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9日,2023全國紡織復合人才培養工程高級培訓班第四次課程在江蘇盛澤開講。本次課程圍繞“纖維新材料趨勢與創新”、“紡今日,織未來”、“紡織中‘月亮和六便士’”等主題展開學習與探討,同時走進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世界500強企業盛虹集團、恒力集團,以及福華世家織造有限公司交流。豐富的課程為學員們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和思考啟示。
在理論授課環節,三位行業專家、教授通過紡織產業趨勢前沿的精彩分享,為學員們揭示了紡織產業現代化發展的關鍵要素。
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主任王玉萍在“纖維新材料趨勢與創新”的主題報告中,從紡織行業發展的現狀與特點、科技驅動下“從0到1”的突破、新戰略·新格局·新動力引領高質量發展態勢、纖維新材料領域創新發展典型案例、凝聚創新資源打造新型創新載體、纖維領域十大新興技術以及纖維領域技術發展趨勢七個方面展開介紹。王玉萍表示,未來,納米纖維、生物基纖維、可降解纖維、導電纖維、吸附纖維、耐溫纖維、循環再利用纖維等纖維新材料是支撐智能、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纖維新材料行業亟需在紡織纖維新材料、綠色要素研發技術、先進纖維及制品技術、纖維材料大數據智能制造技術、標準體系建設等方向補齊短板,從而推動我國紡織制造業從“大而強”走向高端引領。
東華大學科研院副院長王宏志教授在“紡今日,織未來”的主題演講中,通過國內外案例就智能時代、智能服裝進行深入講解,并分享了東華大學目前的科研實踐與方向,包括在柔性變色、柔性變形、柔性傳感、柔性能源等方面的大量實踐案例。他指出,當前智能化服裝發展具有巨大的商業潛力和市場需求,但也面臨如穩定性、舒適性、隱私性、互操作性等問題的挑戰。他表示,以大數據和信息集成為基礎,涵蓋納米技術、綠色能源、人工智能、可穿戴設備等新興突破性技術領域,正推動人類進入智能化時代。未來,服裝將成為人、社會、自然的智能媒介。
香港理工大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時裝及紡織學院李鸝教授在“紡織中‘月亮和六便士’”主題演講中,以跨學科產學研結合的方式向學員們講授了服裝的發展史、好設計的標準、減碳經濟、流行趨勢、紡織產業未來發展趨勢以及其在香港理工大學的科研方向和成果展示等。她表示,服裝的本質一是防護,二是表達,所以好的設計是既有使用價值,又要超越使用價值。紡織產業未來的發展是將設計與技術融合、將設計與市場需求融合、將設計與社會發展規律融合。生動有趣的演講不僅讓現場學員倍感愉快、互動不斷,也讓大家更深入地學習了紡織與美學、紡織與智能、紡織與環境的前世今生。
理論學習之余,學員先后來到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盛虹集團·國望高科、恒力集團、福華世家織造有限公司參觀學習,深入了解現代紡織研發中心、龍頭企業發展現狀。
本次課程的成功舉辦再次彰顯了全國紡織復合人才培養工程高級培訓班的重要性和影響力。參與培訓的各界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們在短短兩天時間,不僅深入研討了紡織領域的最新技術和發展趨勢,更加強了彼此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下一次的培訓將于上海舉行,我們相信將再次迎來新的突破和收獲。2024紡織高訓班招生工作已經開始,期待更多紡織同仁加入我們,共同推動紡織化纖行業的創新與進步。
責任編輯:石飛豪
文章來源: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