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久久_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综合欧美亚洲日本_国产在线一区不卡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國際巨頭訂單下達!紡織公司簽單超千萬美元 2023年紡企面臨招工難、內銷競爭加劇、產能過剩三重困難

發布時間:2023-02-18  閱讀數:36061

國際巨頭訂單下達!紡織公司簽單超千萬美元 2023年紡企面臨招工難、內銷競爭加劇、產能過剩三重困難

節后棉花價格一度持續上漲,紗線報價也跟隨上漲了500-1000元/噸,但下游接受度不高,紗線在漲價后實際成交量很少。近日國內棉花期貨下行,紗廠由于原料成本普遍較高,難以跟隨馬上下調紗價,導致下游觀望情緒濃厚。


圖片


需求邊際向好

棉花供需關系改善


春節后終端紡織品服裝環節進入集中接單階段,紡織服裝企業積極出國參展接單。


2月上旬,蘇美達旗下紡織公司與亞馬遜新簽訂紡織品合作協議,訂單金額超千萬美元,合作項目涵蓋家紡產品多個品類,宜家、沃爾瑪等國際巨頭訂單也陸續下達。由于從終端到紗線訂單變化仍需半個月左右時間,因此紗線訂單尚未出現放量表現。


據相關機構調研,截至2月10日當周,山東部分棉紡企業棉紗訂單天數4.2天,與春節前最后一周持平;棉紗庫存天數32天,較節前下降1天;棉花庫存可用35天,較節前增加2天。春節后紡織服裝產業鏈啟動節奏不一致,而“金三銀四”市場預期樂觀,棉紡企業開工領先,棉紗庫存略有累庫;鄭棉主力回調至14000-14500元/噸,棉紡企業積極點價采購,棉花庫存增加。


圖片近期國內棉花期貨市場走勢


美棉價格受累于美元走高。美棉受近期下游海外訂單普遍表現不佳影響,有所回落,擠出前期的預期泡沫。昨晚USDA美棉出口報告顯示,截至2月9日止當周,2022/23年度美棉出口銷售凈增21.69萬包,較上一周下降18%,較前四周均值增加1%,全球消費溫和回暖。基本面來看,供應端,2月USDA供需報告調降全球棉花產量消費及期末庫存,調增美棉期末庫存,報告整體影響不大。


需求端,12月我國服裝內需延續同比下行,節后國內訂單新增平平,弱現實難以支撐價格,樂觀預期有所消退。整體來看,金三銀四將近,1月份棉紡行業PMI回歸到上行通道,國內消費仍可期。短期棉花期貨價格向下調整,市場以觀望為主。2月17日,鄭棉05合約跌160元,收于14170元/噸,市場在等待“金三銀四”訂單落地,建議關注14000元/噸附近鄭棉市場表現。


開機率保持高位

紡企等待“春暖花開”


據江蘇、安徽、河南等地部分棉紡企業反饋,隨著鄭棉CF2305合約跌回14000-14500元/噸區間盤整,節后新增訂單不及預期,棉花采購以基差點價、剛性需求為主,并不輕易“掛單”;大部分棉花貿易商、新疆棉花加工企業也及時調整報價方式,基差點價、競價等明顯增多,一口價大幅減少。


從調查來看,雖然接單形勢景氣度有所減弱,但棉紡織企業開機率普遍處于偏高位置,江蘇、安徽等地部分規模以上企業開機率維持在90%以上,一方面仍有一定量的春節前訂單趕工(節后中長線出口訂單仍偏少),企業對即將到來的棉紡織業“金三銀四”充滿期待;另一方面企業雖然出現銷售放緩、逐漸累庫的現象,但棉紗庫存水平整體仍處于“警戒線”以下,流動資金相對充裕。


蘇州、常州等地紡企表示,近幾日隨著鄭棉主力合約下破14500元/噸,江浙沿海地區織布企業、貿易商對常規棉紗的詢價不斷增多,實單或仍需要反復試探、觀望才能落地,整個終端市場雖然仍有些“倒春寒”,但預計“春江水暖”已不遠。而一些布廠、面料及服裝企業也表示,近半個月來客戶打樣增多,主要是床上用品、家紡用品及夏秋季牛仔、T恤、夾克等等,從時間上來推算,訂單或在3/4月份下達給棉紡廠。


紡企內銷競爭壓力倍增


2020-2022年居民端、企業端和政府端三個消費主體的負債加深,現金流收緊,居民消費恢復仍需要一定時間。春節以來旅游、航空、住宿、餐飲、文娛、影視等產業迎來明顯的需求反彈,預計紡織品服裝的消費力度也有望邊際向好,但恢復至2020年之前水平仍需時日。預計隨著“金三銀四”旺季內需逐漸發力,中國紡織品服裝需求有望增加,并將帶動產業鏈進入需求驅動型上漲階段。下半年隨著新棉集中上市,減產預期逐漸兌現,疊加“金九銀十”旺季支撐,棉花產業鏈供需關系將持續改善,新一輪“慢牛”行情或將開啟。


展望2023年,雖然疫情影響基本告一段落,但紡企仍面臨多重困難。


一是招工難,企業招工壓力仍然較大,工人嚴重青黃不接,不得不進行自動化設備升級和更新,減少用工壓力。


二是疆棉禁令及消費不景氣導致需求好轉預期難以落地。疆棉禁令限制下,很多出口企業也在轉內銷,使得內銷的競爭壓力倍增。


三是紡企產能仍處過剩格局,各項成本均不斷提升。近幾年電費逐漸上升,使得紡紗加工成本不斷增加,人力成本也在持續增加,嚴重擠壓企業利潤。


去年國內新增棉紡產能仍達數百萬錠,產能過剩格局仍在持續,2023或將成為紡織廠的“洗牌年”。


來源:中國棉花網、棉花展望、卓創資訊、恒力期貨、中國紗線網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