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棉花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喀什地區行政公署、上海援疆前方指揮部指導,喀什地區工信局承辦的“喀什優棉”推介會于6月20日成功舉辦,簽訂意向合作項目超過6億元,助力喀什棉花紡織產業高質量發展步入新的階段。
政府引導,擘畫產業發展新藍圖
“喀什優棉”,是喀什地區優質棉花的公共品牌,由上海援疆前方指揮部會同上海紡織時尚、東華大學、新疆川月農業等滬喀兩地棉紡織產業鏈重要力量,于2024年正式啟動,以品牌與標準建設為抓手,以終端市場需求為引領,逐步實現用品牌構建和深耕“從田頭到衣柜”的棉紡全產業鏈價值。
“以優質棉花為突破口,通過標準和品牌建設提升全產業鏈價值,為新疆棉花高質量發展探索出新路徑,不僅符合新疆棉紡織產業集群化發展需求,更能有效帶動產業鏈下游升級和區域集聚。”新疆自治區棉花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梁勇充分肯定“喀什優棉”探索做法,并表示“喀什優棉”正在構建的標準化、智能化育種生產管理體系,在降本增效方面展現出巨大潛力,將為新疆棉花形成國際核心競爭力提供關鍵示范與樣本。
上海援疆前方指揮部副總指揮、喀什地區行政公署副專員王陳表示,近年來滬喀兩地協作,推動喀什棉紡織產業在“標準引領、科技賦能、品牌增值”的高質量發展道路上邁出了堅實一步,制定發布了“喀什優棉”團體標準、實現試驗基地增產近50%、登陸上海時裝周成功首發首秀。展望未來,將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建立“喀什優棉織物認證體系”并持續性開展相關認證執行工作,全過程把控“喀什優棉”產品的優質性能,積極拓展和深化與國民內衣三槍等更多品牌合作,推動“喀什優棉”走向更廣闊的國內外市場。
專家把脈,破解痛點指明升級路徑
應對挑戰,拓展市場。上海市政協常委、國家黨外人士專家智庫成員吳玉華指出,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下,新疆棉花亟需借力“一帶一路”優化結構、開拓市場,核心在于品質、科技、可持續發展三方面協同發力,推動標準化建設和市場價值提升;“喀什優棉”在中國優質棉花自主品牌和標準方面的探索,正是增強國際競爭力的關鍵舉措。
科技賦能,破解“三低四高”。國家棉花專家組成員、新疆棉花產業體系首席專家李雪源提出新疆棉花產業幾大痛點(產業經濟貢獻度低、融合度低、優質棉占比低和對外依賴度高、成本高、異纖含量高、產業風險性高),并開出“三管齊下”的藥方:發力全產業鏈標準、以智能為引領、強化生物技術應用。他強調,“喀什優棉”是系統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載體,并特別介紹了其團隊的重大育種突破:培育出優質超高產品種(大田產量比市場主流高30%以上)和超高品質陸地長絨棉品種,為“喀什優棉”提供了堅實的品種保障。
挖掘全株價值,拓寬產業邊界。國家棉花專家組成員、浙江大學農學院副院長祝水金則聚焦棉花“棉糧油”多重功能,揭示了其全株(纖維、短絨、種殼、種仁、秸稈)高加工價值。比如,新疆棉短絨是世界頂級硝化棉原料,種殼是優質菌菇基料,棉籽油是中國第四大油料,棉酚是貴重制藥原料,棉秸稈可加工成板材和高附加值化學品,生成的炭又可以作為有機炭肥還田。祝水金特別指出,通過生物育種,棉花副產物(如棉粕、枝葉)可轉化為優質飼料,極大拓展了產業價值空間。
平臺搭建,鑄就全鏈競爭優勢
本次推介會的重磅環節之一是喀什地區未來農業智能研究院正式啟動,光大期貨調研產業基地也同步揭牌,將依托生物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以新質生產力賦能新疆棉花等產業發展,集中攻克棉花產業鏈中的“卡脖子”技術難題。研究院理事長海闊博士系統提煉了“喀什優棉”的潛在優勢特征,包括自然環境、種植方式、生態環境、棉花品質等。
東華大學汪軍教授闡述了“喀什優棉”高質量發展的清晰路徑,以品牌建設為抓手,向標準發力、向源頭管控、向時尚進軍、向市場推進。他特別強調標準和品牌建設是一項“久久為功、綿綿用力”的長期系統性工程,后續將根據喀什地區棉花質量發展情況,分級分類指導修訂相關標準,對高支紗、家紡產品、牛仔用紗、絮棉等不同終端產品分別建立指標體系,搭建“喀什優棉”標準矩陣,并加緊開展認證體系建設與執行,真正發揮出“標準”在產業發展中行之有效的指揮棒作用。
推介會現場成果豐碩,產業對接成效顯著,成功促成涵蓋棉花秸稈高附加值綜合開發、棉田機器人應用、高端服裝制造等多個領域合作項目簽約,意向總投資額超過6億元。這一亮眼成績單,充分驗證了“喀什優棉”品牌逐步顯露的市場吸引力和產業資源整合能力。本次推介會的成功舉辦,不僅是“喀什優棉”項目階段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其邁向市場化、國際化新征程的重要起點。隨著“喀什優棉”示范田高光譜、多光譜、傳感器、抗逆良種等前沿技術的逐一落實,國民品牌內衣三槍旗艦店也將于金秋時節售賣“喀什優棉”吊牌的內穿產品,“喀什優棉”正一步一個腳印,扎實構建“從田頭到衣柜”的完整產業閉環。
來源: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