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
對于紡織行業而言,發展新質生產力,要以新材料延展新空間。13年來,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的發布,帶動纖維企業不斷加大自主研發的投入力度,顯著推動了纖維品種數量與質量的提升,成為下游企業布局發展新賽道、挖掘發展活力與潛力、提升發展韌性的突破口。
為助力紡織行業發展新質生產力,本刊特開設“新質·新纖維”系列欄目,圍繞“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發布”活動,全方位報道流行纖維的發展和應用情況。
“纖維的流行風格和服裝的流行風格不一樣。通常,一種服裝流行風格可能一兩年就過去了,而纖維的流行風格的演進相對慢一些,可能好幾年還流行同一種風格。但是我們堅持13年連續發布中國纖維流行趨勢,就是希望時尚端不斷加大對纖維材料的認知,從而開發出更好的流行產品。讓更多的新纖維產品能和下游實現聯動,在下游實現更多轉變和應用,真正形成從纖維產業鏈到品牌價值鏈的融合。”3月6日,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員王華平在桐昆·中國纖維流行趨勢2024/2025發布會上解讀其背后的故事時,講述了該活動舉辦13年來堅持的宗旨。

每年5月,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流行趨勢研究與推廣工作室、王華平和其他評審組成員就開始了產品征集、素材收集,與品牌企業溝通交流了解其需求。
王華平介紹,對于流行素材的收集,主要關注全球熱點與大事件,研究分析政治、經濟、文化等帶來的影響。基于對熱點和重大事件的深入研究,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發布提出了很多熱點詞匯。
“從這些熱點詞匯可以看出,人們對未來有著美好的期待,那么纖維產業能做什么?怎么做?”王華平介紹,無論是社會、政治還是經濟、文化,都在不斷變化中,我們需要深度整合變化,把變化轉化成前行的力量。為此,此次發布的主題定為“聚變與萬象”,就是積聚至善于思變,而勇于造浪潮;在千變萬化中包羅萬象,以非凡之力不斷充實自我而蓄力迸發,進而擁抱未來。它代表著中國化纖人經歷風雨而后新生,堅持突破自身,超越自我的堅毅品質,在瞬息萬變中發展,為推動破解發展難題,提供中國方案。
正如王華平介紹,纖維的流行風格相對服裝來說,持續時間更長,一款纖維可能會流行好幾年。歷經13年的積淀與發展,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發布的纖維品種由量變到質變,慢慢發生著質的飛躍。
今年,桐昆·中國纖維流行趨勢2024/2025以“聚變與萬象”為主題,發布“纖?多元探索”、“纖?回溯自然”、“纖?功能解構”、“纖?極限升級”四大篇章,發布九大類29種入選纖維及十大類36種入圍纖維。這些纖維在原料、生產工藝、性能、外觀等方面有著明顯的升級。
前幾年,復合彈性纖維大多數都是聚酯纖維,而此次發布“纖·多元探索”篇章中,出現了聚酰胺纖維的身影。彈性纖維品類中的同質異構復合彈性聚酰胺纖維,以PA5X、PA6 為原料,采用并列復合紡絲技術制備而成,且并列雙組分異形截面設計使得纖維彈性更好且持久,特性更加優于復合彈性聚酯纖維。


萊賽爾纖維近年來發展迅猛,市場認可度高。此次發布產品中,離子液法再生纖維素纖維采用了世界首創的離子液法,生產過程中使用的離子液經回收精制可循環使用,全過程實現綠色環保。
氨綸纖維也有很顯著的變化。此次發布的生物基氨綸采用生物基原材料制成,與常規氨綸相比,可大大減少碳足跡。在目前雙碳趨勢下,生物基氨綸具有廣闊的市場。
原纖化問題一直是困擾國產萊賽爾發展的重要瓶頸,近年來,行業優秀企業采用纖維后道交聯處理,解決了萊賽爾纖維的原纖化問題,提高了對堿和氧化還原劑的耐受性,拓寬了萊賽爾纖維的適用范圍。
“纖·功能解構”篇章中,涼感異形抑菌聚酰胺56纖維則是進一步挑戰涼感極限。該纖維中的涼感因子可以讓纖維快速放濕,接觸瞬間涼感,且可以保持持續涼感效果。姜· 動物蛋白復合改性纖維素纖維開創了動植物雙重抑菌的先河,使得纖維天然抑菌,同時其蛋白質及氨基酸含量極高,透氣親膚,深受內衣、家紡等品牌和消費者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