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帛獎
初評
現場
7月8日,“漢帛獎”第32屆中國國際青年設計師時裝作品大賽初評評審會在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舉行。
本次大賽以“追憶與傳承”為主題,以創意時裝為載體,通過挖掘傳統工藝、地域風情、現代設計,將積厚流光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時尚體系經脈貫通。本屆漢帛獎自啟動以來,共收到來自中國、英國、意大利、美國、日本、韓國、俄羅斯、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西班牙、挪威、哥倫比亞、安提瓜和巴布達、薩爾瓦多14個國家的稿件,共計94所國內院校,17所海外院校的學生參與到比賽中。無論是從面料小樣制作,還是在對結構的理解上,都感受到了國際青年設計師們的設計用心,以及他們對創意與流行、對追憶與傳承的理解。
經過專家評審團緊鑼密鼓的層層篩選,最終評選出30組優秀作品,入圍總決賽。評審現場,五位評委們對參賽作品逐一打分亮榜,并作點評發言。
▽
評委點評

李小燕
“金頂獎”設計師
廣東省服裝設計師協會會長
廣州芳芳品牌設計總監
在評審作品時,我主要從結構、面料、色彩這幾方面進行綜合考量,當然,服裝創意源于生活,又回饋于生活,因此,參賽者需要在創新構思和實用性之間找到平衡點,既要追求獨特的創意和美感,又要確保作品的實用性和功能性。時尚是文化與藝術的結合體,是過去、現代與未來的縮影,因此,如何將傳統的工藝和技術融入到現代的設計中,創造出獨特的效果,始終是設計師離不開的創作話題。

劉薇
“金頂獎”設計師
北京玫瑰黛薇品牌設計總監
本次初評作品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很多參賽者借助于AI 技術完成設計,AI 也能給與他們更多的靈感啟發。另外,在材料再造以及科技感運用方面,選手們也有新的嘗試和試驗。
創意,對于時裝設計師來說是重要的能力與財富。創意不僅能給設計師帶來靈感,同時也能打破設計中的常規思維,使設計更具表現力,更有價值。但時裝又是實用性的物質載體,因此設計中要注重創意與實用的結合。

吳海燕
“金頂獎”設計師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作為青年設計大賽,“漢帛獎”面向青年設計師展開征集。當下的年輕人勇立時代潮頭,擁有敏銳的時代觸角,也會通過設計,對時代做出更為迅速的反映。因此,在評審時,我們關注他們對于新興的生活方式的表達,以及他們對于時代的獨立主張。這種主張通過面料、結構等各項元素進行組合,形成新興生活方式下著裝的新創意。對于入圍決賽的選手來說,你們首先要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反思,認真思考自己作品的優勢在哪里,然后在下一步的實物制作當中保留設計初心,圍繞核心詮釋作品。

鄒游
北京服裝學院副院長
中國美協服裝設計藝委會主任
中國十佳服裝設計師
今天,不同國家地區以及不同院校的作品齊聚“漢帛獎”初評現場,呈現出組委會對當下青年設計師自我表達的包容性及寬容性。通過設計,參賽者能夠充分地將自己對世界以及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知表達出來,并且不受商業限制,這便是“漢帛獎”的可貴之處。對于入圍決賽的選手來說,我希望他們能夠進一步圍繞主題進行深度詮釋,并且將主題、材料、技術和觀念進行平衡,敢于打破習慣性的認知。運用不同的設計思維演繹作品,往往能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

肖文陵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與其他賽事相比,“漢帛獎”是一種對創意的探索,結合無限想象設計可能性的視角,預示著未來時尚的發展方向。既然指向未來,創新性便是“漢帛獎”的第一要素。本次“漢帛獎”以“追憶與傳承”為主題展開評比,號召參賽者通過挖掘傳統工藝、地域風情、現代設計,將積厚流光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時尚體系經脈貫通。也就是說,在指向未來的同時,還要青年設計師們回溯歷史。從初評作品來看,很多參賽者思接千載,心游萬仞,在表達自己對于民族文化以及未來科技的思考,凸顯了原創魅力,應當繼續保持。

入圍的參賽者作品將在本周進行公示,而“漢帛獎”第32屆中國國際青年設計師時裝作品大賽決賽將在金秋時節的杭州隆重舉辦,屆時,將為時尚產業帶來靈感與美感并存的饕餮盛宴,讓我們一同期待吧!
來源:中國國際大學生時裝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