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廣東省汕頭市科技局的牽頭下,汕頭市紡織服裝產業協會組織會員企業代表,前往化學與精細化工廣東省實驗室(以下簡稱“汕頭實驗室”)與汕頭大學、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汕頭實驗室等相關單位的科研團隊,開展產學研“面對面”對接交流會。會議期間,與會代表參觀了汕頭實驗室的科技與產業化成果展、新化工綜合研究平臺及大型儀器共享平臺,深入了解了實驗室的建設、科研及成果轉化情況。
汕頭作為國內重要的紡織服裝產業基地,享有“內衣之都”的美譽,全國一半的內衣家居服產自這里。作為汕頭“三新兩特一大”產業(“三新”即新材料產業、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新能源產業,“兩特”即紡織服裝產業、玩具創意產業,“一大”即大健康產業)體系中的特色支柱產業,正朝著打造超2000億元產業集群的目標,不斷向專業化、高端化邁進。
汕頭市紡織服裝產業協會會長翁創杰表示,隨著汕頭紡織服裝產業規模持續發展壯大,產業亟待在科研創新與人才培養領域,尋求更多與平臺、科研機構及院校的合作機會。他期望借此次交流,搭建起與汕頭實驗室的合作橋梁,推動雙方在功能性紗線、廢舊紡織服裝材料回收利用等方面展開合作。
在座談交流環節,企業創新需求與科研團隊的前沿成果實現了面對面碰撞。針對企業關注的納米香料在面料上的應用等問題,雙方展開深入探討,部分企業代表與科研團隊負責人當即交換聯系方式,進一步商討合作。
汕頭實驗室高端功能材料研究中心負責人譚禮林介紹,其團隊與一家本地紡織上游企業聯合開發的紡織助劑中間體已完成噸級試產。該中間體可降低生產成本,助力企業開發多種功能終端助劑,企業計劃實現年產300噸,預計年銷售額達5000萬元。譚禮林表示,希望通過此類活動,加強產學研合作,推動汕頭紡織服裝產業向“新”向“強”發展。
汕頭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現階段,通過搭建溝通橋梁,助力本地紡織服裝企業與高校院所協同創新,推動汕頭從“紡織服裝大市”向“紡織服裝強市”轉變。未來,汕頭實驗室將與市紡織服裝協會聯合成立“紡織服裝面料創新研發中心”。汕頭市科技部門也將持續優化服務,為絲綢紡織發展賦予時代新內涵。
來源:中國紡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