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是新質生產力的內在要求,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各行業的必然選擇。
8月28日下午,低碳“竹”跡――以新質生產力塑造天竹綠色發展新優勢發布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成功舉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端小平,天竹聯盟會長、吉林化纖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宋德武,東華大學教授李戎,上海尚得服裝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煜等出席發布會。
▲魏全東
天竹聯盟副會長魏全東在致辭中表示,低碳天竹纖維的推出是對環保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貢獻,其綠色特性和優秀品質正引領未來生活新風尚。他提到,2024年上半年,公司年產2萬噸竹纖維差異化生產線成功投產,目前阻燃、竹元素、竹麗爾等品種已經開啟訂單生產。“作為可持續紡織原料創新、研發的核心組織,天竹聯盟成立之初就以綠色可持續發展為己任。未來,聯盟將持續推動竹纖維產業綠色發展,攜手全球紡織界共創綠色、低碳的未來。” 魏全東說道。ECOBAMBOO是吉林化纖以優質竹子為原料生產的新一代天竹纖維,其從原材料開始建立了一個可追溯的供應鏈。ECOBAMBOO生產過程和體系認證視頻中展示了天竹纖維產品綠色化生產過程,以及優異的綠色屬性。其產品可實現全球范圍檢測、全生命周期追溯、全產業鏈認證。
當下全球氣候變暖,影響公眾健康的極端氣候時有發生,全球各國都已采取不同的減碳政策。東華大學教授李戎在作《竹漿纖維(天竹)碳足跡核算報告》時介紹,近年來我國積極推出相應環保政策與有效減碳措施,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加快“以竹代塑”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通知。針對企業發展涉及碳足跡的管理等,李戎提出四點建議:一是應對綠色貿易壁壘,提升國際貿易競爭力;二是實施產品綠色設計,提高產品綠色競爭力;三是構建產業綠色供應鏈,滿足供應鏈減排需求;四是促進企業ESG宣傳,提升企業形象和品牌聲譽。在竹漿纖維(天竹)碳足跡核算中,李戎對碳足跡核算報告數據展開分析,“天竹纖維生產所用的原料竹子中的碳儲存及其副產品的再利用能夠有效延遲和抵消碳排放,其生產和使用過程中表現出較好的碳平衡效益,有助于減緩碳排放壓力,推動可持續發展。”
上海尚得服裝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煜分享了《天竹纖維對于低碳訴求的解決方案》,從環境、社會、治理三個方面對可持續供應鏈管理重點進行分析,他提到Inditex、H&M、New Balance等品牌商已逐步實行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計劃,將在2030年達成“低碳——零碳”的總體核心要求。而從2018年至今,終端買手與設計師的關注點也不斷向可持續產品方向深入,同時采購方式已從初步對可持續理念的認知到近年來主動尋找并點名使用可持續的纖維產品,如吉林化纖推出的“EcoBamboo”竹纖維,這也代表著天竹纖維將以更低碳更環保的形式和方式運用到成衣品類和面料之中。王煜表示,吉林化纖推出的天竹纖維已符合聯合國可持續目標多達10項。EcoBamboo的誕生代表著天竹纖維品牌化的發展,為低碳訴求的解決方案提供了一份優異答卷。
▲李振峰
天竹聯盟副總工程師李振峰在《基于綠色低碳框架下的天竹發展體系》的報告中介紹,天竹纖維源于可再生的竹子,其選用優質竹材為原料,采用先進的專利技術、設備和環保控制方法制成。纖維產品比棉更柔軟,其織物具有出色的透氣性、吸水性和天然抑菌性且可降解。依據天竹纖維LCA數據,每公斤纖維碳足跡為2.63kgCO2-eq,低于世界平均7.54kgCO2-eq。目前,天竹纖維以優異的舒適性、時尚性、品類全等特點深入多種應用領域,深受國內外 客戶及消費者青睞。李振峰表示,天竹纖維產品正在不斷向著差別化、功能性方向邁進,天竹纖維不但具有獨特的品質與文化內涵,且符合“以竹代塑”的方針,有助于推動國家“雙碳”戰略。未來天竹聯盟將不斷打造高品質的服務,使產品更可持續、服務更可持續。
發布會后,天竹聯盟副會長魏全東在接受行業媒體采訪時表示,天竹聯盟始終堅持資源共享、平臺共建、產業共贏的理念,持續深化產業鏈合作,新推出的低碳天竹系列產品也將以原料織造再到終端品牌合作開發為主,強調環保與可持續發展,利用天竹纖維可溯源的特性做好對產業鏈上下游客戶新品的保護。未來,聯盟計劃拓展至零碳負碳產品,并規劃再生天竹纖維項目,利用廢舊竹材制品實現循環利用,為循壞、低碳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天竹力量。
來源:中華紡織網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