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轉型與新一輪科技革命交織融合,讓我國的高質量發展獲得了新的歷史性機遇。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為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力源,推動國有經濟結構調整,當下亟待加快推進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深度融合,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提升制造業產業鏈整體質量水平。
在現代服務業中,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密切相關,是與制造業特別是先進制造業直接相關的配套服務業,是從先進制造業內部生產服務部門獨立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包括研發設計與其他技術服務,貨物運輸、倉儲和郵政快遞服務,信息服務,金融服務,節能與環保服務,生產性租賃服務,商務服務,人力資源管理與培訓服務,批發經紀代理服務等。仔細分析,制造業與服務業之間并非簡單的分工關系,而是互相融合、協同發展的關系。經濟越發達,現代服務業尤其生產性服務業所占比重就越高,這是全球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主要特征。隨著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以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為主體的現代服務業,成了此輪生產性服務業高增長的領頭羊,催生了跨境電子商務、城市配送物流、互聯網金融、航運金融、數字會展等一批新業態,助推先進制造業的發展。而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制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趨勢更為突出。目前,全球制造業發展的趨勢是由單一生產型逐步向“生產+服務”型轉變,而作為制造業流程服務外包發展起來的生產性服務業,則成為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即便服務業主導下的產業結構轉型,也大多表現為服務業與制造業的共生共融、協同發展。
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壯大,為制造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提供了更多的專業服務支持,有力促進了我國產業由生產制造型向生產服務型的加速轉變。數據顯示,從2016年到2018年,我國規模以上生產性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長13.3%。與此同時,新一輪稅改及時打通了二、三產業間稅收抵扣鏈條,大大促進了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的分工細化和融合發展。2019年前三季度,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分別增長21.8%和8.4%,增速分別快于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14.8和1.4個百分點;高技術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1292億元,同比增長61.3%,高出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速48.4個百分點。其中,信息服務、研發與設計服務、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分別增長52.4%、57.9%和74.4%。2019年1月至8月,規模以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2.6%和10.6%,分別高于全部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速3.1和1.1個百分點。最新的數據是,11月我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數據為50.2%,時隔6個月后重回擴張區間;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4.4%,比上月上升1.6個百分點。制造業重回擴張區間,除了得益于財政、信貸、項目集中落地和全國以及各地政策的精準有效實施之外,先進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也是重大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