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10月結束,聚酯產業鏈傳統旺季也步入尾聲。近半個多月來,滌綸長絲平均產銷已不足50%,這一現象引發了市場人士的關注。
聚酯產業鏈怎么了?
國慶假期期間,終端階段性放假,滌絲工廠產銷普遍清淡,產銷率維持在兩成附近,累庫明顯。滌絲工廠POY、FDY權益庫存從假期前27日的11.7、12.1天分別提升至節后7日的17.7、18.1天。而節后至今,滌絲雖然大部分時間內產銷偏弱,但也有4天出現脈沖式放量,分別在11日、14日、23日、29日。滌絲工廠權益庫存環比7日小幅下降,截至10月29日,滌絲工廠POY、FDY權益庫存基本在17天附近。
一方面,基于上游原料市場的因素, PTA等大宗紡織原料變動較大,特別是期貨端普跌后,受買漲不買跌心態驅動,價格的下跌導致下游采購信心缺失。
另一方面,下游采購節奏發生了變化。在原料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聚酯工廠開閘放水的方式有所改變。以前是一開開到底,給了貿易商很多商機,如今聚酯工廠只要保證‘堰塞湖’的水位不威脅到它后期的累庫,等待時機,這個對織造工廠其實是保護的,但包括原料、面料等中間貿易商賺不了差價,導致織造工廠不必考慮原料庫存的囤貨,大漲大跌的現象較少,自然也帶不動貿易商的炒作,而每次促銷都一定程度上帶來當日產銷的好轉,基本上大部分被織造所消化,從側面也應證了織造訂單的持續性、面料訂單的利潤減少。
后期走勢何解?
今年的紡織環境并不是太景氣,市場訂單有但行業競爭激烈,導致整個市場旺季不太突出。此外,目前市場趨勢已從訂單型轉向了現貨型,市場需要提前備貨,導致了淡旺季并不是十分明顯,如今整個產業鏈產能變成了上中端過剩而到終端需求不足的狀態。
進入10月后,下游面料企業表示接單數量不如9月。近期內外貿訂單下達一般,內貿訂單以網銷電商類剛需冬季面料訂單為主,內貿品牌及市場單仍維持剛需模式,以冬季保暖厚織面料及羽絨面料為主。目前單量較往年仍有較大差距,大貨類均收窄方式下達。外貿訂單仍以部分品牌零星小缸放樣為主,大貨類下達較少。
終端需求不大,織造廠家的坯布走貨速度緩慢,庫存數量上升,廠家資金周轉困難。手上流動資金少了,織造廠家自然也不會去購買訂單以外多余的原料。加之臨近年底,即將是需要現金的高峰期,布老板更不會隨意用現金。
產業供需短期雖有改善,但仍不足以支撐絕對價格走勢;未來在裝置重啟以及新裝置投產之下,自身供應壓力依舊較大。同時終端紡織旺季即將結束,業內人士對終端消費持悲觀心態,因此后期滌綸長絲的產銷較難好轉。
文章來源:全球紡織網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