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久久_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综合欧美亚洲日本_国产在线一区不卡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一捆它,竟能繞地球赤道一圈?這一“全球最大”超硬核!

發布時間:2023-10-07  閱讀數:26821

一捆它,竟能繞地球赤道一圈?這一“全球最大”超硬核!


近日,央視財經《天下財經》欄目走進江蘇蘇州吳江區,位于太湖流域的盛澤鎮是我國重要的絲綢紡織品生產基地和產品集散地,也被譽為“千年綢都”。

2022年,盛澤鎮絲綢紡織產業總產值達784.45億元,打造了紡絲、織造、印染、服裝制成品的全產業鏈布局,年產長絲織造130億米、印染布匹30億米。
△央視財經《天下財經》欄目視頻

總臺央視記者 袁藝:

盛澤鎮生產絲綢由來已久,在唐代就已經作為貢品。我手里這條絲巾就是這里的絲綢做成的,色澤鮮艷手感絲滑;我身上的這件衣服用到的面料也來自這里,它用的絲可不簡單,叫“海島超細纖維”,相當于1根頭發絲的1/200,20000根捆在一起,才和一根筷子一般粗細。112克重,饅頭重量大小的一捆,就可以繞地球赤道一圈。

除了可以制作服裝的民用絲,還有工業絲,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纜繩、汽車安全氣囊,用的都是它。兩種絲看起來很像,但最大的區別在于工業用絲的韌性更強。
















從一滴油到一塊布 解碼全球最大工業絲智造基地 

在全球最大的工業絲生產基地,到今年年底的產能達80萬噸,約占全球產能的30%以上。在車間里,12臺機械手臂同時作業,實現了智能化生產。

一滴油如何變成一塊布?首先原油通過海運,來到大連長興島的石化基地,通過煉油裝置,經過加氫、蒸餾等一系列化學反應,生成聚酯原材料。之后進入蘇州化纖工廠進行混合,就像面粉和水一樣,聚合成透明黏稠的液體,冷卻后切成小顆粒。這時候,它的黏度是0.67分升每克左右,還遠遠達不到工業絲的要求,還需進一步歷練。

要想韌性強,配比是關鍵。在縱橫交錯的管道上密布了上千個溫度、壓力傳感器,實時監測流量和黏度,實現了智能調配。直到黏度達到1.0分升每克以上,就會來到紡絲車間。經過高溫鍛造后,整齊劃一的絲卷成一個個絲餅,通過AGV小車自動運輸到外檢車間,機械手臂抓取送至檢驗臺,由機器視覺檢測攝像頭自動拍照,剔除殘次品,從包裝到入庫一氣呵成。

絲要經緯交織才成布匹。全新一代噴水織機,一天可以織布300米,效率是傳統人工的30倍左右,之后再進行染色、印花等后加工程序,就是成品的布匹。
















創新面料加持黑科技 人才賦能再闖新市場 

從一滴油到一匹布,已經實現了全產業鏈的智能化作業。生產的過程很智能,布匹也是科技感十足,看起來平平無奇,但它的功能十分硬核。

比如全新一代的阻燃面料。普通面料在遇到高溫明火時,會迅速燃燒,而阻燃面料在離開火源后的一到兩秒就會迅速熄滅,防止火勢蔓延。同時,它在纖維部分就已經實現了阻燃功能,所以它的透氣性會更好,對于消防等特種行業來說,再合適不過了。

還有能降溫的面料,在室外同樣高溫環境下,用它做成的帳篷,比普通帳篷溫度低15℃-20℃。有了它,夏天炎熱也不用愁了。

目前我國化纖產量占世界總量的70%以上,盛澤成立了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18個博士后工作站,相信智能制造在人才賦能的加持下,一定會涌現出更多更好的新品,服務生產生活。

企業與人才雙向奔赴

產業和員工相互成就

在蘇州吳江,有傳承穿越千年的絲織技術,也有跨越千里的雙向奔赴。為推動產業創新發展,近年來,當地堅持人才引進和培育,讓企業轉型升級和員工成長互相成就。

△央視財經《天下財經》欄目視頻

眼前的這個約200噸重的設備是1100千伏電抗器,它在特高壓遠距離輸電中必不可少。一直以來,電抗器因振動導致噪聲高是行業內的難題。目前市場上此類產品大多運行噪聲在70分貝-75分貝,而這家企業的目標是64分貝以下。去年畢業的陸丁昊,入職不久就參與這樣重大的科研攻關,對他來說極為難得。

圖片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變壓器有限公司研發工程師 陸丁昊:

從入職開始,公司會給你指定一個導師,讓導師帶你成長進步。我現在基本上跟著禹總開展科研相關工作。

陸丁昊跟隨的禹總名叫禹云長,他是電抗器領域的頂尖專家,此前在山東工作。企業根據行業發展方向制定了一份產業圖譜按圖索驥,也正是這份產業圖譜吸引到了千里之外的禹云長加盟。

圖片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變壓器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禹云長:

我也想再挑戰一下自己,再從無到有,為一個較大的變壓器企業開創這個產業。

人才引進來后,還要留得住、干得好。企業為禹云長建立專家工作室,推動技藝的傳承和創新。在禹云長的助力下,目前企業已具備批量提供所有電壓等級電抗器的能力。

圖片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變壓器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禹云長:

專用的制造設備、專用的實驗設備,都是從當時我來之后才啟動。受到重視,我工作后顧之憂也沒有了,就可以全心全意集中精力搞科研工作。

電抗器從無到有、從有變優的背后也有著技術工人進步的身影。焊工許學志進廠時只有初中學歷。2019年企業開始自主評價技能人才,第二年許學志就被評為高級工。眼下許學志也在忙著電抗器降噪的課題,并且成為外部結構焊接班組負責人。產業升級和員工成才互相成就,也在鼓勵他不斷追求進步。

圖片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變壓器有限公司主變油箱一組組長 許學志:

隨著公司的技術提升,工藝要求在提高,要學習新的知識,畢竟時代在進步。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