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紡織服裝產業招商大會在上海舉行,現場簽約13個項目,簽約總金額超過全省三分之一。
簽約的13個項目中,招商引資項目8個,其中10億元以上的項目達7個。落戶黃梅的浙江迎豐紡織新材料項目投資30億元,建設化纖原料、織造、印染項目和紡織貿易市場,達產后年產值40億元左右,稅收1億元左右;落戶龍感湖的4個項目投資均超過10億元,投資28億元的羽絨服面料生產基地項目,主要建設羽絨服面料生產基地、紡織品交易中心、科研中心等。項目達產后,可年產各類坯布面料6億米,預計年產值100億元、年納稅1億元。投資20億元的能投(龍感湖)科創產業園項目,主要建設紡織科技產業園,項目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30億元,年納稅2億元。同時,還簽約了供應鏈項目5個,采購金額合計13.4億元。
據了解,湖北黃岡市始終將紡織產業作為支柱產業來培育,初步形成了棉花加工、紡紗、織布、成衣一條龍的產業格局。截至目前,全市有紡織服裝規上企業183家,紡紗產能160萬錠,織布產能6.8億米,服裝6000萬件。鄂東紡織服裝產業集群連續多年入選省級重點產業集群,黃岡被評為中國長絲織造產業基地、全國紡織產業轉移示范區。而湖北黃岡市黃梅縣正在加快推進的鄂東綠色印染產業園,這里被列為湖北省兩大印染基地之一,將建設數字化智能化印染技術裝備生產線,打造清潔染整、功能性整理、高檔紡織面料為一體的產業園,力爭到2025年達到年印染1.5萬噸針織面料、5億米的梭織面料。
制造業已經沒有秘密可言,需要的比拼的就是產業鏈配套和成本。黃岡市經信局負責人介紹,印染環節是紡織服裝產業承上啟下、附加值高、上下游帶動能力強的關鍵環節,目前我市印染環節缺失,企業將坯布送到江蘇吳江、盛澤等地加工。鄂東綠色印染產業園詳細規劃、安評、環評等項目前期工作正在抓緊推進,預計下半年開工建設。投入運營后,不僅能解決我市紡織產業鏈的痛點,還能對接武漢都市圈紡織服裝市場供應布匹,同時,印染基地對大型紡織企業布局黃岡具有較強吸引力。在產業鏈配套降低成本的考慮下,中西部也是部分印染企業的選擇。目前,中西部已經建成了多個印染產業園,體量還在繼續擴增。早在去年10月7日,貴陽市息烽印染產業園一期項目正式開工。據了解,該項目分兩期進行,占地約1100畝,廠房90萬方,由印染產業園、熱電聯產項目和污水處理廠三部分組成。其中一期印染產業園建設5.4億米印染規模,用地468畝,總投資約17.6億元。建成后將形成年產54000萬米機織化纖印染面料、15000噸針織混紡染整面料的生產能力。據負責人介紹,產業園建成之后會推動上下游產業鏈的協同發展,新增產值每年150億元,總產值達到200億元左右。與產業園相配套、同步建設的熱電聯產項目計劃投資約18.4億元,總體規劃設計每年生產蒸汽750萬噸、發電11.7億度。同時據了解,項目力爭2023年底前投運,整個產業園建成投運后,將帶動3000多個就業崗位。而同樣在去年10月,廣西博白新生態紡織產業園熱電聯產項目正式竣工產業啟動配套先行,紡織生產缺不了熱電,據了解,熱電聯產項目由玉林市中源環??萍加邢薰就顿Y建設,總投資78049萬元,建設2臺110噸/小時高溫高壓循環流化床鍋爐+1臺220噸/小時高溫高壓循環流化床鍋爐+2臺30兆瓦高溫高壓背壓式供熱機組,以及脫硫、脫硝、除塵及供熱管網等配套設施,項目滿產后年產值約2.03億元,年稅收約608萬元。產業鏈垂直一體化實現強鏈。從紡織生產流程可以看出,紡織工序環環相扣、鏈條較長,下一環節制造商(如成衣廠)往往需要先等待上一環節制造商(如面料廠)生產完成后,再進行自己的生產,存在采購成本高、生產周期長、上游環節供應不穩定、對供應鏈的管理難度大等諸多問題。而一體化生產是指紡織企業將生產工序都集中在同一工業區內,從而有效縮短了生產周期,實現對客戶的高效響應,同時也節約了物流成本和管理費用。目前,很多上市紡企已經不局限于單一的紡織環節,不僅從上游的原材料生產,再到紡紗、制造、染整,最后到下游裁剪縫制均有布局,還積極地與下游品牌商開展緊密合作。
來源:黃岡日報、中國紡織報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