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強:平臺經濟大有可為
2023年7月12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平臺企業座談會,聽取對更好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的意見建議。李強指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平臺經濟大有可為。他希望廣大平臺企業堅定信心向前看、練好“內功”加油干,努力破解“成長的煩惱”,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
座談會上,美團、小紅書、海智在線、貨拉拉、阿里云、徐工漢云、抖音、智聯招聘等企業負責人先后發言,拼多多、京東、歐冶云商、BOSS直聘、航天云網、卡奧斯等企業負責人提交了書面發言。
上述與會14家平臺企業代表中,其中to b的產業互聯網平臺企業有海智在線、徐工漢云、航天云網、海爾卡奧斯、歐冶云商、阿里云、貨拉拉共7家。
這是產業互聯網平臺第一次登上國家級座談會,極具象征意義,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出國家推進產業互聯網高質量發展的風向和夯實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決心。
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誰掌控了全球性產業互聯網平臺,誰就是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和服務中心
近年來,作為產業互聯網的堅定支持者,黃奇帆一直在各種場合發言,為產業互聯網發展建言獻策。
在“第二十五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增長動能 中國探索”上,黃奇帆認為,現在我們消費互聯網做的風生水起,而產業互聯網基本上剛剛開始。
根據黃奇帆的觀察,市場正在發展的是另一種產業互聯網,是依托互聯網平臺和各種終端,將觸角伸到全世界的消費者,根據消費者的偏好實現小批量定制、大規模生產、全產業鏈貫通、全球化配送,在這樣的平臺上集聚了幾百家提供生產性服務業的研發設計、金融保險、物流運輸等企業,幾千家的制造業企業,以及上萬家各種原材料供應商,這些企業之間用數字系統進行了全面貫通,依托這樣一個產業互聯網平臺,這些企業形成了以客戶為中心的全產業鏈緊密協作的產業集群,真正實現了以銷定產、以新打舊、以快打慢。
黃奇帆認為,現在這樣的產業互聯網,中國有那么一批,這樣的平臺放在哪一個城市,哪一個城市就因此帶來幾千億、上萬億的銷售值,同時帶來幾千億、上萬億的金融結算,還會帶來物流和其他各種服務,就變成金融中心、貿易中心、服務中心。所以掌控未來產業互聯網全球的平臺,誰就是“三中心”莫屬。
阿里1688CEO余涌:在產業互聯網領域,1688要成為與消費互聯網巨頭相媲美的公司
近段時間,1688CEO余涌在多個場合表示,未來1688的三大戰略重心是:用戶為先、AI驅動和做強供應鏈。他強調,二次創業的1688,將以更加開放的心態融入到產業互聯網的新世界中。
余涌的愿景,是要在產業互聯網領域,讓1688做成一家能夠與消費互聯網巨頭相媲美的公司。在他看來,中國整個產業互聯網的規模應該遠大于消費互聯網,接下來1688會強化投入,加速業務節奏。
根據《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3年)》,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50.2萬億元,其中產業數字化規模達41萬億元,占數字經濟比重為81.7%,占GDP比重為33.9%。產業互聯網是拉動數字經濟的一個重要力量。
產業互聯網領域一直沒有形成淘寶、拼多多這樣的消費互聯網巨頭,自帶2B基因、供應鏈能力的1688具備成為巨頭的潛力。
嘉御基金創始合伙人衛哲:產業互聯網下一個十年的三個趨勢:產品化、SaaS化、國際化
2023年10月18日,在2023年鋼鐵產業互聯網大會上,嘉御資本董事長兼創始合伙人衛哲發表題為《產業互聯網下一個十年》的主題演講。他認為,產業互聯網雖然資本有退潮在變冷,但是我們覺得中國的產業互聯網對社會對經濟的推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也將要作出更大的貢獻。
前20年的產業互聯網基本上兩種形態:一種是信息服務型,一種是從信息服務型走向了交易型,這是產業互聯網公司1.0,我們讓大量的企業在線。
衛哲認為下一個10年最重要的是服務型、交易型的公司如何成為產品型公司。衛哲認為,未來10年的產業互聯網的三大發展趨勢是:產品化、SaaS化、國際化。他表示,產業互聯網公司至少要實現SaaS化部署,輕量化部署不像傳統的軟件要上門安裝調試,能不能實現輕量化,一兩個兩三個遠程部署,這個就是SaaS部署。
另外一種如果你不能實現SaaS化部署,有沒有可能實現SaaS化收費。SaaS化收費是我們的理想,非SaaS收費是我們的現實,我們不要期待從非SaaS收費走上SaaS化收費,最終我相信好的SaaS化的公司一定是既能夠實現SaaS化部署,也能夠實現SaaS收費。
盛景網聯創始人彭志強:產業互聯網是未來 10 年中國最大的商業機會之一
小發展靠努力,大發展靠機遇。盛景網聯創始人彭志強認為,當下,我們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新時代。中國高速發展了 20 多年的消費互聯網紅利已經見頂,產業互聯網正在成為市場主流。
彭志強認為,危中有機。變化,往往孕育著巨大的機會。我們要時刻關注哪些重大的機會正在誕生或涌現,“擁抱變化,堅守不變”。
所謂“變”,就是要在變化之中主動尋求企業發展的重大機遇,因為只有重大的變化或變量,才能給企業帶來實現突破性增長的機會。所謂“不變”,則是要站在長期主義視角,堅守企業經營的基本規律,堅守事物興衰的本質,堅持從企業經營的內在本質和事物興衰的基本規律出發,成就長期事業。
在彭志強看來,產業互聯網是未來 10 年中國最大的商業機會之一,b2f產業路由器模式是未來十年中國最可能領先的商業模式之一。中國正處在從消費互聯網到產業互聯網的時代轉折點,“低摩擦產業共同體”將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新時代的主旋律,產業互聯網將是對中國 120 萬億元 GDP 存量經濟的重構再造。
震坤行董事長陳龍:智能制造生態的發展需要培養產業鏈“鏈主型”企業
2023年6月29日,震坤行董事長兼CEO陳龍在第七屆中歐供應鏈創新高峰論壇上表示,在全球供應鏈重構的背景下,更需要“鏈主型”企業帶領合作伙伴,以智能制造為突破,實現從“中國制造銷往全球”到“全球制造服務全球”。
陳龍認為,中國目前特別需要鏈主型企業,以往大家談論跨境、出口,但未來談論的一定是“全球智造”,當我們還在我們談論汽車出口量增加的時候,歐美汽車企業一直在進行跨國生產。
陳龍認為,在全球供應鏈重構的背景下,我們更需要從“中國制造”走向“全球智造”,主動參與到全球供應鏈重構過程中。震坤行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在工業用品領域打造基于數字化平臺鏈接和整合各類產品服務形成企業之間的生態鏈接,使企業通過更為高效的數字化服務提升自身的收益,同時也成為整個智能制造生態的一部分。
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數字經濟下半場是產業互聯網已成共識,但企業要避開兩個認識誤區
2023年琶洲產業互聯網峰會上,譚建榮表示,在發展產業互聯網過程中,企業容易陷入兩個誤區,一是無用論,認為沒有產業互聯,照樣能把產品賣出去,這自然要反對;第二個則是萬能論,“有的企業認為產業互聯是萬能的,能包治企業百病,這不可能,產業互聯的技術不能替代企業本身的產品設計技術、制造技術”,他認為,產業互聯網是在產品設計技術、制造技術基礎上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
三一集團董事梁在中:產業互聯網的井噴勢不可擋
在2023騰訊生態大會上,三一集團董事梁在中借鑒移動互聯網在過去15年的經歷,來推演整個產業互聯網的發展。
如果說,移動互聯網是把人的生活活動進行了全面數字化,并釋放出巨大紅利,那么接下來,應該是對于人的另一項重要活動的數字化,即生產活動的數字化。
梁在中表示,生產活動數字化的主要對象是生產資料,也就是和工業生產相關的人、機器、生產物料、工藝及環境因素。這些重要的生產資料被數字化完成以后,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在整個工業數字化的過程中,將會誕生像移動互聯網過程中間誕生的那些優秀和偉大的企業。
梁在中表認為,產業互聯網目前還處在早期,如果類比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正處于生產要素數字化的階段?,F在制約著整個產業數字化發展的是online成本過高,我們還沒有進入移動互聯網的千元機時代。如果我們設備上線的成本能夠降到足夠低,把所有的生產資料、軟硬件產品從選配變成標配,整個產業互聯網將會迎來井噴。
無屆創新資本合伙人張之晨:產業互聯網出海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為何跨境產業互聯網已經成為多方共識?在首屆億邦跨境產業互聯網峰會上,無屆創新資本合伙人張之晨從投資視角將這種現象概括為:“先進制造能力外溢+中國成功經驗輸出”。
在張之晨看來,過去國內產業互聯網企業在直面消費者的過程中,會發現很卷、沒有利潤。其中,國內供給側呈現出的現狀是,數字化基礎形成,柔性制造能力、產品制造能力非常強,在過去很多年的標準化建立已經比較成熟。但在需求側,由于海外國家交易面積小,供應門類并不全,需求量很大。
因此,他認為, 中國從消費互聯網到產業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在產品技術和運營手段都領先全球,產業互聯網對生產和履約環節的數字化進程,也造就了出海供應鏈的基礎,在疫情后有機會在海外可以把終端消費者擴大4—5倍,這中間有很大的機會。
文章來源:產業互聯網大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