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零售:打好復市的第一場“保衛戰”
常熟服裝城集團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穩步推進商圈復市,尤其是個體經商戶的復工,最大限度地減少疫情對經濟運行帶來的沖擊和影響,堅持“兩手抓、兩手硬”工作方針,把疫情防控和服務經商戶復工復市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商圈有序恢復經營。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催生于共享經濟的新零售依然穩步前進,男裝中心的利群品牌,力求突破,模式多樣化經營,開通直播,然而面對剛剛復工,急需尋找直播場所,男裝中心的工作人員了解到情況后,由市場分管副總楊凱敏牽頭,第一時間聯系到利群老板,幫他排查周邊的租房信息,陪同他去看場地,最終成功幫助利群租到了鄰近他發貨區的直播間,為復工做好充分準備。
同樣是男裝中心的抖音直播商戶汪蘭、葉道紅、裴明利,由于直播需求的個性,需要夜間用電,男裝中心聚星團隊了解到情況后,協調片區,打破常規用電時段,開通夜間綠色通道,利用微信快速審批,確認用電時間,責任到水電、物業、安保等各方保障,確保商戶順利運營。疫情防控,墟場復市。服裝城集團團結各方力量,有序推進復市,打好復市的第一場“保衛戰”。

服裝廠一夜“變身”口罩廠
疫情發生之后,口罩成為最緊缺的物資之一。常熟市威虎城服飾有限公司、DKLTJU童裝兩家常熟服裝城標桿企業主動轉型,從服裝廠“變身”口罩廠,全力配合抗擊肺炎疫情!
但在轉型做口罩初期,兩家企業卻碰到了兩個大難題。一是做口罩資質的批文難以辦理;二是口罩原材料難以獲得。常熟服裝城集團得知兩家企業的難處之后,積極幫助企業對接工信局、工商局,同時對接原材料供應商,努力促成企業轉型。
常熟市威虎城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應祝、DKLTJU童裝品牌創始人溫西湖十分感謝服裝城集團的熱情幫助,他們也表示“我們雖然只是服裝小企業,但只要獲得批文、添點設備、找到原料,生產民用防護口罩并不難。我們應該響應國家號召,義無反顧的挑起擔子。”
常熟市威虎城服飾有限公司、DKLTJU童裝兩家企業轉型后生產的口罩將以正常售價支援各地的疫情防控工作。


幫助無證采購商跑腿服務
在中服園區復市的第一天,就有顧客來場購買商品了。對于采購商,園區規定要出示蘇城碼、移動軌跡和身份證后,才能進入市場。當天,園區工作人員就遇到了一位因沒有帶身份證而不能進入市場的顧客。
按照規定沒有提供身份證是不能放行的,但是就這樣將顧客拒之門外,讓顧客白跑一趟也不合適。為解決這樣的特殊情況,園區工作人員主動了解了顧客的采購需求,幫他跑腿到94號店主王綿波處購買了淋浴房用的擋水條,對此顧客感到十分暖心,連連稱謝。
在此,工作人員友情提醒廣大采購商:進場購物一定要帶好身份證,并提供蘇城碼等相關信息,以免造成不便。

嚴格防控中的人性化服務
常熟服裝城復工第一天,男裝中心商戶陸女士卻在復市的第一關犯了難,男裝中心工作人員主動上前服務。陸女士說,他們一家三口于2月3日從溫州返回常,返回居住地后,立即主動上報社區和疾控中心,已經進行了為期14天的集中醫學觀察,并于2月17日獲得了解除醫學觀察證明,而且已經申請了常熟服裝城集團市場從業人員工作證,但是在登錄“蘇城碼”時,顯示黃碼,不得進入市場開業。工作人員積極幫助陸女士解決困難,認真核實解學醫學觀察證明,并聯系開具證明的常熟疾控中心,以及查詢近期軌跡,在核實好上述內容之后,對呂女士進行體溫檢測和全身消毒,陸女士終于可以進入市場進行開業復市了。陸女士說,十分感謝市場工作人員的熱心幫助,也對市場嚴格的防控措施表示理解,相信疫情的影響只是暫時的,嚴格的防疫措施可以讓我們商戶有一個安全放心的環境,希望在復市后可以快速恢復店鋪生意。

暖心服務商戶辦理開業工作證
3月1日市場復市的第一天,在發放市場工作證的現場一位老伯急的滿頭大汗,在不停的尋找幫助,現場指導申報的“同心抗疫”行動支部黨員王蒙靜看到了,連忙招呼他,讓他不要著急慢慢的說明情況。原來他是招商場一片一區754號的商戶陶進文,在申請開工復市的時候是由他人幫忙操作的,由于不熟悉情況在申報時漏掉了他妻子謝玲芹的員工信息沒有進行申報,在他本人領到了工作證后才發現妻子不能領取工作證,他們夫妻二人年紀大了都不會操作手機,以至于來了兩次都沒能辦好。
了解到具體情況,王蒙靜立即現場指導他,一步一步的教他如何填寫資料來進行員工信息申報,提交后又與后臺人工審核人員及時聯系,進行員工信息的審核,并在審核通過后當場幫他辦理好謝玲芹的工作證,拿到妻子的工作證后陶老伯非常感謝,他說:“幸虧市場安排了現場指導員,市場想的很周到,方便了我們商戶。”
復市辦證的現場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為了盡早讓商戶們領到工作證,支部黨員和工作人員顧不上休息一站就是四個多小時,他們不停的忙碌著,對商戶們進行申報指導,發放工作證,提供優質服務,確保市場正常復市。

熱心指導申領綠色“蘇城碼”
3月1日,是常熟服裝城復工復產首日。疫情防控正值關鍵時期,隨著復工復產所帶來的客流量增加,富通物流提前做好預案,各物流站場緊抓“人”“車”二大要素,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為進場商戶提供貼心服務。
交通停車場的海安貨車車主戴榮進文化水平不高,他的手機雖然是智能手機,有掃碼的功能,但他說:“我文化低,只會接電話、打電話,手機的很多功能我都不會用,更不要說什么“蘇城碼”呀、掃碼登記呀這么復雜的事情了,聽也聽不懂,我不會,但我肯定是個安全人。”面對這種情況,停車場的工作人員耐心地一遍遍地幫他掃碼、登記信息,再仔細告知今后的注意事項及細節。看著自己手機里的綠碼截圖,老戴連連稱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