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集群概況
東港市紡織服裝產業集群歷經30多年發展,形成了研發設計、印染、紡紗、制衣的紡織服裝完整加工產業鏈,服裝加工以代工生產為主,以自主品牌生產為輔。集群通過不斷優化資源配置,深化供給側改革,實現了成本、效率集約發展,區域品牌效應逐步顯現。在產品設計研發、系統管理、營銷渠道建設、資源整合以及文化與模式創新等方面不斷突破,已建立基礎穩固、特色明顯、鏈條完整的產業集群。
東港市紡織服裝產業主要以運動戶外服裝加工為主,是遼寧省重要的服裝加工和出口基地,斯凱奇、波司登等國內外知名品牌在東港市建立了生產基地。東港市現有紡織服裝企業147戶,年產服裝產品超過4000萬件,產值32.9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1/5;吸納產業工人22600人,占到全市工業產業工人的1/3;年出口供貨值20億元,占到全市出口貿易額的1/4,主要出口日韓、歐美。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9戶,年產值18.2億元;吸納產業工人7430人。
02
集群發展亮點
產業鏈協同創新發展 東港市服裝企業以代加工國內外知名品牌為主,通過近年來科技創新水平的進步,企業積極開展技術改造、設備更新、工藝改進,以提高機械化、自動化程度,兩化融合水平提高,加工品質、加工技術、加工成本等方面都具有優勢。同時注重加強自主品牌建設。
推進產學研合作 東港市與遼東學院服裝學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深化“產、學、研”合作,發揮各自優勢,雙方共建戶外紡織服裝公共技術平臺。遼東學院服裝學院通過平臺建設、項目開發和人才培養,為東港市服裝企業提供產品開發,教育培訓以及技術服務。
政策支持 為了推動產業發展,市委市政府積極推出《中國制造2025遼寧丹東實施方案》、《關于落實沿邊沿江地區土地出讓價格的實施意見》、《扶持工業企業發展暫行辦法》、《扶持運動戶外服裝產業發展暫行辦法》等一系列優惠政策支持紡織服裝企業的發展。
舉辦時裝周系列活動 2020年首屆(中國·丹東)時裝周吸引了域外近300戶企業,16對企業成功簽約,通過整合優質的產業資源,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和區域間的交流合作,助力科技與時尚的進一步融合,營造更具創新協同性的產業生態。
03
未來發展思路
推動代工企業提檔升級 引導企業由單純的來料加工向設計加工、柔性化生產轉變,并逐步過渡到打造自主品牌,實施品牌化運營和品牌化發展。
推進產業園區發展 加快推進遼寧丹東前陽戶外服裝產業園建設,充分發揮遼寧丹東前陽戶外服裝產業園和已建成的大孤山紡織服裝產業園的承載優勢,承接沿海省市的產業轉移,進一步提高產業集聚度。
拉長擴寬產業鏈條 加大上下游產業鏈企業的招商力度,逐步完善面輔料、研發設計等產業鏈條協同配套能力,改善紡織服裝產業結構,進一步增強東港市紡織服裝產業綜合競爭能力。
加強產學研協同合作 充分發揮與遼東學院服裝學院戰略合作協議作用,緊跟紡織服裝產業發展趨勢,結合東港市企業實際需求,深化“產、學、研”合作,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提升“運動戶外服裝名城”品牌價值 充分利用好“名城”金字招牌,組織企業廣泛參與國家級行業展會、推介會,吸引更多的關注和認知,擦亮、叫響“中國運動戶外服裝名城”品牌。
強化服務指導 充分發揮遼寧省運動戶外紡織服裝產業聯盟、丹東市紡織服裝行業協會等協會、聯盟的協調指導作用,整合省、市優勢資源,促進產業互補、項目互助、資源共享、資本聯動、多贏發展。
供稿單位:東港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編輯/王昕彤
校對/趙婷婷
審核/ 張海燕
文章來源:中國紡織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