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秋季)順利落下帷幕。增城16家企業以“時尚廣州魅力增城新塘牛仔”為主題抱團參展,三天展會滿載而歸。世界牛仔看中國,中國牛仔看新塘。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牛仔服裝產業在新塘這一商業重鎮蓬勃發展,巔峰時期日均向世界各地,銷出250萬件牛仔褲,輝煌一時。

打開手機淘寶,在搜素框內輸入牛仔褲,再點擊銷量最高。出來的店鋪,十有八九從廣州增城發貨。如果你問得再細一些,是增城哪里?那大概率是新塘,那個巔峰時期日均銷售250萬件牛仔褲到世界各地的小鎮,傳說中的牛仔之鄉。
1萬平米的土地,3000+的小鋪在此匯集。 站在寬闊的廣深大道對面,一個鏡頭都裝不下。牛仔城有兩層,內里樓道交錯,專賣牛仔的檔口一家挨著一家。放眼望去,琳瑯滿目的牛仔服飾,或擺在門前,或掛在墻壁,39、55、80元…….是少見的批發價格。外人稱這里為牛仔服裝城,新塘人都叫它電商發貨市場。 買家、廠家、賣家在這聚集,將同一個廠出來的商品,送到各地的消費者手里。
上世紀80年代,“三來一補”政策席卷新塘。“只要企業有華僑參與投資資金、設備或技術,工廠開辦的前三年即可享受免稅優惠。”大批華僑被政策吸引,紛紛回鄉辦廠。1980年,港商黃林辦起了新塘第一家制衣廠。隨著越來越多的僑鄉投資,引進先進的制衣設備,短短幾年時間, 廠房和高樓取代了大片農田,牛仔走進了新塘人的日常。自此,一顆名為“牛仔夢”的種子,在新塘鎮播下。
1998年,新塘牛仔服裝已經遠銷國外,那年服裝行業的稅收, 甚至比1973年前全鎮年工商各稅總收入還多。新塘人仿佛找到了發家致富的密碼,紛紛投身牛仔產業。
2001年是值得全中國人驕傲的一年,也是讓新塘人興奮的一年。我國加入了WTO,出口市場變大,牛仔的訂單變多, 新塘人望向世界的眼光又遠了些。2002年,新塘建立了“新塘民營制衣工業園”“新塘環保工業園”,首屆“中國廣州(新塘)國際牛仔服裝節”也在這里誕生, 新塘的牛仔正式名揚全國。2003年,新塘國際牛仔服裝城建成。 一座電商交易市場拔地而起,無數個包裹從這發貨,流向遠方。往后幾年的時光里,新塘的牛仔服裝產業蒸蒸日上,成為增城經濟發展的支柱。高峰時期, 日均250萬件牛仔服裝銷往世界各地,全國60%以上的牛仔出自新塘,40%的牛仔出口也來自新塘。
世界牛仔看中國,中國牛仔看新塘的口號,正是此時新塘牛仔產業的寫照。一晃眼三十多年過去了,新塘的牛仔產業已極度成熟。風風火火40年,有人說:新塘人的牛仔夢要結束了。不夠環保、沒有品牌影響力,兩道最大的關卡擋在了新塘人面前,牛仔服裝產值也不如從前。
近年來,傳統牛仔生產模式難以為繼,廣州增城新塘一大批牛仔服裝企業紛紛調整生產銷售模式,力求通過打造自主品牌、生產技術改造、開拓線上銷售平臺、打造文化創意產業等路徑,突破發展“瓶頸”,重塑牛仔品牌新優勢。雖然新塘牛仔產業仍面臨著巨大的轉型壓力,否定的聲音也在耳邊紛紛擾擾, 但3000+的牛仔企業還在新塘頑強生長,10萬+的新塘人民還靠著牛仔謀生。
網絡直播帶動牛仔銷量
隨著電商平臺崛起,渠道數字化轉型加快,以“線上線下一體化”為主要特征的“新零售”模式成為新塘牛仔轉型的又一“風口”。數據顯示,在新塘牛仔服裝商貿城中,95%以上是實體結合電商批發,并帶動了周邊近2萬家商戶專門從事淘寶、抖音等網絡直播銷售,越來越多新興的牛仔服廠商則將目光瞄準了抖音、快手、拼多多等年輕人聚集的網絡平臺。2020年,新塘政府與阿里巴巴合作,以 “天貓+新塘牛仔產業帶”的形式,借助淘寶、聚劃算、1688等電商平臺帶動新塘牛仔產業拓展市場。行走在牛仔城里,總能在檔口看到直播支架的影子,老板們定時直播帶貨,成交了一單又一單。2020年天貓雙十一成交4982億元,商品列表一欄里, “600萬條增城牛仔褲”的詞條格外顯眼。
目前,走進新塘(國際)牛仔紡織城,各個牛仔服裝店鋪掛滿琳瑯滿目的牛仔單品,各家店內幾乎都支著手機支架進行“直播帶貨”。據悉,以“線上線下一體化”為主要特征的“新零售”模式,成為新塘牛仔產業轉型的又一“風口”。
實現品牌國際化 引領數字化升級
面對疫情下海外訂單的下滑,新塘牛仔正掀起新一輪“數字化浪潮”,希望完成外貿轉內銷和數字升級兩大任務。作為增城牛仔紡織業數字化改造的標桿企業,從2017年開始,龍禪智造又陸續導入各種適應未來數字化管理模式的集成軟件系統,目前已可以實現生產、管理的雙系統實時對接。帶領著這個有5條5G物聯網自動流水線、近200名員工的新型牛仔工廠,龍若冰這位“牛仔二代”走出了越來越穩健的路。“希望我們可以得到更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同類企業間可以實現科學、安全的信息分享,減少內耗,持續吸引更高水平的服裝新型人才。”2018年,龍禪智造開始進駐天貓、1688工廠店等平臺,從生產加工到工貿一體,從國內電商到跨境電商,公司全方位覆蓋各銷售渠道,這在新塘牛仔生產廠家中尚屬少數。“多條腿走路,為了更好抵抗風險”。
積極引導扶持,助推產業轉型
2018年,增城市政府頒布了《增城區牛仔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扶持辦法》的通知,下撥資金組建綠色漂染廠、扶持規模企業。牛仔顏色夠不夠復古有型,取決于漂染的技術, 而漂染的環節又與環保緊扣。過去的漂染技術不夠好,排放的污水沒得到有效凈化,導致環境變差。通知下來后, 升級漂染技術,環保放在經濟前,新塘的環境也肉眼可見的變好。
沒有品牌影響力也是個大問題。過去人們只知道新塘是牛仔之鄉,卻沒法喊出多少個本土品牌的名字,即便增致、小魔魚、btboy等品牌在淘寶占據一席之位。2019年到2020年,政府扶持了近兩百家企業規模化,支持企業開拓市場、創新營銷模式,并花重金砸在新型面料的研發上。
推動服裝與文創產業融合
在增城區瓜嶺古村幽靜的小街上,一只活靈活現的牛仔長頸鹿吸引了記者的目光。走進這個叫做“章鎮布藝”的店里,各種由牛仔布制成的動物布偶、牛仔花、牛仔椅等布藝制品映入眼簾。記者與章鎮文化總經理鐘小英交談得知,如今增城的牛仔產業已經有了“新花樣”。
2000年,鐘小英從老家浙江省紹興市章鎮鎮舉家南下,在廣州市火車站一帶開設檔口,做牛仔服裝生意。“廣州的服裝市場非常成熟,由于生意的拓展,我們在2005年自己開廠為自家的生意供貨。”有了多年的經驗,鐘小英對牛仔的布藝加工漸漸熟悉起來;而在后來送女兒出國留學時,鐘小英無意中發現:中國的手工藝品在國外很受歡迎。回國后,鐘小英嘗試把自家工廠剩余的牛仔褲邊角料制作成各種可愛的小物件,并在一次牛仔褲展銷大會上進行裝飾點綴。“展覽時,客人詢問最多的商品不是牛仔褲,而是這些裝飾。”這個契機讓鐘小英意識到,牛仔褲工廠需要加入傳統文化與工藝,進階為文化產業。
為了更好地在牛仔產業中推動傳統文化傳承,2002年,鐘小英帶著工匠師傅四處學習非遺工藝,先后拜訪了浙江、廣東、貴州、云南等地的非遺文化傳承人。他們用牛仔褲的材料作為非遺制作技藝的載體,同時宣傳傳統布藝的發展歷程,扎染、蠟染、夾染、廣繡、潮繡、香云紗……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技藝陸續在鐘小英這里交匯,進而化作玩偶、耳環、衣服、包包,在一張張布上交織出“傳統+新潮”的魅力。

經過40年的發展積累,增城牛仔服裝產業已形成了涵蓋紡紗、織布、印花、制衣、水洗、漂染、紡梭、輔料等工序,集ODM生產、批發市場、電商銷售、咨詢物流、品牌文化等于一體的完整的產業鏈。行走在廣州新塘服裝商貿城,隨處可見風格多變的時尚拼接、色彩豐富的水洗工藝、突破傳統的黑科技面料……來自增城原創設計的牛仔產品吸引了眾多專業買家駐足咨詢與采購。而在熱鬧的背后以及轉型的未來,都離不開政府的引導和企業的打拼。
文章來源:廣州日報
本期編輯:畢文君
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做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