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久久_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综合欧美亚洲日本_国产在线一区不卡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北靜安藏著一位“上海工匠”,然而他的獨門絕技面臨失傳……

發布時間:2019-06-18  閱讀數:10808

一針一線,織就精彩人生。一勾一挑,補出精工絕技。經緯之間,天衣無縫。陸耔豪匠心閃耀上海,孝心令人感動。


在靜安區臨汾路街道藏著一位高人。他是一名漢子,卻以飛針走線的“女紅”為職業,更是將這行做到了極致。

他堅守“精工織補”老手藝,鉆研二十年,成為行業翹楚。他就是曾在全國行業競賽中榮獲織補冠軍并被評為首批“上海工匠”和榮獲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上海市技術能手的“中國洗染業專家”陸耔豪。


陸耔豪  


今年,經國務院批準,上海市共有106人享受2018年政府特殊津貼。家住保德路425弄居民區的中國洗染業專家陸耔豪也位列其中。



周到君獲此喜訊后,特地上門采訪,了解陸耔豪其人其事。


入行:母親是啟蒙老師


陸耔豪是上海正章實業有限公司技術總監、上海首席技師。講起精工織補,40歲的陸耔豪很是健談。

很多人都會詫異,一個“漢子”為何以飛針走線的“女紅”為職業?陸耔豪笑了笑,“媽媽是我的啟蒙老師。”母親忻琴芳早年自學了裁縫,當上了紡織工人。


艱難的歲月里,媽媽常常在深夜踩縫紉機給家人縫制新衣服,陸耔豪在一旁看著,漸漸對縫衣服這件事產生了濃厚興趣。當他提出想學裁縫時,媽媽欣然同意,手把手地教了他兩年。


機緣巧合之下,陸耔豪20歲那年與精工織補結緣。有一次,他在當時的“上海衛視”看到了一檔新聞類節目,介紹了精工織補這項絕技絕活瀕臨失傳。


正跟隨母親學做裁縫的他,頓時對織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通過新聞得知上海當時以織補聞名的百年老店“老日升”正在招學徒。“我還記得老日升店址在河南中路470號。那一批去‘報考’的有20多人,除了我都是女生,其中還有一些是紡織大學的學生。”


最后經理和店里的“老法師”決定只錄取一個,就是陸耔豪,他也成了百年老店老日升眾多高級技師的“關門弟子”。

學藝:兩年的活三個月學完


陸耔豪回憶他是1999年“五一”后正式入職,白天他跟著師傅學,晚上經理還陪伴著他繼續鉆研,三個月后他已經把老師的整套方法學得八九不離十了。


“雖然談不上精,但大多數的花紋已經可以獨立做了,經理后來告訴他一般要學到這個程度,大概得兩年。”


然而,到了2001年,“百年老字號”老日升在“改制”中迎來了歇業的命運,但經理把這個頗具潛質的年輕人推薦給了同行。


“我清楚記得,自己在老日升干到了2001年6月30號,然后7月1號去打浦橋橋墩下的正章名品店上班。”



鉆研:習得瀕臨失傳的“絕技”

“精工織補工具就是一根比牙簽長、比頭發絲略粗一點的織補針,原理和工藝說起來也很簡單,無外乎經線和緯線。”但陸耔豪已將工藝達到精細化標準,在約一平方厘米的破洞上,可以織補的經緯絲達到120-180根之多。







精工織補是純手工活,補一平方厘米的破洞,陸耔豪需要連續工作約6小時。目前,沒有任何機器可以替代。



有著天衣無縫形容的“兩面光織補法”是精工織補行業的一項技藝手法。“當時這項技藝我師傅之后那一輩人基本都不會了。”


憑借書面記載,師傅口述和自己領悟,如今,陸耔豪可以織出150支數的精度,幾乎達到天衣無縫效果,習得了這項瀕臨失傳的“絕技絕活”。


隨著面料多元化的發展,僅靠傳統織補已經不夠。進入“正章實業”后,陸耔豪開始進行洗、燙、織補、裘皮修復全能化的學習研發。


經過20年刻苦學習,他逐漸成長為了一位全能手,拿下了全國洗染業四項全能銀獎,從織補融會貫通,練就裘皮修復的天然無痕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陸耔豪把自己的每一次技術進步和發展過程都作了筆記,總結匯編成5000余字的《精工織補技法》,如今已成為行業內織補絕技的培訓教材。


見證:織補由實用變成情懷

上個世紀,織補店十分常見,但隨著社會的發展變遷,織補不再停留在縫縫補補繼續穿的層面上,相當一部分客戶尋求精工織補是一種情懷。


多年前,一位老紅軍有件毛料軍裝,雖然細心珍藏了多年,但是軍袋口、袖口、后背、下擺還是到處都是蛀洞。陸耔豪用了整整15天時間將其修復如初。



還有一位老太太,求助他修復她年輕時的裘皮嫁衣,老太太說,這是她生命中有著重要意義的見證。如今,功成名就的他由母親的“學生”變成“幕后暖男”,會搭把手幫母親所在的保德路425弄愛心編織組設計織物上的愛心圖案,也編織圍巾送給社區老人。

完美修復

能想象得出原來有幾十個蟲蛀的洞么

陸耔豪父親結婚時的羊絨衫非常有意義,曾被蟲蛀了幾十個洞,現在正反面都平整如初,基本看不出破洞原先的位置,左右拉扯也不變形。兒子讓老父親笑開了花。


傳承:徒弟越來越難招

現在徒弟越來越難招,陸耔豪愿意教,卻沒有幾個家長肯讓自己的孩子學這門冷門手藝。



他認為原因有二:首先是這一行工資不高,在上海拿三四千元的工資對年輕人擇業確實沒什么吸引力;其次比起IT、動漫這些人們認為高大上的體面工作,洗衣、織補這一行光聽名字就不怎么高級。


在“正章實業”,陸耔豪既是高管又是店小二,企業管理和精工織補兩手抓。近年,他從網上招收了一名聾啞徒弟,開啟了一段師徒緣份。“我看好她能靜下心來做事。


精工織補作為一項歷史傳承的技藝,隨著老師傅們逐漸退居幕后而漸漸變成冷門手藝,然而,近年來人們對工匠精神的大力弘揚卻又讓他看到了發揚光大的希望之光。



匠心:心無旁騖地做好一件事



……

面對接踵而至的榮譽,陸耔豪謙虛地說:“心無旁騖做好一件事,就是我所理解的工匠精神。對我來說,精工織補這項事業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12

手記:

有匠心更有孝心


一針一線,織就精彩人生。一勾一挑,補出精工絕技。經緯之間,天衣無縫。陸耔豪匠心閃耀上海,孝心令人感動。


陸耔豪的手機24小時開機,隨時待命,早出晚歸,即使不加班也保持“8點上班8點回家”的作息時間。他是上海市人保局任命的出題人和考評員,有時周末安排了考評,就不能休息。因此,鄰居們很少能在社區遇見忙碌的他,但是這并不影響他為家人為社區做一些溫暖而美好的事情。




母親忻琴芳熱心公益,喜歡做布偶,她是保德路425弄居民區編織隊隊長,還是小區康健苑志愿者。陸耔豪會幫母親所在的保德路425弄愛心編織組設計織物上的愛心圖案,共同編織圍巾送給社區老人。




他還動腦筋幫母親設計布偶造型,耐心地和母親溝通配色和選材,再網購材料,共同制成有趣可愛的布偶。這些布偶往往就是社區舉辦愛心義賣活動的“賣品”。


他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父親愛唱滬劇,常常去養老院參加公益表演活動。陸耔豪就和母親親手為父親設計表演服。父親負責買汰燒,見兒子工作辛苦,無論多晚都要等兒子回來,為他炒幾個喜歡吃的菜,讓兒子吃一頓熱氣騰騰的晚飯。


陸耔豪和父母


現在,通過他的努力拼搏,家庭經濟條件改善良多。他會時不時給家人驚喜,悄悄地定好三張機票,帶著父母去旅行。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