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久久_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综合欧美亚洲日本_国产在线一区不卡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巧媳婦”是怎樣煉成的 ——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大力實施“巧媳婦工程”調查報告

發布時間:2023-05-17  閱讀數:37562

“巧媳婦”是怎樣煉成的 ——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大力實施“巧媳婦工程”調查報告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突出位置,打響了脫貧攻堅戰,實施了鄉村振興戰略,中國進入了新的時代,迎來了歷史性的跨越。

產業扶貧、勞務輸出扶貧、交通扶貧、水利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金融扶貧……全國各地因地制宜,種種“加強版”“創新版”的脫貧攻堅方法不斷推出,很多“老大難”問題有了針對性解決方案,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喜人的變化。

從2012年開始,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敏銳把握產業發展趨勢,緊密結合河南具體實際,擔當責任,主動作為,在全省大力推動實施“巧媳婦工程”,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探索了路徑,找到了抓手,進行了有益嘗試,取得了喜人的成績。

 

“巧媳婦”是怎樣發現的

 

河南是傳統的紡織大省,但長久以來,服裝產業并不發達,行業規模一直在全國排在較后位次。進入新世紀后,在上級領導和有關部門的支持下,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大力倡導發展服裝產業,短短幾年內,以鄭州女褲為代表的河南服裝逐漸叫響全國,河南女褲產量占全國一半以上。

與此同時,我國的服裝產業也正在迎來重大變革。一方面,服裝產業在沿海地區已經是成熟期的后期,經過幾十年的不斷發展,積累了強大的營銷能力、較高的研發水平、充足的運營人才、成熟的品牌影響力和龐大的資金實力。另一方面,則是技術工人越來越老,員工數量越來越少,要素成本越來越高,競爭能力越來越低。因此,向中西部轉移,特別是向河南這樣的人力資源大省轉移,成為必然趨勢。而在我省,隨著服裝產業產能不斷增大,建在城市的服裝企業同樣出現了工人“不好招、留不住、用不起”的局面,“用工荒”問題日益嚴重。

能否及時抓住服裝產業轉移的難得機遇,解決勞動力資源短缺問題成為一個關鍵。而在河南的廣大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農村,正有一座勞動力資源“富礦”亟待發掘,這就是因丈夫外出務工,而不得不留守在家里的青壯年婦女。她們因為孩子小、老人老,無法到外地打工,平日里大都處于“無奈地留守家中”“無助地忍受著貧窮”“無聊地打發大量空閑時間”的“三無”狀態。但同時,她們又是“思想穩定,責任心強,渴望工作,需要花錢”的群體。據測算,我省這一群體的數量在600萬人以上,是真正優質的閑置勞動力資源。服裝行業具有門檻低、用工多的特點,兩者有著明顯的契合度。

2012年,省服裝行業協會組織精干力量,在會長李剛等領導帶領下,先后深入鶴壁、商丘、周口、南陽、洛陽、駐馬店、平頂山、信陽、許昌等市的近百個縣、鄉(鎮),500多個行政村,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研工作,訪問了無數個青壯年留守婦女。當被問到愿不愿意進工廠干活,幾乎沒人說不愿意,而只是問“干什么、在哪里干?”

把服裝工廠直接下沉到鄉鎮乃至村莊,讓眾多農村留守婦女直接在家門口實現就業的“巧媳婦工程”,開始在河南服裝協會的研究、設計、推導下逐漸成型落地。當年,他們就開始在臺前縣等地進行試點,取得很大成功。

 

“巧媳婦”如何運作

 

試點的成功,讓人們更加確認,“巧媳婦工程”能夠很好地將承接產業轉移、加快行業提升、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結合起來,潛力驚人,大有可為。2013年,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抽調精兵強將,專門成立了巧媳婦工程辦公室,將各方面力量向這里傾斜,在全省范圍內大力推動“巧媳婦工程”實施。

“巧媳婦”工程的基本運營模式由行業協會牽頭,由大企業帶動、大品牌支撐、大訂單拉動,“兩化融合”起步,把中心工廠建在鎮上,把衛星工廠沉到村里,在全省廣大農村和新型社區建成星羅棋布的“衛星工廠”和“流水線班組、工段”,在勞力資源豐富的縣鄉村建設形成服裝生產加工產業集群,把眾多“三無”婦女組織起來,經過嚴格認真的工業化培訓,從第一產業中解放出來,成為現代產業工人。

    “巧媳婦工程”的主要創新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是創新制造工廠布局模式。二是創新生產線建設和生產運營投資構成模式,實行“地方出租廠房,設備商配置裝備,服裝廠組織產銷,村組參股分成”等多元股份合作模式;在日常生產過程中,“中心工廠”負責制版裁剪和整理包裝前后兩道工序,“衛星工廠”縫制工序實行“能人挑頭,骨干組閣,跟單督導,規范化運營”,即所謂“兩頭在中心(工廠),縫制進農家”。

    在實施過程中,服裝協會不僅大力倡導、推動,更起到了重要的橋梁作用。一頭,聯系招商沿海地區轉移企業、引導本地服裝企業產能下沉;一頭,與地方政府溝通協作,做好企業的承接落地。為加快推進工作,協會聯合政府有關部門,先后組織召開了“睢縣巧媳婦工程推進會”“欒川縣巧媳婦工程精準扶貧對接座談會”“全省實施巧媳婦工程助力巾幗脫貧商水現場會”“滑縣巧媳婦工程經驗交流會”“ 2017河南服裝巧媳婦工程產業扶貧鶴壁現場會”等經驗推廣會議,有力地推動了各地“巧媳婦工程”的快速發展。

由于“巧媳婦工程”切中肯綮,找準了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能夠達成多方“共贏”的結合點和著力點,這一做法很快得到眾多企業和各級政府的重視和歡迎,“巧媳婦工廠”開始如雨后春筍般在中原大地涌現。2013年,商水縣就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的巧媳婦工程領導小組,和服裝協會進行戰略合作,全面導入“巧媳婦工程”。協會聯系引進服裝企業,指導運行。地方政府則出臺相關政策,在勞動力資源組織、培訓等方面大力支持。目前,僅該縣就有11萬多農村婦女進入工廠成為“巧媳婦”。

    “巧媳婦工程”紅紅火火地實施,也很快引起相關部門和單位的注意。2013年,省婦聯開始與服裝協會協作推動“巧媳婦工程”,產業也不僅限于服裝,結合各地的實際,鞋帽、食品、手工、家政服務等行業也采用這一模式。2015年,協會與省婦聯倡導的農村婦女居家靈活就業行動密切結合,聯合實施了“巧媳婦工程百千萬行動計劃”,在全省農村留守婦女集中地區、貧困縣和貧困鄉村大力推進實施“巧媳婦工程”。

脫貧攻堅是黨和國家的重大戰略部署,是省委省政府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支點。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戰的全面打響,服裝協會勇于擔當,主動作為,提出“一臺縫紉機致富一家人”理念,把“巧媳婦工程”與脫貧攻堅、產業扶貧緊密結合,在省婦聯和扶貧辦的支持下,進一步擴大工程在貧困鄉村的有效覆蓋,有意識地把引進企業向貧困地區傾斜、招收“巧媳婦”向貧困人口傾斜,助力當地脫貧攻堅,讓更多的農村留守婦女、貧困婦女早日脫貧致富。2017年,省婦聯、省扶貧辦、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委、省服裝協會聯合召開了河南服裝巧媳婦工程產業扶貧現場會”,在全省廣泛推廣“巧媳婦工程”服裝產業扶貧“運營模式”。目前,已經在蘭考、商水、浚縣、鶴山區、西平、孟津、柘城、欒川、息縣、汝南等十幾個縣、區建設了一大批“巧媳婦工程”服裝產業集群扶貧點。現在很多地方分布在眾多貧困村鎮的“扶貧車間”和“巧媳婦衛星工廠”已成為同義詞。

    “巧媳婦工程”實施6年多來,已經在河南全省158個縣、區全面展開。截至2018年6月,全省已經建成大大小小的“巧媳婦”工廠6800多個,有70多萬留守婦女轉化成為合格產業工人,帶動近20萬貧困家庭脫貧,構建優質產能約1500億元/年。


                 看看咱們的“巧媳婦”

 

“巧媳婦工程”實施以來,每天都發生著很多生動鮮活感人的故事。

車間建村頭,顧家掙錢兩不誤。每天一大早,送走上學的孩子,固始縣徐集鄉花集村貧困戶劉加琴就來到離家300米外村部門口的成友再生資源公司的“巧媳婦工程扶貧車間”里開始工作。該公司由在外創業成功人士李德友返鄉創建,這里的車間達1900平方米。劉加琴的丈夫前些年因車禍去世,留下四個尚未成年的孩子,全家靠她一個人種田維持生計,日子十分艱難。在這里,她每月收入能拿到2000元,家里生活得到很大改善。

立山服飾是“巧媳婦工程”在蘭考縣桐鄉街道引進的第一家企業,尚惠霞是這里的第一批員工。她原本常年在外打工,2018年2月,在家過年的她聽說立山服飾在蘭考招工的信息,便立即報了名。憑著十多年在外從事服裝生產的經驗,她很快被委以重任,擔任了生產部經理。她說,到現在她都無法相信,自己居然能管理好一個大廠的生產,實現了不用到大城市就能找到一份理想工作的夢想。

袁春麗曾是新蔡縣宋崗鄉長楊莊一名留守在家的軍嫂,2013年,她了解到新蔡縣恒源制衣需要擴大生產規模,在“巧媳婦工程”的幫助下,她在自己家里辦起了一個小小的服裝加工廠。她經常對廠里的姐妹們說:“不要以為我們女人只能在家里帶孩子,只能靠男人養活。我們一樣能工作掙錢,讓家人生活得更好。”如今,她的欣源制衣廠已發展到廠房1500平方米,員工近200人,企業被授予“新蔡縣巧媳婦生產基地”“新蔡縣扶貧產業基地”。

  目前,僅劉加琴所在的固始縣徐集鄉,就已在花集、八廟、堰溝等10個村建立起13“巧媳婦工程扶貧車間”,吸納400多人就業。“小車間培育大產業,小車間助力大扶貧,小車間連接大市場,小車間孕育大希望。”該鄉黨委書記許松充滿希望地說,把“扶貧車間”設在貧困戶家門口,既解決了貧困戶就業難題,增加了貧困戶收入,還破解了普遍存在的企業用工難,又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可謂是三方共贏,堅持發展下去,何愁貧困不除,農民不富,鄉村不興?

    如今,放眼河南廣大農村,有成千上萬名像劉家琴、尚惠霞、袁春麗這樣的“巧媳婦”,也有眾多像許集鄉這樣的鄉鎮村莊。通過“巧媳婦工程”,“巧媳婦”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拿上工資,致富家庭,更有的化繭成蝶,管理企業,創辦企業,帶富他人。她們不僅生活質量得到很大的提升,精神面貌也發生著喜人改變。而這些村鎮則找到了脫貧攻堅、發展經濟的有效抓手,活力十足,欣欣向榮。

 

           “巧媳婦”好在哪兒

 

短短幾年間,“巧媳婦工程”能夠成功實施,取得顯著成績,認真回顧分析,其中的一些經驗做法值得重視。

符合產業發展趨勢潮流。近年來,服裝產業發生重大轉折,“產能為王”時代已經到來,而產能主要靠勞動力來支撐。服裝協會的主要領導敏銳地把握了這一趨勢,通過“巧媳婦工程”這一載體,不僅挖掘出產能富礦,而且通過引導培訓,還把產能變成優質資源。

切合我省具體實際。應該看到,河南農業大縣多,人口大縣多,貧困大縣多,人均GDP還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三個產業結構的調整空間還很大。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正視現實,不等不靠,不好高騖遠,務實謀劃發展。在很多偏遠貧困地區,大力發展以制造業為核心的實體經濟,特別是類服裝業這樣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搭鋸見末,開工見錢,最適宜、最快捷、最科學。

    發掘閑置勞動力資源,促進人口紅利回歸。河南是人口大省,也是勞動力資源大省,但長期以來,大量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紛紛外出打工,人口紅利被其他省份和地區切分。“巧媳婦工程”通過把工廠車間直接辦到村里,讓農民在家門口就實現就業,既能有穩定的收入,還可以照顧家里,不僅發掘了農村留守婦女這一長期被閑置的勞動力資源,還吸引了眾多常年在沿海等發達地區打工的人回家鄉就業,更有一些在外創業成功的人回來投資興業,大大促進了人口紅利的回歸。近幾年河南服裝產業發展很快,每年有10%以上的增幅,2016年行業產值已居全國第六位,這和“巧媳婦工程”挖掘出大量的勞動力支撐有極大關系。

履行社會責任,體現行業擔當。在新時代新征程,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僅為本行業的發展謀劃,更為經濟社會發展盡責。協會主動擔當作為,和地方政府、相關單位密切合作,動員、號召、引導全行業推行“巧媳婦工程”,目前全省已有近6800多家巧媳婦工程點,有70多萬農村婦女實現就業。隨著這一工程的深入推進,這些數字必將不斷提高,將產生難以估量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為精準扶貧找到了“鐵抓手”。扶貧攻堅,關鍵在精準。精準扶貧,關鍵在于能否找到有效的、可持續的載體和抓手。“巧媳婦工程”主動融入脫貧攻堅戰,把工廠開到農民家門口,其主要對象就是貧困家庭的農村婦女,而服裝產業的特點是門檻低、用人多,這是真正有效、可在眾多貧困地區推廣復制的產業扶貧、精準扶貧。“一臺縫紉機,致富一家人”。一個“巧媳婦”每月收入2000元,就基本做到一人就業,全家脫貧。據不完全統計,該工程實施以來,已帶動20多萬農村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

 能有效助力鄉村振興。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就是要不斷提高村民在產業發展中的參與度和受益面,徹底解決農村產業和農民就業問題,確保當地群眾長期穩定增收、安居樂業。鄉村振興首先要產業興旺,河南人多地少,農民靠種植養殖很難實現全面小康。“一臺縫紉機,致富一家人;萬臺縫紉機,就是一座城”。“巧媳婦工程”從扶貧攻堅導入,在合適的縣區可以不斷發展壯大服裝產業,一步步做成縣域經濟的主導產業,在鄉村振興中發揮重要作用。

讓人的精神面貌得到提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能光看農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農民精神風貌怎么樣。”農民靠種植養殖仍然是單體個體,一些長期形成的落后的生活習慣和思想意識很難根本改變。“巧媳婦工程”讓眾多原本閑散在家的農村婦女進入工廠,進入集體,接受工業化洗禮,變成合格的產業工人,在企業培育的守紀律、重質量、擔責任的現代素質,不僅使其本人的精神面貌顯著提升,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她周邊的人。這其中的意義和價值,或許比起單純增加收入脫貧致富還要重要和深遠。

農村巧媳婦,河南大財富。在今日的中原大地上,“巧媳婦工程”早已成為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最生動實踐。一位省領導在評價“巧媳婦工程”時說,這項工作做到了“巧用心、巧用勁、巧用智、巧用情”,創新思維、精準發力,激發婦女就業意愿,提升就業技能,讓貧困婦女實現精準脫貧。“巧媳婦工程”是產業扶貧的發動機、搖錢樹、鐵抓手,為全省打贏脫貧攻堅戰做出很大貢獻。

 

“巧媳婦”也有難處

 

“巧媳婦工程”實施以來,雖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也遇到不少困難和問題。

目前,“巧媳婦工程”雖然在全省158個縣(市區)都有開展,但與服裝協會緊密協作大力推進這一工作的縣區,還不到20個;工程雖已吸納70“巧媳婦”就業,但據測算,全省僅留守婦女的數量就在600萬人以上。這一“富礦”只是剛剛挖掘了一角。

應該說,“巧媳婦工程”從開始實施到現在,還一直是服裝協會在主導推進,上級機關和有關部門對這一有著重大經濟意義和社會意義的工作還缺乏足夠重視,政府對此沒有形成一個系統規劃,沒有將這項工作納入整個重要工作的盤子,沒有出臺專門的支持政策,也缺乏專項資金支持。

不少縣區領導對發展服裝產業存在認識上的誤區,總擔心搞這么多服裝廠,會造成產能過剩。其實,服裝行業具有市場容量大、產品彈性小、吸納就業多、帶動能力強的特點,可以兼顧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也是民生產業。這一產業在世界范圍內一直是剛性需求,長盛不衰。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服裝的數量要求會越來越大,質量要求越來越高,服裝產業會長時間保持向上發展態勢。而且,農產品會受氣候、產量的影響,電子產品的更新迭代頻繁,價格波動都會比較大,這些因素對服裝產業的影響卻非常小,彈性波動幾乎沒有。

要想更好地推動“巧媳婦工程”,提高培訓效率也非常重要。讓留守婦女成為合格的產業工人,培訓是關鍵的一環。培訓不僅僅是技能培訓,思想素質的培訓也同樣重要。培訓應該讓用人單位“點對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才能起到保質保量的作用。而我們現在的各級培訓還大都是有關政府部門通過技校等實施,不僅缺乏針對性,還容易流于形式,難以起到理想的效果。政府部門應該對這一工作高度重視起來,研究出臺相關政策,把培訓資金更多地投放到企業組織的精準培訓上。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巧媳婦工程”如果缺少上級領導的足夠重視和有關方面的大力支持,發展將會步履緩慢,很難完全釋放出其蘊含的巨大價值。

    在沿海服裝產業發達地區,一個熟練的服裝工人,一年可輕松創造60萬、70萬元的產值。就算打個對折,我們一年有30萬產值,幾百萬留守婦女成為“巧媳婦”,將會創造一筆多么巨大的財富。如果上上下下都對這項工作高度重視起來,行動起來,“巧媳婦工程”必將大有可為。

 

            “巧媳婦”的新打算

 

實踐證明,“巧媳婦工程”不僅能促進行業發展,更能作為縣域經濟發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下一步,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將以這項工作為中心,提高站位,積極謀劃,大力推進。

一是強化溝通,擴大宣傳。加強與各地黨委政府的溝通,營造政策環境,加快招商引資,加速服裝產業在各縣、鄉(鎮)的貧困地區集聚。

二是建立互動機制,服務招商引資。協會將更加注重政、企、社團三方互動,建立與各地婦聯、扶貧辦公室的聯合推進機制,發揮專業和渠道優勢,助力產業扶貧。

三是培育服裝名鎮,打造產業集群。持續推進服裝企業產能下沉到勞動力集中的縣、鄉(鎮),著力在人口大鎮發展勞動密集的服裝產業集群。

四是強化行業引領,圍繞萬億產業目標,加快轉型升級。

    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將不斷探索,勇于實踐,把“巧媳婦工程”真正做成老百姓的幸福工程、孩子們的希望工程、家庭的穩定工程、社會的和諧工程,更好地融入鄉村振興,為實現農民永久脫貧發揮更大作用。爭取把“巧媳婦工程”打造成為不僅在服裝行業,還有在其他勞動密集型行業,不僅在我省,還要在所有適宜的地區都成為可復制推廣的成功模式,在讓中原更加出彩、決勝全面小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進程中做出更大的貢獻!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