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不久才在線下門店里擺弄了不少新科技,Zara這兩天又在線上玩起了又一輪“技術革新”。與在線下門店中想要解決長期被詬病的排隊問題類似,Zara的新技術想要改造的,也是一直存在于線上銷售的最核心難題:如何在不試穿的情況下,讓顧客買到合身的衣服?
如果最近去逛逛Zara的美國版官網,會發現該品牌每一個商品詳情頁都多了一個藍色的問號標志以及一個寫著“What’s my size?”的可點鏈接入口——這就是Zara拋出的解決方案。在這之前,Zara和大多數電商一樣,只會標出模特的身高,以作為顧客在選擇尺碼上的參考。

點入“What’s my size?”的鏈接后,一個包含身高、體重、衣服寬松程度喜好的問卷會展現在顧客眼前。顧客回答完這張問卷就會得到一個來自官網的推薦尺碼。
推薦的依據是過往曾經購買過同款產品的類似身材的顧客做出的建議,也就是Zara攢下的“大數據”。同時,顧客的身材數據也將被官網記錄,一方面用以匹配網站在售的所有商品,為顧客提供長期的尺碼推薦服務。另一面,這也增加了品牌的數據儲備,讓網站后續為其他顧客的推薦會變得更精準。


這不禁讓人想起淘寶網店評論區經常可以看見的類似于“本人身高XXXcm,體重XXkg,穿s碼合適嗎?”的提問。Zara的這一番嘗試,應該的確能讓一部分顧客少一些關于尺碼選購的困惑。
實際上,眾多時尚品牌以及時尚電商也都曾經做過解決網購尺碼不合適問題的嘗試。比如,Forever 21一直明確標出模特的身高體重、三維數據以及所穿著的尺碼,為顧客提供盡可能多的參考信息。目前,這也是大多數時尚電商網站最常用的一種方法。
另一個例子來自ASOS。作為專業的電商,該品牌早已制定針對不同市場的尺碼表,而且除了標識模特身材信息,還輔助以視頻演示,來幫助顧客做出最合適的尺碼選擇。

Zara設計師在西班牙總部進行設計工作
當然,從Zara的角度出發,它可能也并沒有期望“What’s my size?”的服務能讓顧客的網購體驗能有多大的提升——相較而言,數據收集的效果才應該是它更看重的。
正如商業新聞媒體《彭博商業周刊》曾經撰文所稱,Zara之所以能成為全球最賺錢的快時尚品牌,其核心在于它善用大數據,因此總能更快更準地推出符合潮流的產品,讓銷量一直維持在高水平。而現在,在有了來自顧客的身材信息數據后,Zara在設計、制版等方面都能有更符合消費者口味的表現。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