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品牌愈加依賴博主、KOL,網紅營銷的今天,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品牌如何更快找到自己滿意的達人?
在過去,品牌尋找博主的工作大多交由公關、創意公司等中間機構來完成,但這不過是轉移問題到另一方而已。
近日,一個名叫Muses的APP推出或許能解決以上這個難點。簡單來說,Muses就是一個博主達人集合平臺。據創始人Shirley Yang表示,Muses的目的很簡單,就是通過搜集各位博主的信息,為品牌方提綱一個直接篩選的窗口,以此減少中間環節的消耗。它的概念有點像社交APP Tinder或者國內曾流行的陌陌——只挑順眼的。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Muses不僅支持一對一的合作方式,也支持團體。如果品牌的營銷計劃需要不止一位博主,那也可以直接在APP上建群。群組需求是近年來從一對一對話延伸出的新社交方式,包括像美國的Tinder、中國的微信、陌陌都推出了這樣的新功能,這樣一來,擁有相似興趣愛好的人可以被更有效地組織起來。

Muses之所以想用這樣的概念推動達人營銷,是因為該領域在過去的實際操作中一直存在短版。大多數出現在Instagram、Snapchat等平臺上的時尚達人都處于野生狀態,缺乏組織性。
而隨著該領域人士越來越多,即使是經驗老道的公關公司也很難快速跟上潮流,并發掘其中的人才——這亦導致了時尚資源似乎永遠把握在少數幾個人手里,他們的價碼越開越高,也令品牌方的營銷成本直線飆升。
但誰也不敢放棄這種方式,因為據社交廣告機構Linqia的報告指出,在2016年,86%的營銷者依賴博主、網紅,其中94%認可其有效。因此,尋找更合理的博主匹配公司的營銷預算就變得格外重要了,同時也擴大了達人資源整合型的APP誕生的空間。
加上,品牌在找達人合作時往往不會只簽約一個人,每一個博主的粉絲群是相對獨立的。為了產生規模效應,Muses推出的群組合作功能就可以滿足品牌同時和多位博主交流的可能。
“我們建立在群組概念上,人們也能團隊合作。”Yang對時尚行業類每天Glossy表示。事實證明,新博主在成長期也往往需求老牌網的“導流”助力,所以Muses也兼具一部分網紅孵化器的功能。
品牌和博主雙方共贏的模式令Muses相信,自己會吸引更多的博主入駐和品牌參與,這有點像一個線上的模特經紀公司。每個博主還會開放點贊、評論、作品集等,信息公開透明,便于品牌挑選。

不過,通過前面的介紹,相信大家都不難發現,Muses的商業模式的可復制性實在太高了。那么它唯一的競爭點,就是盡可能多地吸納博主,從而提升流量。然而,為了保證盈利,現在Muses的部分服務是需要付費的,其中基本用戶的月費為10美元,允許每個月創建3個群組;高級用戶的月費為20美元,群組數量不限。一旦付費完成,用戶們也得到了廣告項目收入的許可,公司從中抽成10%。
這其中存在一個小矛盾,由于月費不算低,那些名氣較小的博主真的愿意付費來Muses找合作項目嗎?畢竟,博主的粉絲積累還是需要依靠Instagram這樣的免費平臺實現,急需流量和用戶數量搶占市場先機的Muses似乎選了一條不怎么好走的路。雖然Yang透露,他們現在在測試階段就已經接到了7000個申請,但大多是Nordstrom、Nike這樣的大公司。
從這個角度來說,Muses可能會成為一個只留下那些高質量、擁有強資金實力的網紅和品牌的社區,從而過濾掉一些資質有限的用戶。它的發展規模在單一市場其實非常有限,且相信不久,我們就會看到不少復制品了。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