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久久_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综合欧美亚洲日本_国产在线一区不卡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黃奇帆:中國經濟增長將有四個方面的紅利有待釋放

發布時間:2023-05-17  閱讀數:38755

黃奇帆:中國經濟增長將有四個方面的紅利有待釋放


5月6日,清華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以“2023全球金融動蕩與經濟展望”為主題,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隆重召開。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出席論壇圓桌討論一“中國經濟展望”,他以“中國經濟企穩向好未來可期”為題發言。


圖片


黃奇帆表示,中國經濟增長將有四個方面的紅利有待釋放。首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紅利。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取消中高端產品和服務領域的供給抑制政策,可以促進相關產業發展。其次,中國大市場的規模效應紅利。黃奇帆指出,可以降低企業科技開發成本、物流成本、市場開拓成本、采購成本、固定投資成本和人力成本,提升生產率水平,吸引外資。第三,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紅利。黃奇帆認為,目前我國科技轉化率不高,關鍵技術研發不足,獨角獸企業的市值比重不高,通過科技創新和資本市場改革促進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達到發達國際平均水平,能夠極大地釋放生產率紅利。最后,新對外開放紅利。RCEP的簽署帶來新開放紅利,貨物貿易規則特別是原產地累積規則的深入應用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服務貿易準入門檻降低會帶來服務增長;有利于高質量引進來,加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鏈集群,有利于高質量走出去。

中國經濟企穩向好未來可期

黃奇帆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大家好! 

很高興參加今天的圓桌論壇。4月28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對當前經濟形勢做了深入分析,對下一步工作做了全面部署。深入學習二十大和政治局會議精神,對中國經濟我是充滿信心的。我認為中國經濟增長將有四個方面的紅利有待釋放。

一、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擴大內需戰略有機結合起來,釋放改革紅利

黨的二十大強調,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形成了全球規模最大、最具成長性的中高收入群體。目前我國家庭年收入10-50萬的中等收入人口超過4億人,高收入群體也有很大規模。這些中高收入群體的需求主要體現為對中高端產品和服務的消費升級上。過去幾年的疫情期間,旅游、留學、購物的消費大都留在了國內,進口的高端品牌總量不降反增。根據貝恩統計,2020年全球個人高端消費品市場縮水23%至2170億歐元,是2009年以來首次出現的市場萎縮情況。但是,同期中國境內個人高端消費品市場卻呈現逆勢增長。2020年,中國境內個人高端消費品市場規模達到3460億元,較上年同比大幅增長47.9%。而且中國消費者的偏好、中國元素正成為國際品牌制定營銷和設計戰略的主要考慮。所謂有“收入支撐的消費需求”,重點是這部分人群。

事實上,我國宏觀經濟運行長期受總需求不足問題困擾,內需不足是表面現象,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國在中高端產品和服務領域存在許多供給抑制政策,導致供給能力增長受限,進而使得本就存在的有支付能力的龐大有效需求得不到充分釋放。要通過有效擴大中高收入人群的消費,逐步帶動就業,以就業帶動更多就業,進而增加其他人群的收入,推動經濟大循環逐步進入供需動態適配的新水平。這也正是構建以內循環為主體、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題中之義。  

比如,我國汽車年銷量已經超過五年徘徊在2700萬輛上下了,雖說市場規模已經穩居全球第一,但千人保有量只有200多輛,在全球同類收入水平國家中基本處于墊底位置。這背后是存在大量的限行、限牌、限購措施和停車樓、路網建設滯后,抑制了汽車消費需求。理順了這兩方面,可以有效刺激汽車消費。根據目前我國增速,未來十年千人汽車保有量完全有潛力達到400輛以上,年銷量完全有潛力新增1000萬輛,達到3700萬輛以上。類似這樣的行業和領域還有很多,比如改善性住房消費需求、個性化高品質的醫療、健康、教育服務以及低空航空、船艇、賽車、賽馬等各類消費需求,等等。而這些領域之所以沒有發展起來,主要原因是存在大量供給抑制政策,應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釋放這些有效需求,以新的改革紅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建設超大規模統一大市場,釋放市場紅利

進入新發展階段,中國經濟將在勞動力紅利之后迎來一個新的紅利——這就是我們的超大規模單一市場所產生的紅利,即市場紅利。就規模而言,中國人口有14.11億,占全球總人口的比例接近18%。就市場結構而言,中國是個單一的大市場。單一市場是指法律體系統一、稅務體系統一、商業規則統一、語言文化統一的市場。就工業基礎而言,中國是全要素全門類全產業鏈集成的經濟體。這三者疊加在一起將產生“規模經濟”效應。進入中國市場的制造業,一旦規模上去了,就能夠大幅攤薄六項成本:一是研發成本,二是固定資產投資成本,三是采購成本,四是人力成本,五是物流成本,六是市場開拓成本。一般來說,規模經濟可以影響到整個制造業成本的30%—40%,一旦達到了充分的規模,就可以把價格壓低30%—40%左右,以價格優勢打敗國外競爭對手。

這種規模經濟效應是中國發展到如今這個階段自然產生的新紅利,這也是中國式現代化作為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所蘊含的自然邏輯。在這個大市場的帶動下,跨國公司合理的產業鏈布局邏輯是產地銷、銷地產。所謂產地銷,就是利用當地的綜合要素成本的優勢組織生產,面向全球市場進行銷售。中國大市場的六個成本攤薄效應將是影響跨國公司“在中國、為全球”的重要因素。所謂銷地產,就是面向本地市場組織生產,更好地組織供應鏈響應消費者需求變化,即“在中國、為中國”。中國14億人口的大市場將是一個龐大的“引力場”。這也是我們穩定外貿外資基本盤的底氣所在。

三、不斷開辟新領域新賽道,釋放人才創新紅利和資本市場紅利

一是人才和創新紅利。不斷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是新形勢下適應新科技革命要求、打破各種脫鉤斷鏈圖謀、謀求科技自立自強的有效手段。一方面,中國經濟有條件有能力不斷開辟發展新領域、制勝新賽道。從需求端看,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網絡零售市場,即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而且這個市場在不斷升級換代,這將為本土創新提供作為肥沃的土壤。

從供給端看,中國有規模龐大的人才隊伍、工程師隊伍,有隨時可以將各種創意創新創造進行產業化的市場主體群,這也是中國創新越發有底氣有后勁的重要源泉。2020年我國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已達近2.2億人。與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相較,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由8930人上升為 15467人;從2000年到2020年,這20年時間里中國培養了6000萬名工程師。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全球創新指數排名顯示,中國已從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11位。以中國超大規模單一市場加上全產業鏈制造業優勢和人才優勢,只要有一點創新創意的“星星之火”,就可以“燎原之勢”形成新的產業藍海,反過來為技術應用、技術集成、技術迭代提供廣闊的空間和舞臺。這便是中國經濟擁有的巨大的人才和創新優勢。我們要通過新一輪深化改革把這些潛在優勢轉化為現實優勢,使之成為助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人才和創新紅利。

二是資本市場紅利。如何發揮資本市場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支撐作用,其中的關鍵在于深化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改革,以資本市場的改革貫通創新全鏈條,將科技-金融-產業的高水平閉環打通,而這正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所在。當前,注冊制已經實施,但要實現資本市場行穩致遠,還需要一系列基礎制度的改革。

我認為至少有二方面:一是要健全退市制度。注冊制要取得成功,要與退市制度相配合。不能一邊不停的批量上市,另一邊一些僵尸企業卻無法退市。2022年底,我國上市公司有5079家。今后注冊制的實施加上退市制度的完善,實現首發上市的數量與退市的數量大致協調均衡,這樣才不至于劣幣驅逐良幣。二是要推動長期資金入市。要進一步擴大包括各類養老金在內的社會保險資金入市的比例,為資本市場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建議進一步推廣企業年金制度,并健全企業年金的投資體系。這至少有三方面好處:1、改善投資者結構,企業年金的管理必將催生一批機構投資者;2、隨著企業發展,企業年金必將越滾越大,將為資本市場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來源,進而推動資本市場進入良性增長的軌道;3、有助于貫通普通職工參與資本市場、獲取財產性收入的渠道。

四、推動RCEP落地實施,釋放新的開放紅利

黨的二十大對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進行了系統部署。眼下,對外開放的一個重點任務就是要推動RCEP落地實施,通過高水平引進來、走出去,釋放新一輪開放紅利。具體有五方面:

一是貨物貿易規則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以農產品為例,中國出口到日本的農產品零關稅產品稅目占比從原來的20%大幅提升到約60%,中國與韓國、東盟之間的農產品開放也超出了現有雙邊自貿協定,這些舉措都為中國農產品出口提供了便利,也有利于擴大其他國家優勢農產品的進口選擇。此外,RCEP的貿易便利化措施也給生鮮農產品的快速通關提供制度化保障。

二是服務貿易準入門檻降低,服務需求大幅增長。長期以來我國巨量的貨物貿易對于服務貿易發展理應具有的帶動優勢沒有發揮出來。RCEP各締約國在服務貿易方面達成了超出現有開放水平的市場準入承諾,RCEP帶來的貿易投資活動的擴大也必然帶來配套服務鏈的擴張,客觀上為中國發展數字貿易、知識產權服務、研發設計服務、跨境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以及生活服務、文化服務、旅游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三是原產地累積規則的深入應用,對于中國的產業發展帶來四個方面的巨大增益:整個RCEP范圍內的區域價值累積有效降低了享受優惠關稅的門檻,帶動區域內貿易總規模的擴大;企業為了達到原產地標準,會更多地使用區域內的中間品進行生產,有助于進一步在區域內深化水平分工,優化產業鏈布局;吸引區域外的跨國公司為了充分享受區域原產地累積規則,加大對于RCEP區域的投資布局;有利于中小企業發展,中小企業可以充分利用區域內的上游供應鏈,克服自身單獨增值有限的不利條件,提高產品中的區域價值成分,從而更容易達到原產地標準,享受協定的關稅優惠。

四是有利于高質量引進來,加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鏈集群。借助RCEP進一步開放國內市場,可以更好的吸引全球的外資和跨國企業繼續將制造業的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特別是核心環節在中國集聚,以此為基礎加快補鏈擴鏈強鏈,推動集群化發展。

五是有利于高質量走出去,推動“一帶一路”建設。RCEP的實施將顯著提升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水平,顯著優化區域內營商環境,進一步提升自貿協定帶來的貿易創造效應,促進區域內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的融合,促進要素自由流動,強化分工合作,拉動區域內消費市場擴容升級,推動區域內產業鏈供應鏈進一步發展,這對東亞乃至全球的經濟復蘇具有重大意義。

總之,中國經濟未來前景是光明的,目前的困難也是暫時的。只要我們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持續釋放改革的紅利、市場的紅利、人才和創新紅利和開放紅利,必將能使中國經濟增速保持在5%以上。對此,我們要有充分的信心!謝謝大家!

文章來源:產業互聯網大視野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