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經編針織面料市場,隨著新技術和新工藝的持續進步,以及應用場景的不斷變化,未來幾年,經編行業或仍將持續增長。行業該如何把握市場機會?如何尋找更好的發展路徑?
為提升經編行業產品質量與競爭力,促進經編產業鏈合作與交流,9月23日,由中國紡織機械協會主辦,海寧新藝精密機械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經編設備與下游企業技術交流論壇”在浙江省海寧市召開,經編領域的產需間借助此次活動有了深度的對接和交流,并在探尋行業和企業的發展路徑方面有了新的認識和方向。盡管上半年紡織機械行業整體取得了不錯的市場業績,但仍將面對持續變化的發展環境以及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業界企業還需積極優化生存模式。
“舉辦這樣的技術交流活動,讓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攜手共同探討經編行業的未來發展之路,將有助于經編機行業的持續繁榮和健康發展。”中國紡織機械協會秘書長叢政談及此次會議的舉辦背景時表示,“經編機領域特色顯著且門檻較高,然而近年來經編機的幾個細分機型,比如高速機、雙針床設備、花邊機等產品市場起伏不定,盡管企業在持續開發產品,但市場熱度持續的時間變得越來越短,對行業企業的市場應變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叢政表示,在這樣的形勢下設備企業不僅要保持創新力度,推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和技術,還要與用戶企業深度交流,共同探索市場走向和發展需求,實現互利共贏。與此同時,相關配套器材企業的支持也至關重要。只有三方共同努力,才能實現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共同目標。創新不僅是行業和企業的需要,也是地區推動經濟持續發展的需要。紡織服裝業作為海寧的傳統優勢產業,一直被給予極大的關注。“經編產業是海寧的驕傲,也是我們發展的基石。”海寧市鹽官鎮黨委書記江超表示,“當前,深化改革的熱潮涌動,我們更要樹立信心,加快轉型升級。以產品創新推動產業發展,以技術創新引領行業進步。同時不忘初心,積極開拓市場,參與標準制定,推動行業持續健康發展”。他高度評價了此次論壇舉辦的立意,并希望能夠借助行業平臺進一步強化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實現產業的持續發展。他相信,通過產業鏈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夠將鹽官、海寧甚至整個行業的發展推向一個新的高度。高速度、高精度經編機可大幅提高用戶企業的生產效率,智能化技術則能實現企業的自動化生產和實時監控,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和生產誤差率……先進的經編裝備技術正在推動經編行業的高效、智能、綠色化發展。會上,多家優秀經編設備企業代表進行了先進裝備技術和解決方案的分享與交流。“在相同的用工前提下,每臺機器每天的產能可提升8%” 這是卡爾邁耶客戶使用了企業推出的新一代高速特里科產品后的反饋。據卡爾邁耶(中國)有限公司銷售總監徐紫煒介紹,卡爾邁耶推出的高速4G新產品——新一代高速特里科具備四大優勢:生產力大幅提高;采用了最先進的碳釬維技術,機器穩定性大幅提高;可適用更大的盤頭尺寸;擁有可靠的監控系統,通過經過充分測試的激光光頭和攝像系統,能確保整個工作寬度的出色質量控制。常德紡織機械有限公司主任設計師黃朝林圍繞企業的產品創新情況進行了介紹。他表示,當前經編設備企業面臨巨大挑戰,產品迭代加速,個性化定制增多,研發、生產成本高,企業的盈利能力變低。在他看來,經編設備企業一定要積極進行產品創新,實現差異化發展。發言中,他詳細介紹了企業幾款新設備,包括高效、節能、易維護,可用于制作服裝、家紡和產業用面料的 E2528型高速經編機;E2518型高速經編機則主要用于泳衣和運動服乃至內衣和功能性服裝等所需的彈性織物生產;織物適應范圍廣的E2175系列拉舍爾單針床經編機,可用于生產運動裝、泳裝等服裝面料以及窗簾等裝飾面料。未來五年,技術轉型、人工智能、數字技術將成為經濟體增長的主要引擎。常州潤豐源紡機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占洪在交流中分享了AI智能織造的相關信息。作為擁有幾十年經編機制造經驗的企業,潤豐源多年來一直專業從事各類縫編機、經編裝備的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該公司先后成功開發了軸向經編機、高速經編機、提花經編機、雙針床經編機、草坪機、縫邊機等六大系列60余種高新技術產品。如今潤豐源在智能織造方面也表現出獨到的技術優勢。據王占洪介紹,公司采用華為AI瑕疵算法,引入中科院數字化成像技術,再加入企業對經編技術的沉淀,使得公司的AI智能織造技術具備六大核心功能:布面照像檢測、胚布二維掃碼、生產數據采集應用、遠程異常診斷、在線產品搜索,以及待機信息發布。常州市賽嘉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逸交流了公司重點產品以及關鍵技術等相關信息。創立于2003年的賽嘉機械擁有40余種類整經機經編機,年產各類機型2000余臺套,具有數控設備150余臺套。據介紹,該公司的WTS系列-特里科(高速)經編機能滿足多種需求,更適應于高線圈密度的織造,織物主要用于高品質汽車用紡織品、運動服飾等終端用途。他表示,特里科(高速)經編機的開發與應用不僅提升了我國紡織裝備智能化技術水平,而且還拓展了經編高端織物的應用市場,有力促進我國經編產業的結構調整,增強了我國新型紡織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未來,賽嘉機械將陸續研發推出5、6梳及更寬門幅的智能化高端產品。作為專業生產高端經編機配件的企業,海寧新藝精密機械科技有限公司一直在不遺余力地追求技術進步和產品質量的提升。據了解,該公司推出的槽針系類、針芯系類、沉降片系類、導紗針系類等產品統配性能卓越、輪廓形貌順滑,耐磨損,高壽命。交流中,該公司總經理懷正對企業的八大技術保障進行了介紹,包括:德國進口原料、國內領先的沖壓工藝、高精度生產加工能力及保障能力、高質量的表面處理工藝、高效高水平的熱處理工藝、高精尖的設備及零件加工能力、頂尖的防磨損保護層工藝、尺寸自動化檢測體系。此外,他還從材料選擇、精沖技術外表面處理、耐磨保護層、技術前瞻等方面分享了企業的技術特色。據了解,未來這家企業將朝著四個方向發力:數字化與自動化生產檢測體系、個性化定制服務體系建設、可持續發展、新質生產力企業“未來化”。傾聽客戶聲音,了解客戶痛點和難點問題作為此次會議的重要環節,多家紡機下游企業到會參與交流,與會代表還就相關話題展開交流和討論。浙江超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章寶陽表示,設備的質量、性能是作為用戶企業最關心的問題。他以企業采用的新藝產品為例,對其在實際運行中的表現給予了高度肯定。他表示,正是因為設備企業的努力,使得下游企業的生產成本得到了有效降低。在他看來,這樣的設備不僅對客戶有價值,對于整個行業而言也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希望設備企業能夠繼續提升質量,保持合理的價格,更好地滿足下游需求。他還建議經編機企業應考慮市場需求,避免同質化規模擴張。成立于1984的銘龍集團是一家多元化企業,旗下經編公司目前的經編面料年產能約35000噸,產品遠銷5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3年集團僅經編產品的銷售額就達6.5億元。“我們深知,長時間高產運行的設備會出現問題,如漏油、機件磨損等等。為此,我們定期對設備進行檢修,還會進行設備技術的持續改進,以提升設備使用壽命和生產效率。我們希望配件廠家可以持續提高機件的精密度和韌性,對于延長設備使用壽命非常重要。”銘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周麗君在發言中談到。同樣,作為新藝精密機械的客戶企業,銘龍經編大批量更換新藝針件后使用三年來幾乎沒有磨損,由此也讓他們對于國產配件有了新的認識。她表示,國產針件不遜于進口,且性價比高,服務優質。她認為在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產需間的協作意義重大。富盛達經編股份有限公司專業生產帶氨綸的毛絨面料,在會議發言中該公司總經理鄭超同樣對于新藝的槽針給予了高評。“不僅提升了富盛達的生產效率,還顯著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
東華大學教授陳南梁在交流中表示,當前紡織產業的門檻正在提高,而利潤空間在不斷縮小,競爭持續加劇。在他看來,行業企業需要從思想上進行深刻變革。他表示,產品創新是行業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但傳統產品創新并不容易,需要技術、原材料、設備和市場等多方面的配合。他鼓勵企業家們抓住國家政策的亮點,開拓新的市場和應用領域。同時提出了一些具體的創新思路,如利用造紙技術制作紗線以及裝備技術的創新。他認為創新應該跨出較大的步子,甚至可以深入考慮產業模式的改革。
海寧新藝機電有限公司總經理懷華培也表示,無論是產品研發創新、品質的不斷提升,還是在市場競爭中保持企業優勢,都需要產業鏈的有效協同。他希望在企業的持續發展中能夠得道更多業界同仁的建議,聽到更多客戶的聲音。企業自身也將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和生產流程優化不斷提升,更好地服務需求端。
交流中,與會企業代表踴躍發言,紛紛就如何在產品、技術、市場等方面尋求創新闡述各自的觀點和做法,顯然,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關鍵已成為業界企業共識。活動期間,與會代表赴海寧新藝精密機械科技有限公司參觀,零距離感受行業優秀企業的轉型發展狀態。
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