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和深圳南油一個大佬級別的行業領袖聊天,他問我你知道現在南油這邊有多少設計師工作關門嗎?
我根據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這些設計師朋友發的一些信息,說大概有25-30%吧。
他告訴我說,他的公司這段時間來了很多在南油做原創設計工作室的設計師,到他公司上班,這群設計師告訴他,說南油大概有9成的設計工作室關門了,具數據有待考量。
綜合下來,我覺得南油這邊的設計師創業失敗的,起碼有70%吧。
南油作為中國最大的原創設計師作品批發中心,其設計師的集中數量、產品的款式數量、銷售數量都是全國最集中的,2014-2016年設計師創業出現井噴式的現象,如同SHOWROOM一樣,從2018年開始,設計師創業失敗也出現了井噴,為何出現了這樣過山車式的巨大跌宕。身在其中的我,總結了設計師創業如下原因。
情懷敗于現實
多數設計師都是情感豐富,感性大于理性(否則也做不了設計師),但創業畢竟是一個商業行為,不是一個藝術創作行為,如果是創作,就需要把商業做成最高境界,那就是藝術,否則你就只能把創業看做是一個生意、買賣,生意買賣都是市儈的,設計師一個方面有著非同商人的自尊,很少會有設計師能像普通的生意人一樣,趴在地上掙錢,都想站著就把錢掙了,但這樣太難了,馮侖說,商業就是掙錢像孫子,花錢像大爺,我們很多的設計師,或者說絕大多數的普通創業者都很難做到這樣。
他們有情懷,但這樣的情懷是設計的情懷、品牌的情懷,當這樣情懷被落到商業上,沒有商業價值就一文不值,太多的設計師糾結于設計與藝術,但作為商業很簡單,只看價值,見過太多的設計師被純商業的人玩的慘不忍睹,這個血淋淋的事實告訴我們,創業就要把情懷放在心里,把商業價值放在第一位,切勿把情懷在創業的時候當飯吃。
眾所周知,在當下我們的服裝設計是沒有任何知識產權保護的,無論設計師怎么呼吁,怎么憤怒,都無法難以改變現實,商業品牌抄襲設計師品牌的先例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
商業品牌,店比你多、市場比你大、錢比你多,臉皮還比你厚,你以個小小小的設計師的設計算什么,憑什么說是你最先的設計的,從2014年的吉承的翅膀衛衣,在天貓雙十一就被活生生的盜版,大賣,甚至連阿里的小二也是人手一件,吉承給馬云寫了公開信,那有如何。
近期不是有呂燕的作品也被給一個商品涉嫌抄襲了嗎,還有設計師陳志剛的作品一樣被國內一個上市公司的品牌抄襲了,那又如何,品牌就是這樣的不要臉做起來的,你能如何?
設計師創新設計一個所謂的爆款,是偶然中的偶然,但被抄襲,那是必然中的必然,你在原創,就有沒有節操的人在窺探你,爆一個抄襲你一個,你在創新,他在重創你。
打官司,設計師你有錢、有閑嗎。沒有,活該你倒霉,打碎牙,自己咽下去。
設計師的成功,在當下的商業環境下,只是想憑借有好的設計就可以成功,那是非常天真的,說明我們還在商業的幼兒園中,當然,一個好的設計是前提,更加重要的是,一個設計師或者一個設計師品牌的成功,靠的更多是綜合能力,你哪塊欠缺都可以讓我們粉碎碎骨。
設計很強,別人抄你的款很容易,但抄襲我們的面料卻很難,這個有很高的技術壁壘,抄襲面料,很難在短時間內成功,但又說回來,有幾個設計師有面料設計開發能力。
還有的我們的款式版型、銷售,特別是供應鏈配合、資金保障、管控能力,哪塊欠缺,都會讓我們死上好幾次。
當下我們所知道的很多個設計師品牌,背后都有著資本的支持,有著強大的營銷、供應鏈、品牌策劃、包裝推廣的支持,就算是簡單快速的批發市場操作,也必須有強大的供應鏈快反支撐,否則,設計師品牌不可能成功,更不要說瞬息萬變的是市場營銷了。
設計師品牌的成功,綜合三個核心的原因,就是設計、生產、銷售,設計和生產供應鏈不容置疑了,這兩個都是花錢的部門,只有銷售才是收錢的,無論是批發市場的B2B還是終端零售的B2C,還是淘寶店鋪的C2C,還是當下C2M等等,都必須要有流量的支撐,流量成為設計師品牌生死的關鍵。
當下的流量,無論的銷售是批發還是零售,都需要流量支持,我們的流量從哪里來,守株待兔的批發市場,還是內容為王的微商裂變,還是流量集中的阿里天貓,哪塊都不是省油的等,你有什么樣的資源和資金,決定你的戰術核心,況且現在的阿里天貓的二選一,已經背離了當時說的什么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阿里天貓和淘寶,哪個好做了,阿里系的電商都已經成了傳統電商了,每年的雙十一、618的大促,與之前的線下的百貨商場全年打折,不打折不買,有什么區別,只是電商把戰場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只是為了商業,一個比一個變本加厲,一個比一個不要臉,一個比一個更加無恥,人性的貪婪與丑陋,在現實面前,哪一個不像婊子,這邊立著叫著大爺來啊,那邊還要人模狗樣的談著責任、天下、社會責任感,這就是現狀,在商業面前,他們都可以拿影帝了,哪一個不是這樣。
為了流量,我們可以不要臉,有了流量,我們再說要臉的事情吧,但千萬不要違法,我們要考慮到我們能否承擔得了違法的成本。
終結無效社交
數年之前,無數的設計師,為了讓自己的設計的款式增加曝光度,很多的設計師希望借助明星藝人的著裝,來實現自己的產品的曝光,當然,藝人品牌知名度越響,設計師可講的故事就越多,但這么多年來,我還真沒有見過有幾個明星能把設計師的款式帶出的萬八千件的,很多設計師的社交都成了無效的社交。
不管這樣的明星藝人,是一線的,還是三四線不知名的,他們總覺得自己有一定粉絲,大言不慚的感覺就是穿了設計師的衣服,就是為你帶流量,關系好,可以不用收錢,一般的關系收你的十萬八萬的是給你面子,否則幾十萬也說不定,銷售好不好,那是你設計師的事情,與我何關,多少設計師在這上面吃了虧,賠了錢,大家心知肚明。
為了流量,增加自己的曝光度,設計師有的赤膊上陣,花了大量的時間參加今天這個論壇,明天那個晚宴,今天要認識這個大佬,明天要認識那個明星,到頭來花了大量的時間去做這些無效的社交,為了活的的更好,設計師的尊嚴已經被狗吃的差不多了,這也是設計師的無奈,我們也想活的有尊嚴,但事實還要更加的現實。
專業回歸專業
2017年,服裝直線下行,并不是我們的消費者對服裝消費降低了,相反是上升了,只是他們的消費渠道更加的寬廣了,不一定是在終端店鋪購買了,什么VIP、會員日統統失效了,為什么,設計師們懵逼了。
設計師的核心工作是什么,就是設計好我們服裝,做好我們的創意,我們能僭越我們營銷、生產,代替他們嗎,那要設計師何用。
當然,這個是相對的,如果我們是創業團隊,這些事情我們還是必須要面對,必須要組建銷售和生產團隊,我們設計師的核心和專業還是設計,只有讓專業回歸專業,我們才有贏的機會,我們本職最擅長的設計都沒有做好,談何營銷、生產。
無論別人是如何抄襲我們、無論市場如何變化,我們的專業是我們的生存立業的根本,除非我們實在是做不下去了,準備轉行、專業了,那就另當別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