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羽絨服銷售的傳統旺季,但消費者的熱情還沒有被完全點燃。
據中國氣象局預計,今年冬季(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全國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
受“暖冬”影響最大的是羽絨服市場。全國最大的羽絨服批發市場,有著“羽絨服風向標”之稱的平湖·中國服裝城發布的“平湖·羽絨服指數”顯示,10月中旬、下旬和11月上旬,羽絨服批發價格指數三連跌。
突圍!武漢服裝商家們紛紛行動起來,尋找新的生意增長點。或許,服裝行業正在迎來新一輪洗牌,倒逼商家們“卷”出品質好貨。
反常高溫影響羽絨服銷量
武漢星悅亮服飾生產車間
“去年冬天比較冷,羽絨服賣爆了,所以今年,我們從6月份就開始做羽絨服,準備這個冬天大干一場。”劉剛,85后,武漢星悅亮服飾負責人,已經在武漢做了十幾年的服裝生意,工廠位于武漢盤龍城佳海工業園。作為服裝生產行業的“老江湖”,今年冬季的行情,卻讓他措手不及。
從某種意義上講,羽絨服是一門靠天吃飯的生意。最能刺激羽絨服銷售的,無疑是天氣。
工人們將包裝好的服裝運往倉庫
“往年,10月開始,羽絨服就會開始大量出貨,但今年10月溫度整體偏高,工廠的羽絨服就賣不動。”劉剛說,羽絨服銷售的窗口期其實并不長,長三角地區更是如此。
今年入秋以來的反常高溫,事實上已經大幅縮短了這一窗口期。立冬過后,多地氣溫依舊堅挺。缺少了冷空氣的加持,羽絨服的市場需求注定疲軟。
倉庫里的冬裝庫存
最近,劉剛盤了盤庫存,往年11月是羽絨服銷售高峰期,今年同一階段,銷量只有往年的兩到三成。“我們盤龍城工廠生產完的羽絨服,這邊倉庫已經存不下了,只好運到漢川漢正工業園一千多平方米的倉庫里放著。”等待時機,他告訴自己。
此外,今年羽絨價格也一路躥升,讓包括劉剛在內的很多羽絨服生產廠家都頗感意外。
標準化生產贏得中高端訂單
一邊是下不來的氣溫,另一邊是漲太多的羽絨價格。怎么辦?
在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經驗告訴劉剛:突圍!必須想辦法走出去!
利用多年來積累的資源,他四處尋找銷路,成功接觸到了一家二線羽絨品牌,并拿到了其線上渠道代工的訂單。
拿下這筆訂單,劉剛底氣十足。
工廠引入智能設備提高生產效率
“幾年前,在很多工廠都還在用人工絎縫的時候,我就已經花大價錢買了幾臺智能縫紉機,激光切割、電腦縫線,實現標準化生產。”劉剛介紹,經過多年調試,他們已經能夠讓一臺智能縫紉機,成功代替6個人工勞動力,效率大大提升的同時,也能滿足中高端服裝品牌的高要求。
“有的工廠只能完成部分工序,但在我們廠,從原料進來,到成品出去,所有工序都在廠內完成,不需要求助于其它工廠幫忙。”如此一來,產品抽檢合格率大大提升,口口相傳,也讓劉剛順利接到了更多中高端品牌的訂單:“瞧,我們廠100多個工人,每個人都在崗位上,工作量也是飽和的,收入也有保證。”
看著工人們各自忙碌,劉剛打從心底里高興。更高興的,還是一線工人們。
該廠縫紉5組組長張亮,已經在這里工作了4個年頭。
“本來之前生產的羽絨服沒有賣出去,我們工人心里都七上八下的,擔心今年冬天沒有訂單,我們沒有收入。”張亮笑著說,好在老板拿下了品牌代工訂單,讓大家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目前廠里滿負荷運轉,全力搶訂單!“我家兩個娃都在黃岡老家,他們經常問我啥時候回家,我說等忙完這陣子,拿了工資,就買好吃的好玩的,回家看他們,全家人團團圓圓,過個好年!”
開發更多品質款提高利潤
調整策略的商家不在少數。同為85后的瞿兆亮,是武漢亮亮服飾的負責人,主要經營漢派服飾和羽絨服。往年這個時候,是他最忙的時候。但今年天氣變冷較晚,他的羽絨服生意才剛剛好起來。
“前段時間溫度比往年高,我就很糾結。”瞿兆亮說,照道理,冬天羽絨服賣得最好。但今年這個特殊的天氣情況,倉庫積壓的貨本就不少,不敢再大量生產,但新款羽絨服也不能不做,“做了還可能產生爆款,不做的話就完全沒可能。”因此,設計師們推出新款設計后,先小批量生產,看哪個款式賣得好,再來加單。
此外,瞿兆亮也改變了以往的經營策略,從靠便宜的普通款走量,變成了靠高單價品質款提高利潤,“目前大家都不敢備貨太多,走品質款,提高利潤,賣一件賺一件。”
從今年雙11銷售情況來看,高端羽絨服的確有較好的吸引力。
數據顯示,截至11月6日,天貓雙11期間,千元以上羽絨服成交同比增長超30%;波司登售價超2000元的極寒鵝絨服成交超2萬件。
除了深挖產品力,武漢不少服裝老板也選擇橫向進行品類拓展,尋找更多的可能性。
對接跨境電商尋找新增量
姚誠鵬,武漢伊人麗園服飾負責人,也是85后。幾年前,他從父親手里接過接力棒,學著做起了服裝生意。
和父輩穩扎穩打只做服裝生產廠不一樣,他布局了新興的短視頻電商,抓住了一波風口,工廠規模也得以擴大。目前,他的公司不僅生產服裝,還招了12名主播,直接面向消費者,24小時不間斷直播。
主播通過抖音平臺拓寬銷路
“其實之前只有七八名主播,今年批發生意不太好做,我們又招了幾名主播,希望能通過零散的小訂單,把批發的缺口補上。”這樣的策略是有效的,姚誠鵬發現,呢子裙、薄棉襖今年銷量不錯,于是重點發力這兩個品類,也找回了一波銷量。
去年冬天,新中式羽絨服無疑是服裝行業的爆款。“今年試了很多款,都沒有像去年一樣,產生一些超級爆款。”姚誠鵬說,這也對服裝行業從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產品品質、增強品牌差異化能力,才會有更多出路。未來,整個行業會越來越考驗商家的創新能力和供應鏈管控能力。“我們只能提升技術能力、加快更新設備,生產更多更受歡迎的款式,才能拿到更多訂單。”
姚誠鵬還考慮著,接下來對接一些跨境電商平臺,為生意開拓新增量空間,“希望更具設計特色、更聚焦細分領域的中國服飾,也能被海外市場看到。”
探訪中,極目新聞記者發現,在武漢服裝行業,像他們這樣85后的老板不在少數。在堅守的同時,他們想方設法突出重圍。一方面,他們投入資金革新生產設備,減少人力成本的同時,實現更高品質的標準化生產;另一方面,他們也不斷進行觀念革新,改變傳統的銷售模式。
他們相信,經過這一輪洗牌,能留下來的企業,也能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來源: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