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服裝行業現狀
消費:在東南亞的服裝市場中,女性是主要的消費群體,暢銷的服裝品類為居家服、運動裝和帶有休閑屬性的通勤裝,與國內跨境電商蓬勃發展的勢頭相比,東南亞電商物流并不發達,支付方式不成熟,服裝消費以線下為主,主要是中低端服裝。
批發:服裝批發行業低迷,每個國家和地區以本地品牌批發為主,國際品牌逐漸退出,主要因素有兩個:第一是國際品牌本土化做得不夠深入,第二是國際品牌的價格普遍偏貴,性價比低,不匹配東南亞的經濟現狀。總結來說東南亞的本土服裝零售品牌經營維持至今,情況已經十分樂觀。
東南亞國家是包含多元種族、多種文化的經濟體,國外服裝品牌要真正加入東南亞市場,首先一定是準備長時間的經營,深入了解,在當地真正的做到適合本土風格的服裝,讓每個地方的消費者真正的接受,最終才有機會破局出圈。
外貿服裝行業形勢研判
過去三年受到全球疫情的影響,傳統的外貿服裝企業業績下滑,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外貿企業加入了國內市場的開發和銷售,將閑置產能投入到內銷市場,雖然不熟悉國內市場的小單快返,但是依靠成熟的服裝生產制造基礎的強大優勢,和以內銷為主的服裝企業競爭市場份額,加之消費需求的降低,導致國內外的循環持續走弱。
外貿訂單回流,將可能催生新產業鏈。年初是關鍵的時刻,隨著入境政策高水平對外開放,海外服裝采購客戶的目光將會重新聚焦到中國,國際新趨勢新需求涌入國內,訂單將會重新回流到廣東,將加速廣東服裝產業集群的數字化轉型升級和新的產業鏈誕生。
海外的中小型采購商將承擔同步國際流行趨勢作用,擔任著全球各地服裝流行趨勢的搬運工,廣東外貿服裝企業應予以重視,關注一手資訊,緊抓機遇搶占市場。
內循環空間擴大,帶動國內就業。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將給外貿服裝企業打上一支強力的營養針,外貿服裝企業重新走上國際賽道,同時國內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為內銷服裝企業騰出更充盈的發展空間。因此,內銷市場也有可能會出現產能不夠的情況,就業機會將逐漸升高。
充實外貿交流平臺
2023年廣東的服裝行業會是一個欣欣向榮的年份。過去,外國采購商因純粹的采購需求和廣東服裝企業建立聯系,疫情發展致使雙方溝通斷層,導致業績斷崖式下滑。經過疫情三年得出結論:外貿服裝企業和海外采購商緊密合作交流尤為重要。政府、協會、行業需更加重視搭建外貿交流平臺,通過交流活動更積極地跟國外服裝行業建立持續友好的關系,積極發揮中華民族的好客之道,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
從改革開放以來到2019,廣東省的服裝行業得到了蓬勃發展,依靠大量廉價的勞動力優勢,處于野蠻生長的時代,是服裝行業發展的上半場。三年疫情是服裝行業的轉折點,2023年將迎來服裝行業發展的下半場,回顧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機遇,審視存在的生態缺陷,及時轉型應對國際市場的改變。
國家搭建了一帶一路偉大平臺,為服裝行業和國外的采購商提供了交流平臺,建立多維度的人文交流。服裝是柔性工業,服裝行業是一個需要溫度的行業,作為服裝人,發揚一帶一路的合作精神,緊密的和友好國家地區友人保持親密的關系,尤其海外的華人華僑,血脈同胞攜手共融,互利共贏,共同構建中國國際品牌的誕生和出海基礎,讓外貿走的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