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近年來,我市因地制宜推進新型工業化,全力推進企業數字化改造,圍繞千億級產業布局創新鏈,處處涌動著新質生產力帶來的活力與動能。
走進于都縣翡儷文德紡織服裝園區的智能制造5G工廠,映入眼簾的巨大顯示屏,實時更新各類訂單數據;智能縫制吊掛車間,一套套服裝吊掛系統,快速將布料送至操作臺前進行智能裁剪。在這里,領先的數字化、智能化設備,徹底改變了以往服裝企業生產模式,可實現年產120萬件品牌女裝,成為于都紡織服裝首位產業智能制造的新標桿。
在于都產業智能化變革不僅體現在紡織服裝行業。近年來,按照“高大上、鏈群配”發展理念,當地瞄準紡織服裝、電子信息、新型建材、裝備制造、新能源5條產業鏈重點發力,以技術創新為引領,注重新質生產力培育,打造了聲谷科技產業園、贛深光電產業園、5G智慧產業園等8個“主題產業園”,引進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場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的項目,為產業發展提檔升級積蓄力量。
產業不斷升級迭代,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動能。近年來,我市大力實施工業倍增升級和科技創新賦能行動,制定出臺“7510”行動計劃及7條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提升行動方案,在優化創新生態、培育壯大創新主體、建強重大創新平臺、開展技術研發攻關等方面不斷革新,實現產業鏈條延伸,規模壯大,發展提質。科技的加持,讓越來越多企業在發展中嶄露頭角。在江西贛悅新材料有限公司智能生產車間,四條光伏玻璃生產線高效運轉,企業投入5000多萬元,升級改造企業裝備水平,建成了熱端dcs控制系統,實時監測工藝參數,實現可視化管理,人力成本節約40%以上,生產能耗降低20%以上,日產超白超薄光伏玻璃850噸,年產值可達12億元。
特色優勢產業聚鏈成群,助推贛州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深耕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新賽道,加快形成了一批新質生產力。2023年全市工業對GDP的貢獻率達54.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保持全省第一,規模以上工業營收上升至全省第3位;獲評國家級產業集群4個、省級產業集群23個。今年一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2%。
來源:贛州新聞聯播、贛州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