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市紡織產業基礎好、規模大,是傳統支柱產業、民生產業。經過多年發展,產業已形成紡紗、織造、印染、后整理、服裝、家紡等門類齊全的產業鏈。擁有年紡紗120萬錠、年織造38億米、年印染26億米、年加工超纖合成革近4000萬米的生產能力,擁有規模以上紡織印染企業82家、規模以下紡織印染企業441家。目前昌邑市已發展成江北最大的裝飾布、床品面料生產基地和棉紡織品交易市場,形成以園區企業為核心、上下游產業集聚發展的良好態勢,也是山東省為數不多具備紡絲、加彈、織布、印染加工、國內外銷售一體化能力的印花布生產基地;絨面超纖產業產值占全國90%的市場份額,是國內較大的絨面超纖生產基地。2022年,規模以上紡織印染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87.05億元、營業收入78.15億元、從業人員1.18萬人;規模以下紡織印染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6.6億元、營業收入6.72億元、利潤1億元、從業人員0.58萬人。2022年,集群主要產品產量為紗5.5萬噸、布4.5億米、印染布16.1億米、超纖產品2279萬米。2022年規模以上紡織印染企業實現產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11.4%,在拉動地方經濟增長、穩定就業、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支撐作用。品牌建設持續推進 近三年來,集群積極引導相關企業引入先進質量管理方法,持續提升標準創新能力。截止2021年底,產業現有商標200件左右。其中,馳名商標2件、馬德里商標3件。
兩化融合不斷深入 昌邑市創新服務方式,以紡織行業共性工藝流程--坯布質量檢驗輕量化、低成本改造為切入點,聯合服務商選取試點中小企業按一定設備數量比例免費安裝云數字驗布系統。科技創新能力逐步提升 2019年以來,產業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1家,山東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1家,山東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家,山東省創新型中小企業3家。研發投入實現三年連續攀升,新增1個項目列入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實現創新品臺數量占全市創新平臺的25%,有力提升了企業在整個行業的競爭力。文化建設及人才培養方面積極拓展 濰坊市九久家紡有限公司與西安工程大學聯合共建“西安工程大學-九久家紡研究院”。昌邑市華裕絲綢有限責任公司建立了繭綢文化博物館。山東華晨彩裝科技有限公司現已擁有中國手繪絲綢倡導品牌“青華絲”、中國植物染倡導品牌“青云染”、中國健康文創家紡品牌“岐祥家紡”,以及文創集合品牌“華晨文創”。
產業園區不斷完善 依托紡織印染行業龍頭企業,集聚基礎設施、資金、人才等要素資源,引導產業集群發展,鼓勵印染企業向柳疃工業園區轉移,以產業聚集促產業分工,帶動產業升級,統一為企業提供蒸汽、污水處理等服務,降低企業運營成本。一是積極對接用活各種政策,扶持企業發展。借助山東省標志性產業鏈重點突破這一東風,積極幫助企業對接上級政策資源,加強分類指導,推動相關政策、資源向紡織超纖產業集聚。二是支持領航型企業加快研發創新、品牌、供應鏈等核心能力建設,大力發展紡織新材料新產品研發、品牌服裝設計、高端家紡智能制造、超纖高端面料成品等,加快向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邁進。三是分類指導、跟上服務,培育更多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單項冠軍、瞪羚企業,實現產業鏈企業的梯次培育,穩固產業上下游供應配套。四是以智能化、綠色化為重點,鼓勵實施智能制造工程,推動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產業深度應用,培育更多的智能制造場景、數字化車間、智能制造工廠。
編輯/王昕彤
校對/趙婷婷
審核/ 張海燕
文章來源:中國紡織產業集群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