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久久_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综合欧美亚洲日本_国产在线一区不卡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驗布快了!用電省了!蘭溪紡織企業數字化改造,生產力被“數”激活!

發布時間:2023-05-09  閱讀數:29860

驗布快了!用電省了!蘭溪紡織企業數字化改造,生產力被“數”激活!


蘭溪紡織行業生產力正被“數”激活。紡織企業數字化改造后,耗能、差錯率、用工均能下降,效益平均提高12.3%。


7月7日,在2021中國紡織工業智能制造現場會上,蘭溪紡織行業數字化改造模式,得到三位中國工程院院士點贊。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理工大學校長陳文興說,蘭溪紡織行業智能制造實現了數據互聯互通,可復制、可推廣。


圖片

智能化改造后,紡織生產線用工數量大大減少。共享聯盟蘭溪站 王萍 攝


這樣的評價,意味深長。與其他地方傳統產業一樣,進入新發展階段后,蘭溪紡織行業招工難、用工貴,產能大、利潤薄等矛盾日益突出,發展遭遇困境。企業多方尋路,也沒有找到好的解決辦法。兩年前,蘭溪市緊抓省里數字經濟“一號工程”的契機,著手探索傳統產業數字化改造路徑,以產業數字化引領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值得研讀。


圖片

鑫蘭紡織引入機械臂,打造自動化生產線。共享聯盟蘭溪站 王萍 攝


從拒絕到喜歡,企業心中有“數”


多年行業浸潤,蘭溪紡織人很自信,也很苦惱。


自信的是,自1965年,國家投資建成蘭溪棉紡織廠以來,這里已是我國紡織行業重要生產基地,其主打產品白坯布、牛仔布產量均居全國之首。


苦惱的是,盡管蘭溪已花大力氣“機器換人”,引進2.5萬臺全球先進織機,可工人還是缺,利潤也越來越薄。


這樣的矛盾,讓浙江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簡稱浙智專委)專家們沒少吃“閉門羹”。


浙江威臣紡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友誼至今記得,2019年夏天,浙智專委副主任徐紀平第一次到他們企業調研時,他還愛搭不理。“那時我也找過不少辦法,難道智能制造就能幫我解決問題,我不信。”張友誼說,其實前些年他們公司也嘗試過智能制造,花過冤枉錢,“說得很高上大,大多聽不懂,投資很大又沒啥效果。”


可沒過多久,徐紀平又帶著專家、教授登門拜訪,這回張友誼聽懂了。“專家一到就說,投資不用太大,智能制造不只是引進高端設備,而是要讓數據成為生產力。”張友誼說,盡管我們用上最先進的織機,可只用來織布。機器沒有連起來,數據沒有用起來,我們的生產管理決策精細不了,過于粗放。這些專家教授言語直白,通俗易懂,讓張友誼第一次覺得智能制造也不是那么高不可攀。他決定試一試。


后來,浙江威臣紡織股份有限公司下屬的浙江長隆紡織有限公司,成為蘭溪市9家紡織行業數字化改造試點企業之一。如今的張友誼是“一機在手、全廠可知。”在他的手機應用里,工廠的生產、采購、銷售所有數據一目了然,“好用的很”。


從拒絕到“真香”,離不開蘭溪市委市政府的助推。


2018年底,蘭溪市委市政府專門邀請浙智專委專家組入駐,全程指導紡織行業數字化改造。作為省政府參照國務院設立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成立的機構,浙智專委專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智力咨詢和技術指導。2019年7月,蘭溪市聽取浙智專委建議,以市委全委會的高規格文件,出臺《關于蘭溪市創建紡織行業智能制造示范市的決定》。準備用3年時間,逐步實現紡織企業的設備網絡化、數據互聯化、文檔無紙化、過程透明化、車間減人化、管理可視化、服務平臺化。


“在我看來,這也是紡織行業的背水一戰。”蘭溪市經信局局長童永生說,多年來,蘭溪紡織行業多方尋路,效果都不明顯。“已經用上全球最先進設備,可有的企業連庫存都盤點不清,只有向數字化改造、向數據要生產力了。”童永生說,這樣全新的改造,專業性很強,超越了許多企業主的認知,需要政府“有為之手”的幫助。


一場精準的數字化“補課”,在蘭溪紡織行業拉開。正如張友誼所言,這堂課旨在讓機器“對話”、數據互聯,一般不涉及設備更新。企業只要加裝傳感器、掃碼槍、顯示屏等,解決了設備、物料“聾、啞、盲”的問題,實現數據采集;再通過MES(制造企業生產信息化管理系統)和ERP(企業資源計劃管理系統)兩個軟件系統,實現生產、采購、銷售數據互聯互通;再通過幾個應用,從操作層、管理層到決策層安裝不同權限的智能終端(看板)系統,就可實現企業數字化管理。


圖片

萬舟紡織自動絡筒生產線。共享聯盟蘭溪站 王萍 攝


從采集到應用,企業用“數”有方

這場數據的互聯互通,激活了生產力。


數據顯示,蘭溪9家試點企業98%生產設備數據聯通后,水、電、汽平均每萬米布消耗量分別下降9.8%、1.6%和5.6%,差錯率由原來的2.4%下降到1%,效益平均提高12.3%。


站在公司布滿數面墻的數據大屏前,看著上面閃爍著的每臺織機運轉情況,浙江鑫海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邱海斌感慨萬千。“幾時了機、效率多少,現在是一眼了然。可在兩年前,為了了解這些數據,我們專門配了6個抄表工。筆誤對錯不說,我要在24小時后,才能知道機器運作情況。” 邱海斌說。


記者了解到,在傳統紡織車間,生產狀態都依賴手工抄報表、黑板紀錄,人力、物力消耗大,數據記錄既不全、也不準確,更難以實現實時同步。數字化改造把各工序設備進行聯網,實現了全流程設備數據協議采集傳輸。企業管理者和工人可以通過車間看板、手機和手環等設備,實時監控狀態數據,推送和接收生產任務。如此,生產狀態能實時管理,數據能自動記錄,報表能自動整理,就讓統計人員工作量減少60%,排產效率提升30%。


數據的采集,是為了數據更好的應用。機器互聯互通后,變化來了——


用電省了。“鑫海”的用電大戶——空氣壓縮機,不再“傻乎乎”供氣了。它能“讀懂”織機需求量,按需供應。就這一項,鑫海紡織一年就能節約電費近500萬元,公司生產效益增長10%,能耗下降10%。


圖片


威臣紡織檢驗車間內,高速攝像頭實時采集布匹信息,自動尋找差錯,一名工人可以同時操作多臺機器。共享聯盟蘭溪站 王萍 攝


驗布快了。浙江萬舟控股集團完成數據自動化采集、軟件互聯互通、數字顯示屏和員工智能制造培訓后,他們打造了視覺驗布系統。原有的驗布機,裝上了10個攝像頭和一個操作顯示屏后,原來一臺檢驗機需要兩名工人,現在兩臺機器只要一人負責,且每分鐘驗布從原來的33米提高到55米。“所有數據、機器都打通后,視覺驗布系統統計出的產量、合格率,也可以指導織機的生產。我們設定了一個閥值,一旦布匹疵點超過閥值,就能主動預警相關織機進行檢修,從而減少不合格產品的生產。”浙江萬舟控股集團黨委書記、常務副總裁徐建忠介紹,通過智能化改造,公司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得到了大幅提升,織機綜合效率提升2%,運營成本下降10%,各能源消耗下降5%,勞動用工下降16.6%,訂單交期縮短5天以上。


倉庫“大”了。傳統紡織倉庫都使用人工管理,空間使用率低,物料存取效率低。浙江七星紡織有限公司在數字化改造的基礎上,實現數字化倉儲改造,通過二維碼、PAD等成熟技術,進行虛擬貨位管理,形成倉庫的數字地圖,找布效率提升80%。鑫蘭紡織實現了布匹自動出入庫,庫房利用率提高50%,效率提升70%。


圖片

萬舟紡織自動打包生產線。共享聯盟蘭溪站 王萍 攝


從試點到推廣,產業擴“數”成列


蘭溪紡織行業具有典型的細分行業特征,以中小企業為主,配備相似的設備、采用相似的工藝、生產相似的產品。這意味著,可以實現“試成一批,帶動一片”的目的。


但在兩年前,蘭溪很多企業主都跟張友誼似的,曾談“數”色變。“高大上的智能制造,都是花錢堆上來的。我們中小企業家底薄、利潤薄,怎么做得了?”采訪中,一位企業主談起曾經的質疑。


這樣的懷疑,隨著試點企業的有了“數”、用了“數”,漸漸消失。鑫海、萬舟等試點企業投入200多萬元,節能降耗等收益數百萬,投入產出很劃算。


為加快企業主的認知速度,實現產業的快速推廣,浙智專委專家和蘭溪市相關部門一起,提煉出“4+X”紡織數字化改造模式。說白了,就是利用“小改造”加“大補貼”進行引導。“4”為基礎規定動作,指打通數據、應用數據、呈現數據和實施培訓四個環節;“X”為自選升級動作,包括基于數據深度應用的智能物流倉庫、能源管理系統、視覺智能驗布等。市財政再配以不同的補助比例,作為“小改造”的“4”補助高達50%,“X”的生產設備也可補助10%。


與此同時,針對傳統信息化管理系統成本高、維護難、人才缺等難題,蘭溪市通過競爭遴選,讓第三方企業浙江布威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承接云化平臺服務。紡織企業可以按照入門、基礎、提高三個檔,選擇適用企業不同階段的平臺系統服務,實現輕量化應用。目前,平臺入駐企業已有31家,上云設備1萬多臺,紡織行業專用工業APP30多個,初步形成平臺化效應。


“我們的目的,就是引領企業逐步走向智能制造軌道,讓企業較為輕松地邁出智能制造的第一步——數字化改造,用較少的投入,實現較大的效益。”蘭溪市委書記陳峰齊說,現在全市500多家紡織企業,已有四十余家以各種方式接觸數字化改造。企業主從原來的談“數”色變,向談“數”為樂轉變。


數字化讓企業效益增加,工人也跟著受益。浙江萬舟控股集團驗布女工馬宗霞,原來還擔心自己跟不上數字化,沒想到卻是數字化為她減負。“原來驗布,一天到晚眼睛得盯著布,很酸、很累,現在布有瑕疵,機器會停下來,攝像頭會顯示位置,驗布速度快,操作也簡單。”馬宗霞說,效率提升后,她月工資也漲了四五百元。


圖片

紡織行業專家深入蘭溪企業指導。蘭溪市委宣傳部供圖


【專家學者評價】

中國工程院院士 、東華大學校長 俞建勇:


當前,我國紡織強國目標已基本實現,纖維原料、紡紗織布、服裝家紡發工藝制造和裝備水平都已處在國際先進水平。在疫情、成本、用工、國際局勢等多重因素影響下,紡織行業逐漸邁入數字紅利、網絡紅利、智能紅利時代,智能制造成為“十四五”期間紡織行業五大重點發展工程之一。但是我國智能制造仍存在部分關鍵技術未掌握等問題。核心裝備和核心工業軟件必須完全自主掌握,紡織智能制造人才培養和公共研發平臺需要進一步加強,擺脫對外國技術的依賴。


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理工大學校長陳文興:


大企業資本雄厚、企業結構完善、生產基礎扎實、團隊完備,實施數字化轉型具有先天優勢。而中小企業由于數字化改造成本相對較高、缺乏信息化管理人才、設備自動化程度不高,數字化轉型之路相對困難。浙江省作為我國民營經濟最活躍、塊狀經濟最發達的地區,正在智能制造領域加大投入力度,在諸暨、義烏、蘭溪、新昌、長興等地設立不同的智能制造試點,推動中小企業完成智能化改造,提升地區產業競爭力和經濟活力。在蘭溪,智能制造實現了數據互聯互通。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


近年來,在浙江省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和蘭溪市的全力推動下,蘭溪紡織業以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提升為抓手,為中小企業導入智能化制造意愿為基礎,以云平臺服務為重點,提供了輕量化改造、通用型、可持續、可復制、易推廣的“蘭溪經驗”,為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紡織工業智能化改造提升提供了一個好的路徑和實踐經驗,值得學習、值得推廣。“十四五”期間,我們要建設高質量的紡織智造體系,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推進制造能力高端化,應用“蘭溪經驗”實施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改造提升,讓智能化制造走入尋常百姓家,在全行業開花。


浙江省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主任毛光烈:


推進棉織行業智能制造工作是一項很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考慮和解決的問題很多,我們堅持透明化操作,逐步將各個環節的數據打通,利用數據體現生產價值,為企業增產增效、減人增效、提質增效、降本增效,讓企業獲得更大的獲得感。


文章來源:數字紡織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