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眼前的園區“重生”,承擔起新使命,鷹創園副總經理潘苑萍感嘆不已。
這里原來是一片老舊廠房,也曾計劃發展商住項目,但在當地政府的推動下,如今改造成禪城服務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點載體。服務制造業轉型,在禪城其他區域同樣熱鬧。華潤數科、華為、騰訊、小米等巨頭搶灘佛山數字經濟創新集聚區,幫助當地企業建起了一個個數字化燈塔工廠、智能車間。此外,總部經濟、產業金融、科技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也在加速崛起。作為中心城區,禪城充分發揮第三產業占比全市最高的獨特優勢,打造產業服務中心,加快集聚壯大生產性服務業,佛山十大現代服務業產業集聚區中有三個也位于此。
走進這些服務業集聚區和園區,禪城賦能萬億佛山制造的引擎正開啟,展現出強大的輻射力、帶動力。
源于制造,服務制造。走進禪城的生產性服務業園區,大多扎在佛山制造業深處,帶有濃厚的工業基因。穿過季華路的繁華熱鬧,走進鷹創園,仿佛時空穿越。充滿設計感的建筑,保留著幾棟20世紀80年代的紅磚廠房,后現代工業風撲面而來。
▲走進鷹創園,充滿設計感的建筑,后現代工業風撲面而來這里前身是陶瓷生產基地,見證了佛山建陶產業從創業起步到發展壯大的榮光。但隨著城市升級和產業轉型,全部生產線遷出,留下大面積的老舊廠房。由于區位優越,毗鄰城市主干道和地鐵站點,這里一度被調整為商住用地。“堅守實體經濟,為當地制造業發展儲備空間,政府很有決心和魄力。”潘苑萍感嘆不已。2019年,禪城區、石灣鎮街道聯動,推動這片200畝的地塊重歸工業屬性,并由國資投入,通過“三舊”改造,堅持“少拆多改”,盡量保留原有工業印記并融入現代元素,打造成服務制造業轉型升級的載體。迎來新生的園區也有了產業新夢。“我們希望打造一個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的生態圈。”潘苑萍介紹,園區聚焦發展科技研發、工業設計、文化創意等業態,打造產業創新集成中心、創意設計體驗中心、創新人才聚集中心、企業綜合服務中心,為制造業提供服務賦能。
▲由廢舊制衣廠改造而成的禪桂坊,賦予了這片土地新的角色和使命目前,園區一期已完成6萬平方米的改造,重點引入上市公司二級總部、品牌企業總部、科創中心、工業設計中心等,已進駐鷹牌實業、佛山市工業設計學會、康普銳斯能源、意色設計、協銳家居等30余家企業。園區還有更大的發展計劃。二期將改造建設16萬平方米的高端定制廠房,主要滿足先進制造業的研發生產需求,并且可支持工業上樓。約7公里外,禪城、桂城交界處,這里是佛山童裝產業起源地。由廢舊制衣廠改造而成的禪桂坊,如今是時尚奪目的網紅園區,賦予了這片土地新的角色和使命。“我們周邊還有約1000家童裝制造企業。”禪桂坊董事長王瑤深入調研后發現,大部分童裝企業仍以傳統加工制造為主,利潤低、品牌營銷能力較弱,跟不上數字化時代的發展步伐。為此,禪桂坊引進直播電商、MCN機構、短視頻運營等“數字視聽+”創新業態,融入制造業上下游供應鏈,幫助童裝產業引流、賦能品牌升級。“要讓童裝產業煥發新活力,不僅要解決營銷渠道,更要以數字化技術打通全產業鏈。”王瑤說,目前已引入20多家直播電商企業,為本土童裝品牌提供帶貨運營服務。今后,她希望將童裝產業的前端設計研發和后端品牌推廣都集聚在園區。值得一提的是,禪桂坊還打造了商業社交中心、網紅菜市場、天臺樂園、網紅公寓等,形成文化產業、生活性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縱橫交錯的社區服務業聚合生態。在王瑤看來,這是為了吸引留住制造業升級所需的人才,通過服務業集聚、創意產業集聚來將人才留住。類似的場景也在鷹創園出現。辦公空間和定制廠房旁邊,同步引入特色餐飲、人才公寓、運動健身場所等各類商業配套。里面的咖啡屋也成為園區的網紅打卡點。褪去傳統工業園的冰冷氣質,像鷹創園、禪桂坊這樣的新型園區,更符合人城產文融合的新需求,為禪城制造業發展帶來了新氣象。
從鷹創園、禪桂坊轉向佛山高新區數字經濟科創園,這里已按下了禪城賦能制造業數智轉型的“快進鍵”。去年5月工業互聯網產業總部項目簽約進駐,一個月后成立子公司潤聯智能,去年營收超億元……作為央企華潤集團旗下數字科技引擎,華潤數科已深度融入禪城數字經濟發展的大潮中。“進駐禪城以來,我們業務拓展很快。”潤聯智能總經理唐小林說,華潤數科立足禪城,能把自身的行業資源積累鏈接佛山制造,帶動更多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在潤聯智能助力下,數字化的變革在越來越多佛山的工廠車間里發生:推動箭牌衛浴打造建材行業首個燈塔工廠,攜手眾陶聯、興發鋁業,共建陶瓷、鋁型材等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試點項目。
▲九個國家級“雙跨”平臺聯袂發起倡議,助力禪城打造佛山數字經濟創新集聚區同樣看好佛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市場,江蘇老虎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久前簽約進駐禪城,打造該公司在華南的首個城市數字總部項目。老虎云是國內首個“輕量化云工廠”平臺。該公司董事長吳邦江躊躇滿志,計劃在禪城建設“數字云湖”,首期投入5000萬元,滿足5000家以上的工業企業云服務需求。“我們將立足禪城輻射服務佛山乃至大灣區,數字賦能實體經濟發展。”吳邦江說,力爭將項目打造成工業現代服務業公共示范平臺。在“過江龍”加速布局的同時,本土成長起來的“云平臺”也走到產業集群的深處,帶動更多當地企業擁抱數字化的洪流。智布互聯利用物聯網、大數據智能調度,激活了張槎上千家針織企業的剩余產能。眾陶聯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幫助陶瓷產業供應鏈降本提效。技研智聯更是入選佛山中小企業抱團數字化轉型項目庫,爭取吸引佛山80%—90%的紡織企業加入,打造3-5家標桿企業。數字經濟是當下新興產業風口,是賦能工業經濟提質增效的關鍵力量,也是禪城打造產業服務中心的重要抓手。
去年以來,禪城以最高的標準、謀劃最大的空間、拿出最優的資源,在全市率先啟建佛山數字經濟創新集聚區。如今,集聚區已吸引了華潤數科、華為云、騰訊云、小米等巨頭搶灘。帶動今年1-2月全區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收20.77億元,同比增長11.5%,對規上服務業貢獻率超六成。不僅如此,今年,首屆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大會也在禪城舉辦,并宣布永久落戶于此,帶動九個國家級“雙跨”平臺聯袂發起倡議:助力禪城打造佛山數字經濟創新集聚區。“未來,我們將引入更多數字化轉型服務生態企業,打造工業互聯網產業‘熱帶雨林’。”唐小林說。禪城區經濟和科技促進局局長李凱表示,禪城通過引入更多、更好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數字化轉型服務商落戶,助力佛山打造成珠三角乃至華南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
作為萬億佛山的城市中心,今年,禪城提出打造輻射帶動能力更強的“佛山之心”。更強的輻射帶動力的體現,就是要構建現代產業服務中心,賦能佛山乃至大灣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站在規上工業總產值全國第五的高位,佛山制造邁向更高能級、更高質量的發展,需要現代服務業的加持,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推動價值鏈躍升。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禪城當仁不讓扛起大旗。這里第三產業占比全市最高(65.3%),其中生產性服務業占比超30%。充分發揮這一資源優勢,功能總部、產業金融、科技服務等高端生產性服務業業態在禪城涌現。被稱為“中國建陶第一鎮”的南莊,過去10年,受用地和產業轉型的影響,生產環節紛紛外遷。但在政府的引導下,近年來建陶企業又爭相回流,在禪城設立總部,并帶動起研發、設計、電商等生產性服務業的崛起。“我和眾多南莊企業家一直有個共同的夢想,希望有朝一日,南莊能建起一個承載總部經濟的載體。”新明珠集團董事長葉德林說。搶抓制造業轉型升級和主輔分離趨勢,禪城加快聚集制造業企業的銷售展示中心、品牌中心、資本中心等功能性總部,打造佛山制造業服務化先行區。
▲今年3月落成的南莊商會大廈,是禪城集聚建陶產業總部的新地標今年3月落成的南莊商會大廈,是禪城集聚建陶產業總部的新地標,吸引了新明珠集團、金圣陶瓷、壹號陶瓷、順成陶瓷等一批本土龍頭企業進駐。葉德林認為,乘著南莊商會大廈的東風,將會有更多在外投資的企業把項目總部回歸家鄉。目光轉向季華路中央商務區,這里是佛山現代保險產業集聚區的所在地,也在為服務制造業而努力。去年落戶的華農財險,是佛山唯一一家全國性金融保險總部。公司副總經理李順臣介紹,聚焦當地制造業需求,針對傳統優勢產業,提供精準的風險防范管理及多種保險服務。目前,該公司已針對電氣機械、金屬加工、汽車制造等行業開發了質量保證保險、責任險、財產險等產品。下一步還將用好保險資金,加大對先進制造業的投資。以華農財險為代表,依托佛山現代保險產業集聚區,禪城還將引進銀行、保險、證券機構,發展風投創投、融資擔保、供應鏈金融等業態,為制造業提供鏈式服務。制造業發展需要金融服務,也離不開科技助力。在佛山火炬園,有研(廣東)新材料技術研究院的博士、海歸們正在埋頭苦干。落戶禪城還不到2年,該研究院已應用氫能、有色金屬新材料等最新技術成果,幫助當地企業破解“卡脖子”難題。隨著佛山制造業科技創新的需求加大,科技服務業在禪城也迎來春天。去年行業增加值增長42.8%。今年一季度新設經營主體增長21.45%。禪城還將加快培育研發外包、技術轉移、檢測認證、科技評估等業態,力爭到2025年科技服務規上企業達85家。除了做聚功能總部、做實產業金融、做強科技服務,禪城還將實施工業服務集聚行動,發展專業服務、文化創意、人力資源、直播電商、現代物流、知識產權等新興業態。禪城區委副書記、區長盤石表示,接下來,禪城還要打造產業金融中心、企業上市服務生態集聚區,積極謀劃新建一批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為制造業當家提供強大服務支撐。
來源 |?南方+
編輯 | 楚琴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