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寧日前召開傳統優勢產業發展大會暨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啟動大會。會上發布了《海寧市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若干舉措》《海寧市支持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若干舉措》。
數據顯示,傳統產業一度占到海寧市規上工業總產值近80%。皮革、經編、家紡、服裝、襪業等8個傳統優勢行業有規上企業886家,年總產值達838億元,出口總額達393.8億元。近3年,傳統產業貢獻稅收占海寧全市6成以上。2023年,海寧制造業應征稅收排名前50的企業中,傳統企業占了34家。
以皮革、經編、家紡、服裝、襪業為代表的時尚產業,構成了海寧市傳統產業的主體,也是海寧的“金名片”,皮革、經編、家紡產量分別約占全國的55%、20%和30%。在傳統產業發展過程中,海寧誕生了“中國皮革城”“中國家紡城”兩大行業龍頭專業市場、8家上市企業,涌現出一批富有代表性的企業和品牌。
近年來,海寧傳統產業進入轉型期,企業發展面臨新的挑戰。對此,海寧市提出,必須堅持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并重,必須堅持高效服務和依法管理并重,必須堅持企業發展和補鏈強鏈并重,必須堅持自主創新和協同創新并重,必須堅持政策引導和市場驅動并重,必須堅持學習借鑒和海寧實際并重。
《海寧市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若干舉措》提出,海寧將重點突出傳統優勢產業轉型提升,圍繞經編、家紡、襪業、新材料等產業開展大規模設備更新,鼓勵企業零地技改,每年組織設備更新為主的技術改造項目120項以上;支持企業對原有裝備、生產線、車間等實施數字化綠色化技術改造,到2027年創建省級未來工廠(試點)、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燈塔工廠4家以上,省級以上綠色工廠10家以上;聚焦重點產業集群,圍繞產業領域重大技術裝備“卡脖子”難題和生產關鍵核心技術等內容,支持企業開展重大技術裝備科技攻關;充分利用領軍項目和海寧市協同創新等機制,開展設備更新核心技術攻關,加快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
《海寧市支持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若干舉措》提出,對于依法納稅并具備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和良好財務記錄的皮革、經編、家紡、服裝、襪子等傳統優勢企業,社會團體等,鼓勵企業加快投資、擴大產能,并按推進時序給予一定的土地、能耗、排放等要素保障。對企業實施的或經屬地政府牽頭實施的傳統優勢產業項目采用超額累進計算方式,生產性設備實際財務支出數500萬以上1000萬元(含)以下的給予5%獎勵,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含)以下部分給予7%獎勵,5000萬元以上部分給予9%獎勵,單個項目最高2000萬元。
該《舉措》還提出,支持產業大腦、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對立項的細分行業產業大腦,給予建設費用最高50%支持(單個產業大腦最高不超過500萬元),對認定為國家級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的企業,給予150萬元獎勵,對列入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給予50萬元獎勵(列入創建名單的減半享受);鼓勵企業規范數據資源管理,提升數據管理能力,對列入省級企業數據管理國家標準貫標試點企業名單,并通過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DCMM)二級、三級、四級、五級認證的企業,分別給予20萬元、30萬元、40萬元、50萬元一次性獎勵,列入省級首席數據官(CDO)試點企業的,給予20萬元一次性獎勵;支持服務商提供智能制造產需對接、技術交流、業務培訓等公共服務項目,給予單個服務商最高不超過20萬元補助。
此外,對經認定的國家級、省級和市級綠色工廠和綠色園區,海寧市還將分別給予150萬元、50萬元、20萬元獎勵;對經認定為零碳(近零碳)工廠的給予50萬元獎勵。對經認定的國家級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綠色設計示范企業、重點用能行業能效“領跑者”企業給予150萬元獎勵;對經認定的省級節水型企業,給予10萬元獎勵;對自愿開展清潔生產并通過審核驗收的企業,給予5萬元獎勵。對經認定的國家級、省級、嘉興市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平臺、項目),分別給予150萬元、50萬元、20萬元獎勵。對經認定的國家級、省級、市級工業設計企業(中心、研究院),分別給予150萬元、50萬元、20萬元獎勵。對新引進或上一年度新獲評的中國服裝設計金頂獎、光華龍騰獎—中國設計業十大杰出青年等時尚設計大獎獲得者,“中國最佳男女裝時裝設計師”“中國十佳時裝設計師”等時尚設計大獎獲得者,分別給予一次性最高20萬元、10萬元的獎勵。
來源:中國紡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