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大視野編輯團隊
來源 | 產業互聯網大視野
1
產業互聯網的概念、市場規模和作用
互聯網數字化平臺的“五全”基因及其顛覆性作用
所謂數字化平臺(編者按:產業互聯網平臺也是數字化平臺的一種形式),是指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等一系列數字化技術組成的“數字綜合體”。
如果將互聯網數字化平臺用人來類比: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以及物聯網就像人類的神經系統,大數據就像人體內的五臟六腑、皮膚以及器官,云計算相當于人體的脊梁。沒有網絡,五臟六腑與和脊梁就無法相互協同;沒有云計算,五臟六腑無法掛架;而沒有大數據,云計算就是行尸走肉、空心骷髏。有了神經系統、脊梁、五臟六腑、皮膚和器官之后,加上相當于靈魂的人工智能——人的大腦和神經末梢系統,基礎的“大智移云”平臺就已經成型了。而區塊鏈技術,就像更先進的“基因改造技術”,從基礎層面大幅度的提升大腦反應速度、骨骼健壯程度、四肢操控靈活性。互聯網數字化平臺在區塊鏈技術的幫助下,基礎功能和應用將得到顛覆性改造,從而對經濟社會產生更強大的推動力。
為什么互聯網數字化平臺會有如此強大的顛覆性?研究表明,“大智移云”基礎平臺存在“五全信息特征”:全空域、全流程、全場景、全解析和全價值的信息。
所謂“全空域”是指打破區域和空間障礙,從天到地,從地上到水下,從國內到國際可以泛在的連成一體;
所謂“全流程”是指關系到人類所有生產、生活流程中每一個點,每天24小時不停地信息積累;
所謂“全場景”是指跨越行業界別,把人類所有生活、工作中的行為場景全部打通;
所謂“全解析”是指通過人工智能(AI)的收集、分析和判斷,預測人類所有行為信息,產生異于傳統的全新認知、全新行為和全新價值;
所謂“全價值”是指打破單個價值體系的封閉性,穿透所有價值體系,并整合與創建出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價值鏈。
現代信息化的產業鏈是通過數據存儲、數據計算、數據通信跟全世界發生各種各樣的聯系,正是這種“五全”特征的基因,當它跟產業鏈結合時形成了產業鏈上、中、下游的各種信息,成為十分具有價值的數據資源。
可以說,任何一個傳統產業鏈與數字化“五全”基因結合,就會立即形成新的經濟組織方式,從而對傳統產業構成顛覆性的沖擊。
總之,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下的現代互聯網體系,具有顛覆性作用?,F在的互聯網數字化平臺,在5G背景下還會進一步形成萬物萬聯體系,其終端連接數比現在人類的手機、平板、筆記本電腦等的連接數將超過上百倍、上千倍。人類的互聯網產業也因此將從To C型的消費類互聯網發展為To B型的產業類互聯網。
而在產業互聯網時代,這種顛覆性功能將更為突出。我們常常說的顛覆性產業,主要就是指具有以上“五全”基因的網絡數據平臺產業,“五全”基因與工業制造相結合時,就形成工業制造 4.0;與物流行業相結合,就形成智能物流體系;與城市管理相結合,就形成智慧城市;與金融結合,就形成金融科技或科技金融。(來源:《黃奇帆:數字化經濟的底層邏輯》;刊登媒體《混沌大學》微信公眾號)
這四個步驟,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基礎,如果沒有第一步,實現不了“萬物發聲”的基礎場景,那么即使有5G這樣的能實現萬物萬聯的移動互聯網,也只能是空中樓閣。但是這幾步又不是截然分開、涇渭分明的??傊七M產業互聯網建設,要循序漸進、適度超前,但也不要好高騖遠、急于求成。(來源:黃奇帆《戰略與路徑:黃奇帆的十二堂經濟課》)
未來國家可以至少逐步形成企業、行業、國家三個層次的產業互聯網。大型企業在串聯自身產業鏈條,形成產業互聯網的同時,還需要形成面向千百萬中小企業的行業性產業互聯網,以此整合行業市場信息。國家級產業互聯網則為全國產業互聯網提供大數據中心、通用模型、行業模型等互聯網基礎設施。(來源:黃奇帆《以生產性服務業、服務貿易、產業互聯網為重點推進新型工業化》;刊登媒體《21世紀經濟報道》)
2
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的區別
消費互聯網有哪三個難以克服的問題?
過去十余年來,我國消費互聯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涌現了阿里、騰訊等一批世界知名企業。但消費互聯網在蓬勃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三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第一、參與者之間的博弈往往是零和游戲。不管什么行業領域、面對什么競爭對手,消費互聯網競爭到最后往往是贏家獨吞整個市場。因此,很多早期互聯網企業不計成本融資燒錢擴展業務,意圖打敗對方。在形成壟斷優勢后,又對平臺商戶或消費者收取高昂的門檻費、服務費。這種類型的商業模式在社會總體價值創造上貢獻有限,因為過度關注流量助長了假冒偽劣商品在網上的泛濫,甚至倒逼制造業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第二,利用人性弱點設計各種產品。網絡市場形成初期所主導的自由理念,使得網絡上失信的違約成本極低,于是會出現很多企業利用人性的弱點設計各種產品來獲取流量,罔顧消費者的長期利益和市場的良性發展。比如一些信息服務公司,通過各種打擦邊球的圖片、噱頭標題吸引用戶點擊觀看視頻、新聞。這種利用人性弱點誘使用戶使用產品的行為實際上是不正當的,甚至是觸犯法律的。未來互聯網經濟的競爭,一定是在更公平、可信的環境下進行,這些利用人性弱點設計產品的公司很難長期生存。
第三、企業數據采集沒有底線。消費互聯網時代缺乏數據治理規范,很多互聯網企業在用戶使用產品的時候要求用戶提供個人數據,但這個過程中,有些平臺采集的數據、要求的授權和提供的服務明顯不對等。明明很簡單的服務,僅需要幾個數據,卻要求用戶提供幾十個數據;明明只需要一項權限,卻讓用戶把權限全部打開,從而超范圍收集個人數據。比如,有的公司獲取了消費者手機麥克使用權限,通過竊聽客戶交談內容而獲取用戶習慣,看似聰明的做法實際上已經觸犯了法律。隨著互聯網產業不斷成熟、法律法規日趨完善,上述行為在未來將會很難行得通,消費互聯網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必須要加以避免。
下一步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必須要克服上述的三個問題,大家在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下,共同創造互聯網經濟的新規則,探索能夠增加社會總體價值的互聯網經濟新路徑。未來的互聯網企業要盡量避免零和游戲,要從產業鏈、價值鏈入手,提升企業市場與社會價值創造能力?;ヂ摼W企業在設計產品時要更好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手段,盡量避免那些利用人性弱點的行為;在數據獲取上,要尊重日益完善的關于數據資產的法律法規,合理、公開、公平地采集和使用數據。(原文來源:《黃奇帆:關于互聯網經濟發展的六個戰略思考》;刊登媒體:《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公眾號)
3
新基建背景下:產業互聯網迎來哪些發展機遇
新基建作為數字經濟、智能經濟、生命經濟這些人類未來文明的技術支撐,不僅本身將帶來幾萬億甚至十幾萬億的投資需求,還將通過數字技術產業化、傳統產業數字化、研發創新規?;a生不可估量的疊加效應、乘數效應,可以對內循環產生巨大的賦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