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久久_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综合欧美亚洲日本_国产在线一区不卡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紡織業觀察:節選梳理黃奇帆產業互聯網觀點,產業互聯網是什么?有哪些機遇?

發布時間:2024-06-12  閱讀數:25507

紡織業觀察:節選梳理黃奇帆產業互聯網觀點,產業互聯網是什么?有哪些機遇?


圖片

整理:大視野編輯團隊

來源 | 產業互聯網大視野


1

產業互聯網的概念、市場規模和作用


什么是產業互聯網?

 

所謂產業互聯網就是利用數字技術把產業各要素、各環節全部數字化、網絡化,推動業務流程生產方式重組變革,進而形成新的產業協作、資源配置和價值創造體系;與消費互聯網相比,產業互聯網有明顯的區別。
 
構建產業互聯網是產業價值鏈重塑的過程,產業鏈上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做數字化升級,產業生態不再只是傳統意義上把原材料變成產品,還要加工“數據”要素、把數據變成產品的一部分,并進而通過數據產品和服務拓展產業鏈的價值空間。
 
在發展產業互聯網的過程中,傳統產業要進行大膽的變革,敢于拋棄落后的商業模式,對組織架構、組織能力進行升級迭代,提高組織內部協同效率,更好更快地為數字化轉型服務。原文來源:《黃奇帆:如何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新格局》;來源媒體:瞭望智庫(ID:zhczyj)

互聯網數字化平臺的“五全”基因及其顛覆性作用


所謂數字化平臺(編者按:產業互聯網平臺也是數字化平臺的一種形式),是指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等一系列數字化技術組成的“數字綜合體”。


如果將互聯網數字化平臺用人來類比: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以及物聯網就像人類的神經系統,大數據就像人體內的五臟六腑、皮膚以及器官,云計算相當于人體的脊梁。沒有網絡,五臟六腑與和脊梁就無法相互協同;沒有云計算,五臟六腑無法掛架;而沒有大數據,云計算就是行尸走肉、空心骷髏。有了神經系統、脊梁、五臟六腑、皮膚和器官之后,加上相當于靈魂的人工智能——人的大腦和神經末梢系統,基礎的“大智移云”平臺就已經成型了。而區塊鏈技術,就像更先進的“基因改造技術”,從基礎層面大幅度的提升大腦反應速度、骨骼健壯程度、四肢操控靈活性。互聯網數字化平臺在區塊鏈技術的幫助下,基礎功能和應用將得到顛覆性改造,從而對經濟社會產生更強大的推動力。


為什么互聯網數字化平臺會有如此強大的顛覆性?研究表明,“大智移云”基礎平臺存在“五全信息特征”:全空域、全流程、全場景、全解析和全價值的信息。


所謂“全空域”是指打破區域和空間障礙,從天到地,從地上到水下,從國內到國際可以泛在的連成一體;

所謂“全流程”是指關系到人類所有生產、生活流程中每一個點,每天24小時不停地信息積累;

所謂“全場景”是指跨越行業界別,把人類所有生活、工作中的行為場景全部打通;

所謂“全解析”是指通過人工智能(AI)的收集、分析和判斷,預測人類所有行為信息,產生異于傳統的全新認知、全新行為和全新價值;

所謂“全價值”是指打破單個價值體系的封閉性,穿透所有價值體系,并整合與創建出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價值鏈。


現代信息化的產業鏈是通過數據存儲、數據計算、數據通信跟全世界發生各種各樣的聯系,正是這種“五全”特征的基因,當它跟產業鏈結合時形成了產業鏈上、中、下游的各種信息,成為十分具有價值的數據資源。


可以說,任何一個傳統產業鏈與數字化“五全”基因結合,就會立即形成新的經濟組織方式,從而對傳統產業構成顛覆性的沖擊。


總之,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下的現代互聯網體系,具有顛覆性作用?,F在的互聯網數字化平臺,在5G背景下還會進一步形成萬物萬聯體系,其終端連接數比現在人類的手機、平板、筆記本電腦等的連接數將超過上百倍、上千倍。人類的互聯網產業也因此將從To C型的消費類互聯網發展為To B型的產業類互聯網。


而在產業互聯網時代,這種顛覆性功能將更為突出。我們常常說的顛覆性產業,主要就是指具有以上“五全”基因的網絡數據平臺產業,“五全”基因與工業制造相結合時,就形成工業制造  4.0;與物流行業相結合,就形成智能物流體系;與城市管理相結合,就形成智慧城市;與金融結合,就形成金融科技或科技金融。來源:《黃奇帆:數字化經濟的底層邏輯》;刊登媒體《混沌大學》微信公眾號


構建產業互聯網的四個步驟

第一個步驟是數字化,要實現“萬物發聲”,目的是讓產業鏈上、中、下游各環節通過數字技術表述出來,發出“聲音”、留下痕跡,為構建產業數字空間提供源頭數據。

第二個步驟是網絡化,要實現“萬物萬聯”,通過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等通信基礎設施,把所有能夠“發聲”的單元連接在一起,高帶寬、低延時地實現大范圍的數據交互共享。

第三個步驟是智能化,要實現“人機對話”,也就是要在“萬物萬聯”的基礎上,讓物與人可以交流,通過與人的智慧的融合,實現局部的智能反應與調控。

第四個步驟是智慧化,要實現“智慧網聯”,就是借助“萬物互聯”“人機對話”,使整個系統中的各種要素在人的智慧的驅動下,實現優化運行。


這四個步驟,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基礎,如果沒有第一步,實現不了“萬物發聲”的基礎場景,那么即使有5G這樣的能實現萬物萬聯的移動互聯網,也只能是空中樓閣。但是這幾步又不是截然分開、涇渭分明的??傊七M產業互聯網建設,要循序漸進、適度超前,但也不要好高騖遠、急于求成。(來源:黃奇帆《戰略與路徑:黃奇帆的十二堂經濟課》)


未來國家可以至少逐步形成企業、行業、國家三個層次的產業互聯網。大型企業在串聯自身產業鏈條,形成產業互聯網的同時,還需要形成面向千百萬中小企業的行業性產業互聯網,以此整合行業市場信息。國家級產業互聯網則為全國產業互聯網提供大數據中心、通用模型、行業模型等互聯網基礎設施。(來源:黃奇帆《以生產性服務業、服務貿易、產業互聯網為重點推進新型工業化》;刊登媒體《21世紀經濟報道》)


2

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的區別


消費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的三個根本性不同


第一,消費互聯網的發展模式是“一刀切”。一個模式成功之后可以復制推廣,而產業互聯網則是“小鍋菜”,比如醫療產業互聯網、化工行業互聯網、汽車行業互聯網,每個互聯網發聲的體系、概念都不相同,需要特質的元件和行為來炮制;

第二,消費互聯網是先燒錢,擴大規模把競爭對手滅掉。取得壟斷地位之后靠廣告費、門檻費來盈利和發展,而產業互聯網每一步都會賺錢,并不是靠壟斷賺錢;

第三,階段內人口數量是一定的,因此消費互聯網在經過起初每年十倍的發展之后,近幾年已經進入了天花板。而產業互聯網剛進入藍色海洋,前景非常良好。(原文來源:《黃奇帆:中國如何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成為引領者?》;刊登媒體:《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公眾號)


消費互聯網有哪三個難以克服的問題?


過去十余年來,我國消費互聯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涌現了阿里、騰訊等一批世界知名企業。但消費互聯網在蓬勃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三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第一、參與者之間的博弈往往是零和游戲。不管什么行業領域、面對什么競爭對手,消費互聯網競爭到最后往往是贏家獨吞整個市場。因此,很多早期互聯網企業不計成本融資燒錢擴展業務,意圖打敗對方。在形成壟斷優勢后,又對平臺商戶或消費者收取高昂的門檻費、服務費。這種類型的商業模式在社會總體價值創造上貢獻有限,因為過度關注流量助長了假冒偽劣商品在網上的泛濫,甚至倒逼制造業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第二,利用人性弱點設計各種產品。網絡市場形成初期所主導的自由理念,使得網絡上失信的違約成本極低,于是會出現很多企業利用人性的弱點設計各種產品來獲取流量,罔顧消費者的長期利益和市場的良性發展。比如一些信息服務公司,通過各種打擦邊球的圖片、噱頭標題吸引用戶點擊觀看視頻、新聞。這種利用人性弱點誘使用戶使用產品的行為實際上是不正當的,甚至是觸犯法律的。未來互聯網經濟的競爭,一定是在更公平、可信的環境下進行,這些利用人性弱點設計產品的公司很難長期生存。

第三、企業數據采集沒有底線。消費互聯網時代缺乏數據治理規范,很多互聯網企業在用戶使用產品的時候要求用戶提供個人數據,但這個過程中,有些平臺采集的數據、要求的授權和提供的服務明顯不對等。明明很簡單的服務,僅需要幾個數據,卻要求用戶提供幾十個數據;明明只需要一項權限,卻讓用戶把權限全部打開,從而超范圍收集個人數據。比如,有的公司獲取了消費者手機麥克使用權限,通過竊聽客戶交談內容而獲取用戶習慣,看似聰明的做法實際上已經觸犯了法律。隨著互聯網產業不斷成熟、法律法規日趨完善,上述行為在未來將會很難行得通,消費互聯網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必須要加以避免。

下一步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必須要克服上述的三個問題,大家在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下,共同創造互聯網經濟的新規則,探索能夠增加社會總體價值的互聯網經濟新路徑。未來的互聯網企業要盡量避免零和游戲,要從產業鏈、價值鏈入手,提升企業市場與社會價值創造能力?;ヂ摼W企業在設計產品時要更好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手段,盡量避免那些利用人性弱點的行為;在數據獲取上,要尊重日益完善的關于數據資產的法律法規,合理、公開、公平地采集和使用數據。(原文來源:《黃奇帆:關于互聯網經濟發展的六個戰略思考》;刊登媒體:《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公眾號)

3

新基建背景下:產業互聯網迎來哪些發展機遇


新基建有利于助推傳統產業數字化,形成具有顛覆意義的產業互聯網

新基建作為數字經濟、智能經濟、生命經濟這些人類未來文明的技術支撐,不僅本身將帶來幾萬億甚至十幾萬億的投資需求,還將通過數字技術產業化、傳統產業數字化、研發創新規?;a生不可估量的疊加效應、乘數效應,可以對內循環產生巨大的賦能作用。


一是新基建有助于推動數字技術產業化,形成萬億級自成體系的數字化平臺。新基建涉及的信息基礎設施如5G網絡投資、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等本身將帶來天量投資。其中,5G基站將會有500-600萬座,每座50萬元,投資規模將達到幾萬億。再如,各地正在興建的數據處理中心,中國今后五年將會增加1000萬臺服務器。這1000萬臺服務器連帶機房、電力等設施建設至少將帶動投資1萬億。再如物聯網,預計未來5年將至少有30-50億終端聯網,形成萬物互聯,將帶來投資規模也會達2-3萬億。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也將是萬億級的。預計2020-2025年期間,我國這些新基建投資產出以及建成后為社會帶來服務產出將超10萬億元。

二是新基建有利于助推傳統產業數字化,形成具有顛覆意義的產業互聯網。所謂產業互聯網,即利用數字技術,把產業各要素、各環節全部數字化網絡化,推動業務流程、生產方式重組變革,進而形成新的產業協作、資源配置和價值創造體系。根據中國信息通信院數據,2018 年我國產業數字化規模為24.9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3.1%,占數字經濟比重由2005年的49%提升至2018年的79.5%,占GDP 比重由2005年的7%提升至2018年的27.6%,產業數字化部分對數字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高達86.4%。這還只是開始,隨著產業互聯網深入推進,對經濟的拉動、裂變效應將日益凸顯。目前,中國工業總產值已達90萬億,如果因產業互聯網的廣泛應用而提升10%的效率,就會產出9萬億的增加值,經過資本市場催化后形成百萬億級的市值。如果說中國的消費互聯網市場目前只能夠容納幾家萬億元級的企業,那么在產業互聯網領域有可能容納幾十家、上百家同等規模的創新企業。這是一個巨大的藍海,今后互聯網數字經濟中的獨角獸主要產生于產業互聯網系統。(來源:《黃奇帆:如何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新格局》;來源媒體:《瞭望》微信公眾號)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