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用化纖領域,我國化纖工業已經形成了全球領跑地位,滌綸行業如此,錦綸行業也是如此。
我國錦綸行業的發展風潮,目前由長樂領跑。

制圖|鐘燕京
在全球錦綸市場上,從產能規模看,已經形成了這樣的競爭格局:全球錦綸約70%的產能在中國,我國錦綸約40%的產能在福建,福建錦綸則有80%以上的產能在長樂。
從“軟實力”看,一體化發展模式、科技創新、產品研發、智能制造、綠色發展……在多個方面,長樂頭部錦綸企業不但引領著我國錦綸行業的發展風向,而且成為全球錦綸行業發展的“風向標”。
可以說,如今的長樂錦綸產業,已經形成了“世界錦綸看長樂”的領跑者地位。
相比起步較早的浙江和廣東錦綸產業,長樂錦綸產業雖然起步較晚,但是近二十年來,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多次以“敢闖敢拼”的創新精神引領市場潮流。
曾經的長樂錦綸產業,開啟了我國民營資本投資錦綸行業的時代。
一個代表性事件是,2003年3月,恒申集團旗下力源錦綸實業有限公司成立。當時,恒申集團率先引進世界先進的巴馬格進口紡絲設備,引發了一場錦綸產業的技術革新。
在2004年以前,我國錦綸市場主要由華歐錦綸廠等一批國有企業占據主導地位。
從2005年往后,長樂相繼有多家企業進入錦綸行業,包括永榮控股集團、福建凱邦錦綸科技有限公司等。
來自福州市長樂區工業和信息化局的數據顯示,2005年,長樂化纖產業年產值約為39億元,約占長樂紡織行業總年產值的20.5%,約占長樂工業總產值的10.4%。
“2010年前后,長樂的錦綸總產能還不足20萬噸?!币幻髽I負責人說。
2009年-2013年,長樂錦綸產業經歷了一輪快速擴張,各個企業投資建設新項目,產業規模快速擴大。
2015年,長樂化纖產業年產值增長到639.15億元,同比增長15.5%,約占長樂紡織行業年總產值1450億元的44.1%。
如今的長樂錦綸產業,在全國和全球市場的領軍地位已不可動搖。
近七八年來,隨著全國錦綸行業競爭格局發生變化,長樂錦綸產業迎來新一輪擴張,快速形成了強大的規?;倚纬伞鞍倩R放春滿園”之良好勢頭。
一方面,長樂擁有全球錦綸行業兩家頭部企業——福建永榮錦江股份有限公司和恒申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他們在各個領域都已成為全球錦綸行業發展的“風向標”。
另一方面,長樂還形成了多家年產能規模處于7萬噸-10萬噸區間的龍頭企業,包括凱邦錦綸等。這類企業的產品一般主打差別化和功能性。
一個形象的說法是,福建錦綸行業目前已形成了“八大家”。除了位于江浙地區的華鼎錦綸、嘉華尼龍等少數幾家企業,全國錦綸行業的頭部企業如今基本都集聚福建。
在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公布的2022年中國錦綸長絲產量排名中,永榮股份排名第一,恒申集團排名第二,凱邦錦綸排名第六,福建萬鴻紡織有限公司排名第八。另外,排名第五的福建鑫森合纖科技有限公司位于福建三明,排名第九的福建錦程高科實業有限公司位于福建連江,也都屬于福建板塊。
如今的長樂,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錦綸民用長絲生產基地,錦綸民用長絲的年產能超過150萬噸。2022年,長樂化纖業實現產值1264.82億元,同比增長11.5%。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錦綸分會秘書長鄧軍表示,福建8家主要錦綸企業的總體產能和市場占有率,已占據了全國錦綸市場約4成的份額。
市場競爭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近七八年來,浙江等錦綸產業集群的發展經歷了一定的起伏。比如,行業龍頭企業、國內錦綸行業兩家A股上市公司之一的義烏華鼎錦綸股份有限公司,一度陷入債務危機。2022年,真愛集團重組了華鼎錦綸,成為其控股股東,華鼎錦綸的發展才重新步入正軌。
相比之下,長樂錦綸產業的發展更穩健、更良性,而且乘勢而上,領跑地位明顯。尤其是近3年,長樂龍頭錦綸企業的經營一直比較穩健。這背后的關鍵支撐力,究竟有哪些?
福州市長樂區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陳燕飛說:“長樂錦綸產業最大的優勢,就是強大的集群優勢。紡織產業鏈各個環節的企業都聚集在一個區域發展,產業鏈配套、企業對客戶的服務等各方面都做得比較到位?!?/span>
在產業集聚發展的過程中,不同的產業集群形成了不同的特點。
浙江錦綸業的發展,主要依托周邊發達的無縫內衣、襪子等細分產業形成的大量市場需求。廣東錦綸業主要依托周邊發達的緯編產業。長樂錦綸業的發展和興盛,則主要依托當地發達的經編花邊產業。
長樂擁有“中國經編名鎮”“中國花邊名鎮”的名片,目前是全國最大的經編花邊面料生產基地,占全國產能的60%。
在最鼎盛的時期,長樂大大小小的經編花邊廠有好幾千家,甚至說“長樂家家有花邊”也不為過。錦綸是織造花邊的重要原料,其余還包括棉紗線(含股線)、滌綸長絲、粘膠纖維等。
“就近消化”一直是烙在長樂錦綸業身上的一個鮮明標簽。即便如今長樂錦綸產品已經行銷全球,但滿足本地經編花邊產業的龐大需求仍是“第一要務”。而且,福建閩南地區的運動鞋服產業十分發達,也對長樂錦綸形成了大量應用需求。
“福建鞋服行業當中的很多品牌都是我們的主要客戶。集團目前有4成多的錦綸產品銷往福建本省,實現了就近‘消化’?;w行業的貨物都是泡貨,且產品利潤率相對有限。如果不是就近配套,而是遠距離長途運輸,更高的運輸費、物流費會侵蝕掉企業的一部分利潤,大家會成為‘大自然的搬運工’?!?strong>恒申集團副總裁梅震這樣表示。
以強大的產業鏈配套資源為依托,近七八年來,快速形成了強大的規?;?,這成為驅動長樂錦綸業穩健、良性發展的一個核心驅動力。
龍頭企業普遍重視科技創新和投入研發,持續加強功能性和差別化產品開發,也成為長樂錦綸行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永榮股份從2015年開始持續加大綜合研發投入,調整產品結構。公司形成了三大類創新產品品牌,包括主打舒適健康功能性的“錦康紗”,定位于高端差異化產品的“錦逸紗”,如高強、超細、特粗錦綸,以及聚焦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錦生紗”。按照行業的差異化標準,其差異化產品占比已超過80%。
恒申集團擁有再生錦綸、生物基錦綸、原液著色錦綸、石墨烯改性錦綸、細旦錦綸等非常豐富的功能性和差別化產品,其中一款高強絲產品一年的銷量突破了1萬噸。每年產品研發投入占恒申集團營業總收入的比例超過3%。
凱邦錦綸的低旦多孔超細錦綸、錦綸6陽離子纖維、深染型錦綸等產品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
“龍頭企業近些年一直十分重視功能性和差別化產品研發,接下來,這仍是重點發展方向。長樂區政府將繼續堅持扶引大龍頭,培育大集群,發展大產業,大力實施產業鏈長制,推動紡織功能新材料產業鏈做大做強?!标愌囡w說。
陳燕飛還表示,近3年,消費市場發生了一些變化,年輕消費者對運動休閑類、戶外產品的需求增加。面對這種新情況,長樂花邊企業同樣需要轉型升級,積極研發更加適應下游市場需求的產品,錦綸企業也要更好地滿足花邊企業對原料需求的變化。
所謂模式,是指事物發展的標準形式,或可以照著做的標準樣式。如果說加強產品的差別化和功能性研發,向著綠色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等都屬于“發展戰術”,那么采用哪種發展模式,則屬于“發展戰略”。
近七八年來,長樂錦綸產業最突出的一個發展特點,就是發生了模式之變,逐漸形成產業鏈一體化配套模式,完成產業鏈上游布局。
己內酰胺是生產錦綸切片的主要原材料,但曾幾何時,己內酰胺是長樂錦綸企業共同的心頭之痛。
在“十二五”國產己內酰胺生產技術實現突破之前,包括長樂錦綸企業在內的我國錦綸企業需要的己內酰胺,需要進口。那時,進口己內酰胺的價格高企,且運輸周期十分漫長,從購買原料到原料入庫,企業通常需要備足4個月的庫存和資金。即便如此,企業還常常拿不到貨。
關鍵原料己內酰胺被“卡脖子”,一度制約著長樂錦綸企業的發展。關鍵技術和關鍵原料不能受制于人,作為領軍者的恒申集團和永榮股份,深刻地體會到了這其中的道理,因此,他們都下定決心要突破原料瓶頸。
恒申集團率先在全球完成了“環己酮—己內酰胺—聚酰胺—錦綸6紡絲—錦綸6加彈—整經—織造—染整”錦綸6產業鏈8個環節的完整布局。
2018年,恒申集團通過收購全球技術領先的福邦特(Fibrant)己內酰胺及相關業務,擁有了經濟、環保、全球領先的己內酰胺生產技術HPO PLUS。而且,在福州連江可門經濟開發區的申遠一體化產業園內,恒申集團子公司申遠新材料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大的己內酰胺生產基地。如今的恒申集團,擁有荷蘭馬斯特里赫特、福建福州和江蘇南京3大生產基地,己內酰胺年產能達到150萬噸,位居全球第一。
也正是基于一體化發展模式,從2018年開始,恒申集團還加速向新材料領域延伸,大力培育新材料這一新主業,推進“雙主業”架構。
梅震表示,新材料板塊是從主業出發延伸出來的關聯產品和副產品,既包括改性錦綸,又包括已經實現突破的濕電子化學品、電子特氣領域用的產品等。目前,其電子特氣、濕電子化學品項目已與一些知名公司達成合作,產品用于半導體、液晶面板、光伏等領域。
永榮股份也形成了“苯—己內酰胺—錦綸切片—錦綸”的一體化產業鏈。永榮股份旗下福建永榮科技有限公司己內酰胺一體化項目,位于湄洲灣石化基地石門澳化工新材料產業園。該項目總投資150億元,占地面積為3000多畝,分兩期建設。2019年,其一期項目投產,今年二季度二期項目也陸續投產,合計形成了年產60萬噸己內酰胺的生產規模。永榮股份技術研發副總經理付重先表示,通過完成一體化配套,永榮股份實現了原料自給,節省了遠途運輸成本,安全性更有保障,錦綸產品的質量穩定性也更強。
“產業鏈一體化經營模式,不僅解決了長樂錦綸企業自身的原料供應問題,提高了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和綜合競爭力,而且引領了全球錦綸行業發展風向,改變了全球錦綸行業競爭格局?!编囓娺@樣表示。
無疑,堅定地實行產業鏈一體化發展模式,成為長樂錦綸業穩健、良性發展的又一個核心驅動力。
曾經為進口己內酰胺所受的那些苦楚,如今早已煙消云散。如今的長樂錦綸產業,穩穩地站定了“全球錦綸行業領跑者”的地位。
“世界錦綸看長樂”,長樂已然當之無愧。
編輯/王昕彤
校對/趙婷婷
審核/?張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