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久久_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综合欧美亚洲日本_国产在线一区不卡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本刊原創】加快推進綜合金融與實業創新融合發展

發布時間:2023-01-09  閱讀數:21711

【本刊原創】加快推進綜合金融與實業創新融合發展


讀而思

“30·60”的碳達峰、碳中和國家戰略發展目標已經展開,這也引領風電、氫能源等綠色能源發展進入一個全新時代,而輕質、高強的碳纖維材料是碳達峰、碳中和進程中重要的材料選項之一。對光威復材來說,這是另一個戰略契機。



蔡瑋  扈芷秋   國家電投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

本文發表于《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雜志2022年12月刊總第52期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實業是現代經濟的根本,兩者同為推動經濟發展、科技創新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支柱。實業借助于金融的支持,金融有賴于實業的發展,兩者互相促進、相輔相成,最終體現為金融和實業的持續創新、共同繁榮。

我們黨歷來重視金融與實業的協同發展。革命戰爭年代,“紅色金融”為建立特種貿易渠道、創建人民軍工等提供了有力支持。新中國成立后,通過整合金融機構、接收官僚資本、實施公私合營等重建國家金融體系,在計劃體制下集中投資建設重大項目,構建起比較完善的工業體系。改革開放以來,逐步建立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現代金融體系,在有力支持傳統制造業發展的同時,培育了信息通信、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也加速了金融業態的多元化創新。在長期發展過程中,由于我國制度體制的特殊性,形成了一批金融與實業并舉的大型央企集團,對內協同兩方面資源,對外建立綜合競爭優勢,既實踐證明了金融與實業發展的一般性規律,也探索了兩者協同發展的模式路子,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一個亮點。

進入新時代,我國多次強調要發揮國有企業特別是大型企業主體地位作用、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這賦予金融與實業協同發展模式以新的時代內涵,就是要升級傳統的金融與實業協同發展模式,從戰略高度來認識和推動綜合金融與實業創新融合發展。這里的綜合金融,指的是超越傳統金融業務,整合構建風險投資、銀行信貸、債券股票等全方位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實業創新,指的是超越傳統制造業,以自主可控和高端制造為導向,以“專精特新”為主要特征,助力完善產業鏈供應鏈的創新型實業。兩者融合發展即是構建形成金融與實業深度嵌套、一體發展的新格局,發揮服務國家戰略、擺脫受制于人、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價值作用。


認知戰略需求完善融合發展組織形態

近年來,我國金融市場發展迅猛,國家主導資本、國有金融資本、民間社會資本等多樣化金融業態,從不同層面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了服務支撐。也一定程度存在金融與實業發展貌合神離的現象問題,有的片面追求“錢生錢”,金融資本脫離實業而自我膨脹、形成泡沫,壓擠實業創新的資源空間;有的寄生逐利,通過講故事、炒概念等運作手段,實現資本對新業態的快進快退、獲取短期暴利,留下擊鼓傳花式的爛攤子,甚至毀掉實業創新的成長空間和社會信用;有的打著實業創新的幌子,實際投入一些過時產業和過剩產能,增加了金融風險。

從國內外經驗看,許多大型綜合型企業集團自身即是金融與實業并舉的“融合體”,通過建立良性的內循環機制,發揮出金融與實業協同促進的雙向作用。比如,韓國三星集團,業務集中在電子、機械、金融、服貿4大領域,旗下三星電子長期位居全球研發投入榜首,2021年達到22萬億韓元,其銀行、保險等金融板塊是全集團產業融資的主渠道。再比如,中信集團,業務覆蓋綜合金融、先進智造、先進材料、新消費、新型城鎮化5大板塊,既致力于成為國際一流的綜合金融服務引領者,又力爭成為中國先進制造業的排頭兵,以金融為主業、以實業為延伸、以投資和財務管理為紐帶,探索走出了產融協同的新路子。還比如,國家電力投資集團,產業覆蓋核電、光伏、重燃、風電、水電、綜合智慧能源、能源工業互聯網等新能源全領域,同時擁有深度耦合的產業金融板塊,截至2020年底,管理資產規模達4500億元,是以實業創新為支柱、以產業金融為躍升的典型。

面向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黨中央把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強調推動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協同發展。黨的二十大進一步作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健全資本市場功能、增強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等重大戰略部署。這就需要超越金融與實業自由結合的發展模式,強化國家金融資本的組織功能和主體作用,構建綜合金融與實業創新融合發展的高水平服務支撐平臺,整合形成集多元金融業態、高效資本運作、實業管理創新等功能于一體的科學組織形態,通過高質量的“組織”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


把握產業發展方向建立實業創新評估優選機制

推進綜合金融與實業創新融合發展,首要的是把實業創新項目選準選好。隨著現代產業體系發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產業鏈供應鏈越來越復雜,綜合金融服務難免陷入項目選擇困境,可考慮以支撐國家層面的產業鏈供應鏈“揭榜掛帥”、科技攻關“賽馬”、“專精特新”評定等為抓手,探索建立“規劃導向+技術評價+市場分析”的項目評估優選機制。

規劃導向,就是評估項目是否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方向、產業政策支持范圍,以及在相關領域產業體系中的定位等。這些規劃,不僅包括頂層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還包括各行業各領域的專項規劃,必要時還需考慮項目落地涉及到的區域規劃。

技術評價,就是面向科技創新前沿,評估項目成果的先進性、成熟度,以及工程化應用的可行性。其中的關鍵是做到“科學化”,在紛繁復雜的技術討論甚至技術路線之爭中,借鑒運用“綜合集成研討廳體系”的思路方法,找到實業創新和金融服務的協同點。

市場分析,就是協同運用賽道研究、行業分析、投資策略等手段,分析預判項目的用戶群體、商業模式、規模前景、經濟效益等。只有做好深度的市場分析研究,才能找準技術項目的產業化之路,為金融服務支持提供直接可信的決策依據。

以上3個方面,是實業項目優選的策略原則,既可分項組織、有所側重,又要整體分析、有機統一。三者交會契合是最理想的決策狀態,但也有可能是符合規劃導向,但技術成熟度不高、市場有待培育;或者是技術前沿先進,但規劃未予明確、市場前景并不明朗。這都需要根據不同情況,創新探索不同策略模式。


著眼推動高質量發展 探索多元模式

綜合金融與實業創新融合發展的突出優勢,在于能夠按照上下游貫通、補鏈強鏈結合、產融一體的思路進行整體布局,從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水平。實踐中,可針對不同行業領域探索以下模式。

一是提升模式,主要指向已有新興產業領域,重在發揮實業板塊主導作用,系統梳理本領域產業鏈短板弱項、作為實業需求方“發榜”后,依托“揭榜掛帥”“賽馬”等機制識別發現優勢創新主體,爾后采取“投資而不經營、主導而不代替”的理念方式、作為金融供給方進行投資培育,加速補短板、強弱項的產業發展進程。

二是拓展模式,主要指向高價值新興產業領域,重在發揮金融板塊的先導作用,以股權投資、風險投資、資產收購等資本運作方式實現快速進入,爾后協同實業板塊資源對其公司治理、創新體系、市場渠道等進行改造提升,打造“專精特新”和“小巨人”企業,推動回饋融入產業鏈供應鏈體系。

三是競爭模式,主要指向提升國家戰略能力的重要產業領域,重在依靠國家政策、發揮金融與實業板塊的協同效應,塑造快速進入或持續經營的競爭優勢,聯合行業上下游和產學研力量組建體系化的創新聯合體,積淀產業技術創新基礎,并靈活運用多種金融產品服務實業創新發展,提升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的話語權主導權,持續獲取實業效益和金融收益。


注重分類施策 構建創新金融服務生態

實業創新對金融服務的需求是持續性的,不同發展階段的需求也有所不同,需要發揮綜合金融的體系優勢,打造覆蓋孵化、培育、成長、壯大等全鏈路的金融服務生態。

對于擁有高新技術成果的創業團隊,金融服務的重點是推動其工程化產業化,可運用風險投資、產業資本等金融產品,并協調相關產業資源給予投后支持,以調動創業團隊的積極性,快速孵化成市場主體。

對于行業領域優勢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重點是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可運用股權投資、有價債券等金融產品,并推動上市融資,用可預期的金融資本推動其持續創新,強化在領域單項上的不可替代性。

對于具有一定規模的骨干企業,金融服務的重點是提升其產業的專業化現代化水平,可運用信貸、信托、債券等金融產品,確保骨干企業的良好發展勢頭。

對于大型領軍龍頭企業,金融服務的重點是增強其生態主導力和戰略競爭力,可綜合運用多種金融產品給予支持,并服務其做好市值管理、資產管理等工作,推動其更好發揮產業鏈供應鏈“鏈長”的功能作用。

以新能源領域為例,新一輪世界能源革命催生了光伏、風能、氫能、新型儲能等一大批新賽道,也催生了“新能源+綠色金融”的新業態,其中聚集著電力交易、碳交易等綜合公共服務平臺,以及電力龍頭央企、優質科技公司、高新創業團隊等大量市場主體,不同主體在不同發展階段會有不同的融資需求,需要分類給予定制化投資支持。尤其是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指引下,更應聚焦新型電力系統、氫能制儲、動力電池等低碳零碳負碳關鍵核心技術,向高科技企業提供股權、債權等多元化金融工具,助力降低財務成本,為關鍵技術成果轉化為可規模化應用的成熟產品提供金融服務。


強化過程管理健全良性協同長效機制

金融與實業都是具有很強政策性、周期性、成長性的領域,兩者融合發展將是一個培優汰劣、動態迭代的過程,應建立健全貫穿全過程的跟蹤監測、績效評價、適應調整、風險防控等制度措施,形成長期穩定的良性協同機制。

跟蹤監測,主要是及時分析研判國家產業發展方向、行業領域發展態勢、管理團隊持續創新能力、金融產品服務水平等方面情況。這是過程管理的首要環節,要研究框定可衡量的監測參數,采取定期監測評估與重大事件應急監測評估相結合的方式,提高政策環境感知的敏銳度,為選準金融與實業融合發展的領域、方向、項目提供充分信息數據支撐。

績效評價,主要是堅持目標導向、成果導向,對項目執行進展、創新成果積累、實際產出效益,以及對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完善的貢獻率等作出綜合評價。要堅持定量為主、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構建基于統計分析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更多運用目標與關鍵成果管理法(OKR),自上而下分解目標、細化任務、量化要求,確保項目推進過程中的目標方向不偏移。

適應調整,主要是針對各項目具體情況,研究作出優化方向領域、調整管理團隊和治理結構、完善金融產品服務等重要決策。注重把握不同項目的特點,在種子階段、天使輪、啟動階段(A輪)、發展階段(B輪)、擴大階段(C輪)、預上市階段(IPO)等不同發展階段,制定實施靈活有效的原則策略,在提高金融運作效率的同時,提升實業創新的效益。

風險防控,主要是綜合研判是否符合推進預期、是否面臨內外環境條件變化、是否存在重大風險等情況,確有必要的及時實施戰略退出。必須始終強化風險意識,全面了解和辯證分析項目執行過程中正反兩方面情況信息,用冷靜理性的頭腦作決策、抓執行、搞管理,遇有重大風險時,及時叫停,既能實現金融投資的直接止損,也能最大程度避免實業創新資源的無效投入。

整體運用這些制度措施,既能推動綜合金融為實業創新提供更有效率的服務,又能促進實業創新為綜合金融提供更高質量的支撐,還能有效防范兩者疏離導致的重大系統性風險。


(來源:中國工業和信息化)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