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久久_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综合欧美亚洲日本_国产在线一区不卡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中國化纖協會會長陳新偉:化纖行業有望筑底企穩

發布時間:2023-02-03  閱讀數:24384

中國化纖協會會長陳新偉:化纖行業有望筑底企穩



剛剛過去的一年,我國化纖行業整體運行情況如何?行業發展呈現出哪些特點?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我國化纖行業應該如何把握機遇,全力以赴謀發展,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中國紡織報》記者日前專訪了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陳新偉。他對2022年我國化纖行業的發展情況進行了分析和回顧,并展望了2023年行業發展的趨勢與機會。


圖片


出口增長彰顯韌性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1-11月,我國化纖產量為6177萬噸,同比微降0.1%;化纖行業營業收入同比增加6.4%,但利潤總額同比減少65.05%;營收利潤率為2.13%,較2021年下降4個百分點。化纖貢獻利潤占紡織行業總利潤的12.5%。

 “2022年對于化纖企業來說是艱難的一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多重因素影響,化纖行業承壓運行。受疫情反復影響,國內外供應鏈運轉和企業復工復產不確定性增大,給化纖企業特別是小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帶來很大阻力。原油價格高位大幅波動也嚴重拖累了化纖市場。同時,下游需求持續低迷。”陳新偉說,“總體來看,化纖行業2022年的生產經營形勢嚴峻,行業‘增收不增利’。”

陳新偉強調,2022年紡織行業經濟運行總體呈現放緩態勢。影響化纖行業運行的最核心因素,仍是需求不足。從化纖下游主要行業的開機率來看,普遍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以江浙地區織造行業的開機率為例,3月平均開工率為70%,較上年同期下降16個百分點;4-8月的月平均開工率均在60%以下,9、10月的月平均開工率回升至70%左右;但10月下旬以來呈現下降趨勢,年底前的開工率在40%左右。

不過,陳新偉指出,2022年我國化纖行業依然表現出了較強的發展韌性,尤其是在碳纖維行業運行、綠色纖維品種發展、行業出口等幾個方面,都呈現出了亮點。
 
“國內碳纖維行業依然保持高景氣度,市場需求保持增加,產能規模快速增長,生產線基本滿負荷運行,多個新項目爭分奪秒趕工期。”陳新偉說,根據重點企業反饋,全年來看,企業的主營收入、凈利潤均較上年同期有較大增長。2022年,預計國產碳纖維全行業仍可實現整體盈利。 

同時,在新發展理念和“雙碳”目標的指引下,生物基纖維產業規模保持了較快增長,比如聚乳酸纖維關鍵技術不斷取得突破,受到更多關注;萊賽爾纖維產業發展態勢明顯轉好。陳新偉表示,差異化、功能化纖維的研發步伐也在加速,那些產品開發做得好、品牌做得好、國際化程度高的大企業相對來說效益較好,受市場波動的影響更小。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我國化纖產品出口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增長態勢。

根據中國海關數據統計,2022年1-11月,化纖主要產品合計出口量同比增加9.44%,比“十三五”(2015年)以來年均7.33%的增速提升2.11個百分點。其中,腈綸出口量強勢增長,1-11月同比增加203.75%;聚酯瓶片出口也表現亮眼,繼2021年出口量同比增長36%之后,2022年1-11月的出口量繼續大幅增長42.99%,俄羅斯、菲律賓、土耳其、阿爾及利亞和秘魯為前五大出口市場。

“2022年,我國化纖產品出口增長,反映出國際市場需求增加,以及我國化纖產品競爭力的提高。”陳新偉強調。


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2022年4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兩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化纖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要求,化纖行業要在“十四五”時期構建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現代產業體系,全面建設化纖強國。在高端化發面要求,創新能力不斷增強,行業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高性能纖維研發制造能力滿足國家戰略需求。在智能化方面,數字化轉型取得明顯成效,企業經營管理數字化普及率達80%,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80%。在綠色化方面,綠色制造體系不斷完善,綠色纖維占比提高到25%以上,生物基化學纖維和可降解纖維材料產量年均增長20%以上,廢舊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和規模進一步發展,行業碳排放強度明顯降低。
 
“這是國家部委自2006年‘十一五’以來,連續第四次以國家產業政策形式出臺推動化纖工業發展的規劃或指導意見。”陳新偉說,“此次《指導意見》的出臺,充分體現了國家大力推進化纖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心和信心,必將對我國化纖工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在科技創新方面,2022年,化纖行業一批科技成果獲評行業科學技術獎和國家專利獎。

陳新偉介紹,神馬實業、中紡院等單位聯合完成的“高強聚酰胺66工業絲連續聚合多頭直紡技術開發及產業化應用”,濰坊欣龍、青島大學等完成的“基于10萬噸級生產線無機/有機復合阻燃纖維素纖維技術集成研究”等5個項目獲評“紡織之光”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唐山三友承擔的“高效低耗萊賽爾纖維生產技術及產品開發”,中紡院、浙江金彩等完成的“銅系抗菌防霉驅螨纖維工業化技術開發及應用”等8個項目獲評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儀征化纖完成的“超高模量對位芳綸制備關鍵技術研發”項目,南通大學、新鳳鳴等公司完成的“基于納米分散技術原液著色抗菌抗病毒多功能聚酯纖維開發與產業化”項目獲評“紡織之光”科技發明二等獎等。

化纖行業在高端化、智能化發展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績。

陳新偉介紹,在數字化轉型升級方面,聚酯龍頭企業建立了“PTA—聚酯—紡絲—貿易”的聚酯纖維全產業鏈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研發了數據驅動的纖維高效生產全流程智能管控技術,實現了規模化、柔性化、綠色化生產,以及高效的精細化管理。

在高性能纖維技術方面,企業研發了干法紡PAN基碳纖維原絲制備關鍵技術,豐富了我國聚丙烯腈基(PAN基)碳纖維原絲制備工藝路線。48K以上大絲束碳纖維,高強型、高模型對位芳綸,超高強型、耐切割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等關鍵技術及裝備也實現了突破,進一步提升了國產高性能纖維生產應用水平,以及關鍵裝備自主保障。
    
行業在綠色發展方面不乏亮點。

陳新偉介紹,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商務部等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的實施意見》,鼓勵紡織企業優先使用綠色纖維原料,加強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建設;引導支持紡織企業特別是品牌企業使用再生纖維及制品,提高再生纖維的替代使用比例,促進廢舊紡織品高值化利用。

得益于綠色發展,新鳳鳴、海利環保獲評了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示范企業。芮邦·中國纖維零碳行動2022綠色纖維制品可信平臺(STCP)在線發布,致力于打造國際一流的認證平臺。再生纖維素纖維行業綠色發展聯盟(CV聯盟)的成員企業賽得利、三友化纖、絲麗雅等都發布了《可持續發展報告》,積極踐行“雙碳”戰略。綠色纖維認證工作繼續推進,目前,綠色纖維及制品認證企業達40家。

“全行業注重研發和新技術推動,向著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方向不斷邁進。”陳新偉說。


鞏固提升競爭優勢


化纖工業是紡織產業鏈穩定發展和持續創新的核心支撐,是國際競爭優勢產業,也是新材料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的發展階段,行業應該把握住哪些發展重點,全力以赴謀求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為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陳新偉說,化纖行業的高質量發展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同頻共振,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參與者和實踐者。

 “新的一年,化纖行業要從以下五個方面著力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陳新偉指出:一是要提升產業鏈創新發展水平,如筑牢創新基礎、加強區域布局、培育領航企業;二是要推動纖維新材料高端化發展,如提高常規纖維附加值、提升高性能纖維生產應用水平、加快生物基化學纖維和可降解纖維材料發展;三是要加快智能化數字化改造,如加強智能裝備研發應用、開展智能工廠建設、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四是要實現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如開展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供應鏈建設,推進節能低碳發展、提高循環利用水平,擴大綠色纖維生產,構建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五是要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戰略,如優化供給結構、強化標準支撐、推進品牌建設等。增加優質產品供給,優化高性能纖維生產應用體系,培育纖維知名品牌,拓展纖維應用領域,從原料端引領紡織價值提升,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陳新偉強調,在企業層面,一要關注環境變化和政策走勢,制定應對策略和有效的競爭策略;二要練好內功,增強自身發展韌性;三要做好綠色低碳轉型,如圍繞節能降耗、國家“雙碳”戰略做文章,降本增效;四要加快推進信息化智能化建設;五要在產品創新上積極尋求突破和調整,提高產品附加值;六要全面提升生產管理水平,打造高效敏捷的運轉能力,助力降本增效;七要著眼長遠,制定企業中長期發展戰略。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召開,也為化纖企業發展注入了信心。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2023年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會議明確,把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排在首位,并強調要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的發展等,這都為民營企業家注入了強大發展信心。”陳新偉談道,化纖行業中民營企業產能已占全行業的80%以上,這些政策將有利于化纖行業實現平穩發展。

談及2023年的行業運行情況,陳新偉認為:“短期內,化纖行業和企業可能會面臨更大的挑戰,但行業發展韌性足,預計2023年行業有望筑底企穩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十四五’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化纖行業要繼續貫徹落實好《關于化纖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的總體要求和重點任務,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高質量發展邁進。我國化纖行業要堅定信心,鞏固優勢,勇于擔當,增強發展韌性,進一步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陳新偉說。


撰文 / 本報記者 張貴東

編輯 / 鄭玉冰

文章來源:工信頭條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