業,也是高技術競爭的關鍵領域。我們要奮起直追,迎頭趕上。從近年來的國際發展背景來看,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影響盛行,加上新冠疫情,地緣政治沖突和全球氣候變化等的綜合影響下,外部環境更加復雜,不確定性和挑戰也增多了。這也給我國新材料的進口、基礎材料的出口、國際能源資源的利用等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但同時也加速了我國新材料產業自主創新的步伐,為國產新材料推廣應用和規模化生產帶來了一定的機遇和機會。
對于國內來說,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和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以及民生福祉的改善等方面的需求,也為新材料產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同時也對材料的性能質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國家政策的指引下,國際環境的影響下,以及現在產業發展需求的綜合背景下,各個地方也將新材料作為地區產業發展的重點加強了布局。據統粗略統計,全國20多個省市都將新材料產業列入了十四五規劃作為重點發展產業。這是從新材料對于先進制造業轉型升級這方面來講。
第二個方面就是從我們國家來看,新材料產業仍然是制約著我國轉型升級的突出短板,而我們是世界上的制造業大國,目前正處在工業化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很多的設備應用都離不開材料的支撐,新材料技術領域的科技創新及產業化,對優化工業結構、轉變增長動能都具有關鍵作用。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智能制造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對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材料產業本身也是戰略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整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產業基礎。
所以,當前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總體處于爬坡上坎的階段,面對高質量發展的需求以及與建設制造業強國的要求相比,材料基礎支撐作用不足的問題日益凸顯,關鍵材料的卡脖子問題還廣泛存在。
新材料從研發到成熟的應用,往往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周期少則幾年,多則十幾年幾十年。為此發達國家實行了研發一批、儲備一批、應用一批的材料先行戰略。但在我們國家,由于長期的基礎研究不夠、企業融通發展不夠、產業結構結合產用結合不夠,要素聯動不夠等一系列問題,新材料產業的發展一直滯后于裝備制造,重大裝備、重大工程往往最后才能夠確定材料方案。等米下鍋的現象比較突出?,F在的產業發展滯后已經制約了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成為了突出的短板。要實現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實現制造業強國戰略,就必須夯實新材料產業這一重要基礎。
從第三個方面來看,十八大以來,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確實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現在的產業在創新能力、產業規模集聚效應等方面都取得了進步。從產業規模來說,現在產業總產值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0%,在原材料整個工業當中占比達到了15%,形成了全球門類比較齊全、規模第一的材料產業體系。
第二個就是企業實力的不斷壯大,形成了一批專精特新的小巨人和單項冠軍企業。
第三個方面,在一些重點領域的關鍵材料實現了突破,保證了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方面一些重大工程的建設。特別是今年空間站的建設、核心空間站的核心艙建設、國產大飛機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這都得益于材料的進步突破。
第四個就是促進推廣應用。通過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機制,推動了190多個品種,500多億新材料產品進入了初級初期市場,同時在完善公共服務平臺創新體系建設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在平臺建設方面,統計體系的完善,標準體系的建設,以及人才的培養等學科建設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另外,從區域上分布來看,集聚效應也持續增強。環渤海地區、長三角地區和珠三角地區成為了新材料產業的一個集聚區,也培育了一批新材料的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創新產業集群,以及跟新材料相關的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同時也存在著前面提到的基礎研究不夠大、中小企業的融通不夠,以及產用結合不夠和要素聯動不夠等問題。
所以,在今后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推動制造業產業轉型升級方面,十四五規劃里面也明確提出了一些著力點,首先提出的目標是到2025年新材料產業的規模要持續提升,在原材料工業的比重要明顯提高。
到2035年,我國新材料產業的競爭力要全面提升。要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補短板、鍛長板。要以關鍵短板新材料為突破口,以產業創新體系薄弱環節為重點,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以高??蒲袡C構為支撐,產學研用,協同促進新材料產業體系,加快新材料產業發展壯大,為制造強國和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主要工作分為幾個方面,一個是要加強統籌協調,要擰成一股繩,協同推進,從研發到產業化的應用推廣,壯大產業整個環節要加強,形成一個全產業鏈。
第二個方面是強化產業應用結合,要把應用結合起來,放在重要位置,提升這個材料的關鍵核心技術的創新能力。
第三個方面就是要推進一些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在國家測試評價平臺、新應用示范平臺、資源共享平臺以及制造業創新中心等一些平臺建設要加強。
第四個就是健全產業體系,還要加大完善標準體系,統計體系以及知識產權的保護,為產業的發展營造一個公平合理的良好的氛圍和競爭環境。
THE END
編輯:昕敏
聲明:文章來源于中制智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THE END
編輯:昕敏
聲明:文章來源于中制智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