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中國服裝第一街杭州四季青開市。相比往常,市場里人、車都不多,不少檔口仍是大門緊閉。
冬季服裝庫存消化不順
一般來說,春節期間是冬季服裝庫存消化的重要時間節點。如果能夠順利消化庫存,庫存就能變成現金流,就是下一個季度上新的采購款。
疫情之下,冬季服裝庫存錯過了這個時間段,據不完全統計,某些品牌服飾的線下銷售額比去年同期下滑超過90%。更多的品牌響應政府號召,關閉了大量的線下店鋪,整個服裝零售行業,七成以上門店關閉。
對于服裝業這種季節性明顯的行業,錯過了時間,庫存壓力足以讓小企業陷入危機,影響到下一季的采購。從長遠看,也將影響明年冬季款的采購。
如果沒有疫情,光實體門店的銷售,一天大概就能賣出去4000件,現在一件都沒有!
現在已經到了春裝銷售的旺季,從各大服裝店的上新來看,基本都是春裝了,到了4月,夏裝就要上新了,這也就意味著,留給春裝銷售的時間僅剩1個月左右了。四季青檔口一位服裝老板透露道:“如果沒有疫情,光實體門店的銷售,一天大概就能賣出去4000件,現在一件都沒有。”
這位老板已經在這里做了10多年的生意了,他表示:“10多年里,今年算是經歷過的比較困難的一年。現在我手里壓著20000件春裝成衣,價值在200萬元左右,這些都是年前有客戶下了意向單,我們做好了的。因為疫情,后來這些客戶都把訂單取消了。”
還有一位服裝老板也透露道:“過年前我囤了50萬元的春裝,現在這些衣服都要盡快打折出售,彌補此前的損失。”
春裝庫存的增加,間接也影響著秋季服裝的生產和流通,秋季可能就在賣春裝的庫存。如此看來,這次疫情之下,2020年整個服裝市場的流通和銷售都被打亂了。
服裝行業銷售不暢,紡織旺季還有盼頭嗎?
紡織行業最終還是服務于服裝行業,可謂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服裝行業銷售不暢勢必對紡織行業產生一定的影響。目前紡織市場的情況又是如何呢?
3月,已經到了紡織業的傳統旺季,整個紡織市場似乎有啟動的跡象,但很多老板也明白,這是受困于染廠、織廠人員沒有到位,而導致的產能不足,疊加疫情期間訂單積壓,出現交期延長的現象。
目前,紡織重鎮盛澤地區的織機開機率在7成左右,從調研來看,大企業的復工率要好于小企業,隨著外地員工陸續到崗,產能正在緩慢恢復。
一位貿易商表示:“最近在做一款剪花雪紡,剪花做的時間本來就長,我們合作的那家坯布廠年前就欠了很多坯布,現在真是一個頭兩個大,客戶在不停地催,交期延誤對訂單的影響很大,最怕的是客戶取消訂單,現在也只能盡力安撫。”更有織廠老板表示,“雖然現在市場上拿貨的比較多,可我們廠才開張了一個禮拜,就沒有訂單了,從去年開始我們客戶下單就少了,銷量明顯下滑,感覺今年也不會好。”

但對于其他產品,表現則較為一般,紡織市場復工以后,也沒有迎來大面積的訂單,常規產品產能過剩的問題依舊突出,這與真正的紡織旺季,還是有點差距的。
編后語
由于疫情的影響,紡織服裝市場的整體信心缺失,很多布老板對今年的行情持悲觀態度,在終端需求沒有跟上的情況下,紡織企業將面臨訂單減少,利潤下滑的現象,市場競爭也將更加激烈,加速行業洗牌,紡織行業將進入“強者更強”的境地。