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8日,由廣東省委港澳工作辦公室批準并指導,廣東省服飾文化促進會與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時尚品牌委員會聯合主辦的第五屆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時尚文化周暨粵港澳時裝周在廣州開幕。

香港數字創意協會主席王翔生教授接受香港媒體專訪。
在活動期間,香港數字創意協會主席王翔生教授接受了香港經濟導報與香港商報記者專訪,圍繞中國時尚產業的品牌內涵挖掘、市場轉型、國際化發展以及創新驅動力等核心話題發表了深刻見解。他認為,中國時尚產業正處于從低端向中高端轉型的關鍵階段,盡管挑戰重重,但發展潛力巨大。
中國時尚產業的國際化機會與挑戰
王翔生指出,當前中國時尚產業正在經歷從生產制造向品牌化、高附加值方向轉型的變革期。在此過程中,盡管出口壓力和市場競爭加劇,但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時尚市場之一,依然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品牌國際化是中國時尚產業的一條重要路徑,”王翔生強調。他分享了自己曾參與的一個女裝品牌成功進入東南亞市場的案例,指出中國品牌不僅在國內具有競爭力,在海外市場也同樣受到歡迎。“關鍵在于品牌是否能通過設計和調性滿足當地消費者的需求,同時保持自身的獨特性。”他認為,中國品牌應更加注重文化內涵和市場需求的結合,以創新商業模式推動品牌走向國際舞臺。
四大關鍵方向推動時尚產業轉型升級
對于中國時尚產業如何實現轉型升級,王翔生提出了四大關鍵方向:
1. 從做品牌向做生態平臺轉變。王翔生指出,單一品牌的發展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產業升級的需求,未來企業需要通過整合資源、優化服務,打造多功能的平臺型生態系統,以提高競爭力和協同效應。
2. 運用新技術與新材料。科技是提升產品質量與附加值的重要手段。他建議企業積極應用數字AI技術、智能制造、可持續材料和新能源科技,打造更具科技賦能和環保屬性的新質時尚品牌。
3. 開拓新市場。王翔生強調,國內市場依然存在大量未被開發的細分市場,企業應通過市場調研發掘潛力板塊。同時,他鼓勵企業大膽拓展海外市場,特別是新興經濟體和文化相近的區域。
4. 轉變經營方式。他提倡從大規模生產轉向小批量高品質的精細化模式,并通過提供個性化服務和獨特體驗來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
創新是驅動時尚產業的核心動力
“創新是時尚產業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王翔生強調。在他看來,技術進步與消費需求的不斷變化要求時尚產業必須不斷推陳出新。他呼吁行業從業者以開放的心態擁抱新的技術、新的理念和新的模式。他特別提到,數字化轉型、AI技術以及可持續時尚解決方案是當下最值得關注的創新領域。

第五屆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時尚文化周可持續高峰論壇由王翔生教授主持。
對于粵港澳大灣區的企業是否已在創新方面取得成效,王翔生雖然未具體透露案例,但表示他在本屆文化周上看到了許多具有創新潛力的品牌和企業。“無論是在設計上還是營銷模式上,這些企業都展現出了令人振奮的創新能力,為整個行業的轉型樹立了榜樣。”
粵港澳大灣區:時尚產業的創新沃土
談及粵港澳大灣區時尚產業的發展前景,王翔生充滿信心。他指出,大灣區擁有國際化的視野、豐富的設計人才儲備、先進的生產技術以及廣闊的市場資源。這些條件為時尚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土壤。
王翔生認為,大灣區時尚企業應進一步加強跨區域的合作與交流,充分利用區域內的資源優勢,共同推動時尚產業的國際化發展。他特別提到,大灣區在品牌建設和文化融合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可以通過將國際潮流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創造出獨具特色的全球化品牌。
展望未來:創新驅動中國時尚走向世界
采訪的最后,王翔生再次強調了創新對于時尚產業發展的重要性。“無論是技術、理念還是商業模式的創新,都是未來發展的核心。”他希望,粵港澳大灣區能夠繼續發揮創新引領作用,讓中國時尚產業不僅在國內市場占據領先地位,更能在國際舞臺上綻放光芒。
第五屆粵港澳科技時尚文化周的成功舉辦,為粵港澳三地時尚產業的合作與發展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平臺。在創新與傳承的交融中,粵港澳大灣區時尚產業正朝著更加國際化、多元化的方向邁進,為全球時尚產業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