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以下簡稱“中產協”)第五屆四次理事擴大會議日前在天津召開。會議探討了產業用紡紡織品產業的運行態勢和熱點問題,為行業、企業應對當前形勢提供了參考和指引。

中產協會長李桂梅在年度工作報告中談到,2023年,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仍處于2020年超常規增長后的恢復、調整期,主要產品生產保持了穩步增長,但受部分重點子領域市場需求下滑、企業間競爭加劇的影響,行業的銷售、利潤、進出口和投資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2024年行業開局良好,市場需求持續復蘇;運行質效穩步提升,多項經濟指標回升向好;出口貿易“弱復蘇”,行業外貿壓力猶存。
李桂梅表示,當前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盡管面臨復雜的內外部環境,但行業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產品開發方面的持續投資增強了行業拓展新領域、抵御市場風險的內在動力,巨量的內需市場和多元的應用方向也有力支撐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中產協將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繼續支持行業發展新領域、新賽道,積極營造具有競爭力的新生態、新業態,不斷厚植行業新質生產力,不斷推動產業用紡織品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中心主任、研究員白泉詳細闡述了我國能源轉型的方向及對制造業轉型的影響。他指出,從中長期發展來看,能源轉型將對制造業轉型產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駕馭低碳、零碳的能源品種,推廣低碳零碳的用能工藝設備,運用好新型用能管理系統,管理企業用能安全,把握未來能源價格,重塑企業價值觀念等影響。

天津科技大學教授、生物源纖維制備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程博聞從纖維材料產量預測與市場需求、產業政策、行業前景、進出口等方面詳細介紹了纖維材料與產業用紡織品,并從研究背景、研究現狀、技術方向、發展前景等維度介紹了醫用防護、安全防護、軍工防護產業用紡織品現狀,并總結防護與安全產業用紡織品未來發展趨勢。他提出,纖維材料是基礎,新型制備技術是核心,產品應用是加速器。

天紡標檢測認證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呂剛提出,當前國內紡織行業的檢驗檢測機構普遍存在規模小、狀態散、合規意識不足的問題。為改善這一局面,建議在國家政策引導下,發揮行業協會作用;聚焦轉型重點,加快標準體系建設;加強檢驗、認證和過程監管工作;發揮頭部檢驗檢測機構的引領作用;推動行業向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標準化、物聯化及綠色化方向發展;倡導品牌賦能、國際化發展、集約化管理。

天津工業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以下簡稱“天工紡織”)常務副院長劉雍介紹了學院在產業用紡織品領域的科技成果。天工紡織已形成的優勢特色方向包括紡織復合材料產品及高端裝備、微納纖維非織造材料產品、應急與安全防護紡織品、智能可穿戴紡織服裝技術。未來將加快高端產業用紡織品研發應用,拓展智能紡織品在產業領域應用,堅持產業用紡織品綠色發展。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陵申指出,過去一年,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在科技創新與競爭力提升、產業強基與價值鏈升級、應用拓展與產業鏈融合等方面成效顯著。當前行業也面臨供給端不能完全滿足各層次需求;龍頭企業和骨干集群快速發展,但產業組織規模化、集約化程度總體不高;數智經濟挑戰知行不一等挑戰。中產協要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布局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圍繞行業數字化轉型促進生產模式變革;圍繞綠色低碳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未來,行業將以新型工業化和高端制造業發展戰略為目標,對標世界先進水平,立足“高科技、高效能、高品質”,以創新驅動促轉型,以高端應用拓市場,以品牌構建提價值,以管理提升強基礎,構建我國產業用紡織品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2023年10月20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關于授予2021-2022年度職業技能競賽優秀選手全國技術能手稱號的決定》,浙江嚴牌過濾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縫紉工陳雙連、江蘇藍宇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縫紉工許鳳娟、南京玻璃纖維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江寧分公司玻璃纖維制品工王學琴3位產業用紡織品領域高技能人才獲“全國技術能手”稱號。會上,中產協為3位“全國技術能手”頒授榮譽證書。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原會長王天凱(右二)為“全國技術能手”頒授榮譽證書。
會上,多位產紡行業專家圍繞各自專業領域進行了觀點分享。
來源:中國紡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